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生育率”到“延迟退休”,我们需要怎样的逻辑?

社会学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要麻烦些。解决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时,往往是先提出理论,然后设置实验检测理论的正确性,然后根据实验检测结果修改理论或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社会学问题的麻烦在于,理论往往很难通过设置实验来检测,只有直接通过实践来检测。

“低生育率”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分析了许多的原因:生育成本高、生育年龄延迟、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机会成本高、自我意识苏醒,等等。这些原因的分析,看起来都符合逻辑,但麻烦在于难以检测其正确性,很明显有的根本无法检测。这对于解决问题是很不利的。

其实在历史上,人类已经做过许许多多的实践。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来考察我们理论的正确性,从而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类社会经历过一段相当漫长的低生育率、极低的人口增长率的时期。幸运的是,人类并没有因低生育率而走向消亡。而在现代社会里,许多国家的生育率已经降至世代更替水平以下。也就是说,照此发展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最终将会走向亡种亡国。当前社会对于解决低生率问题,降低生育成本似乎是公认的最有效可行的办法。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却并不常付诸实践。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生育成本高,通常不足以严重降低生育率以致人类族群、种群的消亡。二、降低生育成本,通常对于提高生育率的效果不大。

时至今日,由婚姻形成的家庭依然是人类繁衍的最基本单位。然而,在现代社会里,离婚率越来越高,平均初婚年龄大幅提高,单身人群越来越庞大,处于婚姻关系中的人群越来越少。妇女的平均有效生育期大幅缩短,这从根本上降低了生育率。

古人是怎样控制婚姻关系的?“万恶淫为首”,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都曾对性、对婚姻实行过十分严厉的控制。几乎所有性成熟的妇女都会被禁锢在固定的婚姻关系之中。

只要我们能够把古人看作是理性的,而不是一群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愚昧的人。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何古代社会曾要对性、对婚姻实行十分严厉的控制。

中国古代社会的“性禁锢”,大概是从宋代以后才逐渐趋于严厉的。宋代以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妇女本身极难脱离婚姻家庭而独立生存。这样婚姻关系就会自然地十分稳定。因为首先只有先离婚才能再婚,只有能够再婚人们才肯离婚。婚姻的离异本身极其的困难,自然就没有必要对婚姻实行十分严厉的控制。只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有相当多的妇女能够脱离婚姻家庭而独立生存后,婚姻关系才会变得不稳定,才需要社会对婚姻实行严厉控制。

古人采取“性禁锢”的手段,防止了妇女有效生育期的大幅缩短,成功避免了因生育率过低,而造成族群、种群的消亡。今天,人们也应该从延长妇女有效生育期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重新回到“性禁锢”时代,显然没有必要。我们可以采取其它措施,来延长妇女的有效生育期。譬如鼓励非婚生育,大幅增加非婚生子女的数量。

因人口生育率不断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养老金缺口将会越来越大。鼓励生育、延迟退休看起来势在必行。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都非常的严重。资本收入比重过高,而政府(公共)和劳动收入比重过低。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不解决,经济再发达,劳动人口比重再高,劳动者没钱养老的问题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就要提高劳动收入的比重,就得提高劳动者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满足程度。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满足程度越低,工资的效用就越大(边际效用递减),劳动者出卖一定劳动力,所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水平也就越低。由于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实际的工资水平也就越低。

延迟退休,降低了劳动者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满足程度,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会造成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生育率   种群   正确性   劳动者   不公   比重   古人   严厉   大幅   逻辑   妇女   程度   成本   婚姻   理论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