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临床问题

关于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突发雷击样头痛

B、好发于20~50岁女性患者

C、易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癫痫

D、前、后循环血管节段性狭窄,可逆性收缩,1~3个周内恢复正常

E、脑脊液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34岁

患者性别:女

简要病史:

头痛8天,视野缺损2小时来急诊。

既往史:产后高血压(160-170 mmHg/90-100 mmHg)。

右眼和左眼的矫正视力分别为20/20和20/25。双眼眼压均为15mmHg。眼前节和晶状体正常。双眼视神经头周围可见视网膜深部多个淡黄色小点,符合Elschnig斑、缺血性脉络膜梗死相似。OCT显示双眼视神经盘周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图)。通过标准自动视野计进行的视野测试显示左侧同侧偏盲(图)。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因为患者头痛和左侧同名偏盲,请神经科会诊,完善血清生化和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

开始输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60mg/天)和抗凝剂(肝素钠,10000 U/天)治疗。

第2天,左侧同侧偏盲消失(图),MRI显示脑水肿消退(图)。

治疗持续3天,患者症状改善。视觉症状改善后,脑血管造影显示正常(图),视网膜和视神经盘周围的渗出性脱离消失(图)。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随访4年,无症状复发。

病例思考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通常发生于 20~50 岁的女性,雷击样头痛,伴或不伴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可并发大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或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诊断要点:

(1)CT 或 MRI 表现可以是正常的,但也可表现为出血或梗塞;

(2)血管造影(CTA/ MRA/ DSA)显示 Willis 环或其分支多灶性狭窄且有狭窄后扩张,即呈「串珠样」或「香肠串样」;

(3)症状一般 1~3 月后能自行缓解。

鉴别诊断: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炎(原发性血管炎);动脉夹层;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血管畸形。

(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其他表现为"雷击样"头痛的疾病:动脉夹层、静脉窦血栓、垂体卒中、小脑或脑室出血、巨细胞动脉炎等。

头CT、CT静脉成像、MRI及MR静脉成像有助于鉴别。

(2)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好发于年龄较大的男性,头痛多无典型"雷击样"。其脑脊液蛋白及白细胞水平均升高,呈炎性改变。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多发节段性狭窄易累及中-皮层小动脉,经治疗其血管狭窄也不可逆。血管壁成像技术也可用于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血管壁增厚、偏心性强化,而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由于病理无炎性浸润反应,因此不出现这种影像表现。

治疗:

1. 停用血管活性药物;

2. 钙通道阻滞药和糖皮质激素是合理的一线疗法;

3. 通常能自行逆转,3 个月内行血管造影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自行改善。

既往笔记

发作性头痛、眩晕、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脑血管   综合征   蛛网膜   脑脊液   视神经   造影   可逆性   原发性   视网膜   静脉   狭窄   血管   头痛   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