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和“日本化陷阱”是同一个坑!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按世界银行的定义,其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人力成本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日本化陷阱”是指,发达国家经济长期处于一种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状态。20年前日本经济开始陷入了这种“三低”状态,10年前欧盟国家经济也开始“日本化”,现在经济学家们也越来越担忧美国经济会走向“日本化”。

个人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和“日本化陷阱”其实是同一个坑,都是新自由主义泛滥,导致社会贫富严重分化,所酿出的“苦果”。

社会的生产和消费必须相均衡,生产大于消费或消费大于生产都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高,会导致产生生产大于消费的矛盾,资本收入的比重过低则会导致产生消费大于生产的矛盾。现在后一种情况,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因为相关的社会经济条件都已随历史远去。

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就是因福利相对过度,资本收入比重过低,出现消费大于生产的矛盾所导致。所谓的滞胀,是指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经济增长停滞的状态。福利相对过度导致劳动和资本供给不足,导致了高失业率和高通胀并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社会主义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消费大于生产的矛盾。新自由主义帮助西方国家摆脱了滞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新自由主义的日益泛滥,世界各国,既包括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一直都在不断地扩大。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终于出现了生产大于消费的矛盾。社会福利相对不足,贫富差距过大,导致资本和劳动供给相对过剩,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为富裕阶层提供服务“富人产业”的规模会相对越来越庞大,为普通劳动者提供服务的民生产业的规模会相对萎缩。占社会人口多数的普通劳动者群体是工业品消费的主体,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对工业品消费的“有效需求”将会日益相对减少,制造业的规模也会不断相对萎缩,整体的经济效率会不断降低,经济增长也就越来越缓慢。

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外需和政府需求来增加“有效需求”,但是“有效需求”增加的规模也受到诸多限制。对发达国家来说,增加外需是靠科技的领先优势,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在税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扩大政府需求只能靠不断增加负债。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科技领先优势本来就要靠经济增长来支撑,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对科研的投入减少,科技领先优势就会随之降低。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劳动供给过度会导致劳动者创新能力下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一方面受到低收入国家的竞争,一方面受到高生产效率国家的竞争。

对于拥有铸币权,金融定价权的发达国家来说,巨额的公共债务暂时可能还不是一个致命的问题。但对于其它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巨额的公共债务却随时都可能会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日本   陷阱   收入   自由主义   社会经济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矛盾   资本   优势   需求   规模   竞争   国家   经济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