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昨天(8月4日)下班前,陕西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核心内容是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立即停止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机构暑期学科类培训。同时妥善处理退费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线索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查处。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对众多省内学科类培训机构和从业者来说,上月底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大政方针已经一锤定音,从指导意见到各地具体政策落实,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而且不分线上线下。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01


近期因为疫情反复,再加上推行落地“双减”意见,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份已经发布相关文件,全国多地都已叫停暑期校外培训班。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7月12日晚,网传陕西咸阳市泾阳县、兴平市、榆林市定边县下发通知,要求取缔或关停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引发广泛关注。


对此类事件,新华日报发文指出:一棍子打死校外培训机构,既不公平也不公正,也不符合依法行政要求,涉嫌违反《行政许可法》相关规定。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这次省上文件显然考虑到既要严肃整治,也要因势利导,叫停范围只是限定在暑期班,也就是不到一个月的事情。


根据全国目前政策方向,严格规范校外培训,体现在:


“三限”——限制机构数量、限制培训时间、限制收费价格;

“三严”——严管内容行为、严禁随意资本化、严控广告宣传。


陕西通知同时要求严格审批培训机构,各地不得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并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可以预见到未来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既然是非营利性机构,那课时费一定是基于成本和合理利润的政府限价。参照之前教材领域的指导价管理,课时费较现在减半都不意外。


营转非的时间节点大概率会要求今年年底完成。同时学科类机构所收学费进入监管账户、所用教材需要核准备案,机构教室装视频监控来检查培训结束时间,这些也不是不可能。


《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对大多数培训机构来说,是致命的问题,作为校内教育的补充,主要上课时间几乎全部被掐掉,只剩下晚辅导这一块。


同时《意见》中提出加强校内延时托管服务、课后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等措施,同时要求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0:30到21点,加之学生每天需要完成校内课后作业和吃晚饭的,留给培训机构的晚辅导时间,每天最多1.5小时。


学科类培训机构即便熬过这个暑期到九月之后,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可以预见也会活得很艰难。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02


教育的事情从来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


在落实“双减”意见中,最近全国出现很多更加严厉的手段。


7月27日,根据家长及媒体提供的线索,黄山市教育局组织人员突击行动,对屯溪一中教师吕某某在自家别墅,涉嫌有偿补课行为进行了现场查处。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广东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纳入扫黑除恶专项考核,湖北多地“扫黄打非办”也参与其中,重点查处教材、学习资料中的非法出版物问题。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7月25日,延长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摸排线索,对延长县校外文化课培训机开展监督检查,发现有机构存在违规组织补课现象。延长县人民检察院针对延长县教育局未能规范培训机构服务行为,怠于履行监管职责的行为,公开宣告送达了首份规范培训机构管理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南通市崇川区欢迎广大居民监督,对校外培训机构擅自组织线下培训活动的行为进行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将依法依规对培训机构予以处罚,并对举报人给予200元奖励。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关于如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高层早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上就定了调:对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管起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


中央“双减”意见的落实,将会是全社会、党政各部门一起的事情,完全不同以前行业内整治,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业者绝对不要心怀侥幸心理,尽早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合规改正或者转型才是正路,违规或者投机的成本是毁灭性的。


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幼儿阶段已经明确同样政策,但对于高中阶段,目前各地具体政策尚有不同执行要求,如果仔细阅读《意见》的话,会发现最后一句是:


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03


根据《2020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2020年陕西省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332035人,其中在教育及培训机构就业的毕业生最多,有30258人,占比14.11%。


近年在线教育行业在资本的刺激下突飞猛进,在全国各地迅速扩展。西安作为文教重地,有大量高校毕业生和优质教育资源,加之运营成本较低,猿辅导、高途教育等巨头纷纷落地运营中心,很多中心动辄上千员工。


受“双减”政策的影响,猿辅导、高途、掌门1对1、火花思维、好未来等在线教育企业,传闻也在排队裁员,甚至有的公司西安运营中心整建制裁掉。近几日在抖音时常可以刷到在线教育从业人员离职的视频内容。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2020年的疫情,教育行业是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尤其对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学生无法上课,收入骤减近零,人员、租金等成本只出不进。如果说去年还会有预付费作为支撑,同时大规模退费并未出现,艰辛撑了过来,而这一次,恐怕经营困难会更大。


暑期课是学科类培训机构重要的收入来源,陡然叫停,除可预见的支出并不会大幅度减少,加之这一波疫情随时可能来袭,“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如果大面积发生,那有可能会行业性退费挤兑。


教育厅此次文件对此有预见,要求“妥善做好收退费管理。各市(区)、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停课机构组织好退费工作,优化退费流程、保证渠道畅通,稳妥做好退费工作,妥善处理退费纠纷。”


中小学学科培训是一个大行业,陕西省内有数十万从业者,数千家培训机构,受此政策影响的从业人员绝不是一个小数字。大量失业人数和有资金挤兑可能的机构,会是隐隐的社会风险。


陕西校外培训:“双减”政策与一个时代的结束

04


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2000年是一个重要分水岭。


在这之前,课外学科类辅导有两种,除了学校组织的收费补课,就是散兵游勇的家教,主要是在校大学生。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明确规定:


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


自此基本掐断了公办学校的收费补课,市场化的校外培训狂飙突进。截至去年,面对K12阶段的学科类教培机构总数接近50万家,万亿市场规模。


这万亿市场里,有多少是家长焦虑转换而来的不得而知,但大量中小学生每到周末,比工作日还忙,两天时间各种补习班安排的满满当当。整个教育市场,被习以为常的补课裹挟,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吞噬了孩子们的童年,还有家长的辛苦钱。


很多家长提到“高考还是要拼分数,不让补课那高考咋办?”高考是分省排名录取,而非绝对分数,有个说法“所有人都补课等于所有人都不补课,所有人都不补课等于所有人都补课”,很有意思。


“以后有钱人能请得起家教,我们的孩子更没机会”。目前从政策规定来看,无论是一对一家教还是集中授课的机构,甚至几个家长联合聘请老师上课,都在监管之列。


上门家教和一对一辅导,已经被教培行业证实是不经济的市场模式。体现在老师上课时间成本、满课率、上课质量很难保证、单课时效能很低等问题,无论老师收入还是组织的机构,收入和利润率都比较差,家长满意度还低。通常只有刚入行或者水平比较差的老师,才去做一对一,能力强的更愿意带大课。


另外提醒各位给培训机构交了大额学科类课时费的家长,注意资金风险。


这次针对基础教育的整治,并不仅是学科类培训。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要求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不再审批新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也不得以举办者变更,集团办学、品牌输出等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西安K12阶段的很多所谓“民办学校”,包括“五大名校”之类,在一两年内也会面临大变革。


7月29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将双减定位于“重大民生问题”。总书记批示“双减问题处理不好,会使得小康社会成果减色”,已经再次提高这一工作的政治高度。


中小学课外学科培训行业众多从业者、创业者,还有家长,甚至部分“民办学校”,都应该清醒认识到:


一个时代结束了!



作者 | 连艮 | 贞观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校外   延长县   陕西省   政策   陕西   西安   业者   暑期   学科   家长   阶段   结束   意见   组织   机构   学校   时代   时尚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