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日本,后来是欧洲,美国经济也即将陷入这个“坑”!

近些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迅猛增长势头。因为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许多国人并没有意识到,世界经济正身陷泥潭。

然而,危机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严重,更为可怕!因为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没有萧条,没有长期的大规模失业,只有衰退,只有经济增长异常的缓慢,越来越慢,逐渐地趋于停滞,但就像一个深陷泥潭中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慢慢地陷进去,根本无力挣扎,无法自拔。

最开始日本经济有了“失去了的十年”,后来人们意识到有了“失去的二十年”,现在人们意识到有了“失去的三十年”。先前欧洲还在指责日本经济政策上的失误,认为日本的低增长和低通胀是因为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够大胆。但是慢慢地,后来他们突然间意识到自已也已经身陷于同样的困境,开始有了“失去的五年”,然后可能将有“失去的十年”。

美国对于自身经济面临“日本化”危险的担忧也日益严重。美国拥有金融霸权、军事霸权和科技霸权,它可以“随心所欲”地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它可以向全世界吸血来维持自身经济增长,但是它的努力还是越来越显得无力。

先是日本,后来是欧洲,美国经济也即将陷入这个“坑”!

有人概括“日本化”的基本特征为“三低、三高”并存的经济常态: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高债务、高资产价格、高收入差距。在这里要指出,其实是“四低、三高”,得再加上一个低失业率。低失业率不好么?一些错觉让人们难以意识到,失业率过低其实是劳动力过度供给的表现,是劳动力供给过剩的表现。

1、低增长

日本经济增长已经停滞了三十年。2014年“欧债危机”以后,欧洲经济增长也趋于停滞,平均经济增长率自2009年至今只有0.85%。美国经济在经历了萧条的2009年之后,虽然连续增长了十年,但美国在这一轮经济扩张期的增长率大幅低于之前的扩张期。

2、低利率、低通胀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利率一直维持在低位,1999年,日本开始推行零利率,并于2001成为全球首个实践量化宽松的国家。2016年,欧元区率先进入负利率时代,紧跟着日本央行也实行了负利率政策。美国利率一路下降,终于在2020年3月,美联储宣布将利率降为零利率。西方国家长期实行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但是通胀却始终难以提振。

3、低失业率

长期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不断降低。疫情发生以前,西方主要国家的失业率都出现了历史新低。2019年,日本平均失业率仅为2.4%。2019年12月份美国失业率环比维持在3.5%,与50年来最低点持平。美国和日本的失业率已经低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按理说,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以下是会引起通胀急剧上升的。欧洲失业率相对高些,但欧洲也只是年青人的失业率较高。长期以来,欧洲的失业率也是在不断下降的。

失业率过低反映出劳动过度供给。正因为人们都不得不出卖更多劳动力,才使得失业率在不断下降。经济学中的自愿失业与其它种类的失业其实是很难严格区分的。

劳动过度供给缘于社会福利相对不足。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保障满足程度过低,导致工资的边际效用过大,因为边际效用递减,从而导致劳动过度供给。


先是日本,后来是欧洲,美国经济也即将陷入这个“坑”!

欧洲年青人的失业率较高与福利分配不平等有关,欧洲失业率的下降与削减社会公共福利有关。几十年以来,欧洲的名义社会保障水平,即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现在欧洲的福利制度过度强调个人责任,福利分配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一直以来实际的福利水平相对是在不断下降的。要不然,我们也不会看到,现在欧洲的贫困现象变得那么多。

4、高债务

截止2019年底,日本公共债务占GDP比例达到了202.6%,美国为112.5%。欧洲国家的负债率相对低一些,欧洲排名第一的意大利为129.6%,法国为96.1%、英国为84.7%、德国为57.6%。

5、高收入差距、高资产价格

过去四十年来,扣除物价因素影响,美国90%民众的平均收入几乎没有增长。过去二十多年来,日本的实际工资水平是在不断下降之中。2000年代初以来,欧洲国家的薪资增长就一直很疲软。长期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十分的缓慢,有的基本停滞,有的甚至是出现下降。与此同时,富裕阶层的财富却因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在不断创新高,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

在经济陷入低增长时,不得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货币却不能进入实体经济,就在资产市场中寻找目标,不断炒高各种资产价格。

导致西方经济面临“日本化”危险的罪魁祸首是,社会福利相对不足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导致出现巨大的“需求缺口”。

主流的观点认为“日本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口老龄化危机,二是逐步扩大的贫富差距。在许多国人眼中,前者才是主要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口占比过大导致需求不足,劳动力人口占比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然而,如果劳动力供给真的出现严重短缺应该是会引发高通胀的呀?

先是日本,后来是欧洲,美国经济也即将陷入这个“坑”!

社会福利相对不足,普通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满足程度相对过低,使得工资的边际效用过大,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一方面会导致劳动过度供给,一方面会导致劳动收入所占比重过低。工资的边际效用越大,在一定工资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就越多。工资的边际效用越大,劳动者出卖一定劳动力,所能获得的实际工资便越少。

劳动过度供给,导致资本过度供给,劳动收入过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因而出现生产过剩,通胀低迷。当投资活动陷入低迷,经济出现低增长时,不得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货币却不能进入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本身就存在资本过剩。放不进水也要放,导致利率越来越低。受小政府的影响,西方国家规模十分有限的公共需求也不足以弥补“有效需求”的巨大缺口。对于高收入国家来说,如果在科技方面的创新不足,外需的规模也会日益萎缩。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都在犯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认为经济增长乏力是缘于劳动力供给不足,所以拼命削减养老福利,以增加劳动力供给。随着社会公共福利的不断削减,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劳动力供给越来越过剩,经济需求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我国贫富差距悬殊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外需的增长也日益乏力,因而近年来经济增长率在不断降低。如果,现在我们不拿出足够的魄力来改善收入分配,因为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我们的增长率将会越来越低。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不断降低,收入分配分配改革的阻力也将会越来越大。蛋糕增加的份量越来越小,给某部分人多切一些的阻力自然就会越来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欧洲   日本   失业率   通胀   效用   美国   边际   乏力   劳动力   美国经济   利率   福利   资产   收入   需求   经济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