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北郊丰产路,我想再补充些知识点

关于西安北郊丰产路,我想再补充些知识点



昨天(7月12日),「贞观」刊发的投稿文章介绍了丰产路沿线的文物古迹,反响颇高,但好多知识点不全,我觉得有必要再重新介绍一下丰产路沿线的文物古迹。



01丰产路的建设和位置



丰产路位于西安市北郊,根据《未央区志》的记载,丰产路建成于1963年,东起朱宏堡,西至郑家村,全长14.5公里,宽9米,为炉渣铺垫。时代发展,丰产路也不断变化,1978年改为碎石铺路,1988年改成沥青铺路,2020年又进行了重新铺垫。丰产路两侧村庄密布,人口众多,但是路窄、临街店铺多,这条路永远都是车水马龙,尤其是楼阁台村段,时不时来一次堵塞。


丰产路横穿了汉长安城遗址的北部,将汉长安城遗址的遗迹分布图叠加在当代地图上,就可以看到丰产路东起宣平门遗址附近,穿过长安城的闾里区遗址,向西穿过东市、西市遗址,在长安城西北角的雍门遗址附近穿过。


汉长安城遗址内,贯穿东西大道其实仅有石化大道和丰产路,但是这远远无法满足遗址区内近五十个村庄、十余万人的需求。受限于文物保护的要求,新的道路的建设、旧路的拓宽都难以实现,只能在旧路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村民们不理解,游客想来看看也困难,更不用说对旅游景点的开发了。


这也是政府国土规划、文物保护等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希望未来遗址区内汉代道路系统的恢复能够大大缓解遗址区内的交通困境,为文物保护和民众生活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


关于西安北郊丰产路,我想再补充些知识点

■ 虚线是汉长安城的城墙遗址


关于西安北郊丰产路,我想再补充些知识点




02敦煌寺塔



从朱宏路行车拐入丰产路,遇到的第一处文物遗址就是青西村的敦煌寺塔,塔矗立于路南,被铁栏杆围起来。


靠近观察,敦煌寺塔平面呈正六边形,7层。基座由青石砌成,塔身青砖素面,很多砖上模印有“燉煌塔砖”的文字。在塔东侧一、三、五层有劵门,三层券门上有砖雕“诠源”二字、六层正东有砖雕“白毫藏”三字,每一层各面塔檐下饰以砖雕花草瑞兽图案。以前一层塔门是打开的,还可以进入塔内感受历史的气息,现在不可能了。


敦煌寺塔的命名来源于敦煌寺,也就是现在塔所在的位置之前有座敦煌寺,而敦煌寺的名字来自于敦煌菩萨。


敦煌菩萨就是西晋时期的著名高僧竺法护,大月氏人,因为他生于敦煌,又长期居住于敦煌,被称为敦煌菩萨。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曾著有《敦煌寺考》,详细考证敦煌寺的历史。西晋武帝时期,竺法护来到长安,在现在敦煌寺塔的位置建立寺庙,翻译佛经《法华经》等重要典籍,共翻译佛经154部,309卷,敦煌寺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翻译佛经的场所。


塔旁现存有《胜严寺并入广仁寺管理记》,隋代曾重修该寺,金代皇统五年重建,金代大定二年(1162),赐寺额“胜严禅寺”。明代正统、成化、弘治年间都有重修,清康熙年间,敦煌寺成为广仁寺的下院,敦煌寺塔旁边的两座小型的藏式舍利塔就是广仁寺的和尚的舍利塔。


现在广仁寺东廊里还保存着一通关于敦煌寺的石碑,大家有机会可以去找找看看。


关于西安北郊丰产路,我想再补充些知识点

关于西安北郊丰产路,我想再补充些知识点

■ 塔砖上的“燉煌塔砖”文字





03宣平门、宣平里



在敦煌寺塔西侧,高达三四米高的夯土墙,上面杂草、灌木丛生,就是汉长安城的东城墙遗址,在丰产路的北侧也有夯土墙向北延申,丰产路是打破了汉长安城的东城墙而建设的。别看现在夯土墙才几米高,汉初长安城在建设的时候,城墙高度就超过了三丈,巍巍城墙,彰显出了大汉王朝的气势。


敦煌寺塔南侧,就是考古勘探确定的汉代宣平门遗址,它是汉长安城东城墙三座城门中最北面的一座,位于整个汉长安城遗址的东北角落。


别看宣平门位于汉长安城的角落上,却大有来头。近几年海昏侯墓的发掘,使得曾经当过27天大汉皇帝的刘贺知名度飙升。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汉昭帝驾崩,权臣霍光等推举当时在山东地区的昌邑王刘贺进京即位。刘贺就是从宣平门进入长安城的。史书记载是广明东都门,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民间谓东都门,其郭门亦曰东都。刘贺走过宣平门,往南进入未央宫,当了27天皇帝,然后被废黜,最后被赶到了南昌城当海昏侯。新莽末年,赤眉、绿林起义,建武元年(25年)八月,赤眉军攻打长安城,就是从宣平门打入长安城的。


此外,传说吕布在宣平门外驻过马。


宣平门内,丰产路南侧,就是近几年建起来的宣平里景区,全称是宣平里都市田园综合体,是个彻头彻尾的人造景区。


按照景区的宣传,它是一个综合现代农业为主题,以及汉文化的展示、汉商业建筑为风格的,综合汉文化、都市农业为主题,集合了体验休闲观光的风味美食等多业态,按照5A级旅游景区规划相关标准建设的综合旅游景区。


但是检索网上新闻就可以知道,宣平里在建设之初,就被国土部门认定为非法占用农地建设永久性建筑,被屡次处罚,并且建设项目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长安城遗址内。2018年开业至今,投资亿万,收益寥寥。开业的商户屈指可数,游客更少的可怜,不过草木葱茏,环境优雅,倒是个散心休闲的好去处。


宣平门内,在西汉的时候,是属于平民居住区,号称160闾里,文献记载长安城“室居栉比,门巷修直”。“里”的平面形状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皆环筑里墙,辟有里门。西汉晚期,城内有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加上皇室人员、皇室服务人员、卫戍部队、外国使者、客商等,当时长安城的人口应当在50万左右。



04楼阁台遗址



顺着丰产路再往西走,楼阁台村西侧,丰产路的北侧,就是楼阁台遗址,现存最高还有10米,这个遗址2003年经过考古发掘,大体情况已经搞清楚了。


楼阁台遗址由两处门阙、阁楼、宫殿、宫墙、廊道、门前广场遗址组成,现存最高的夯土台就是宫殿遗址,考古人员推测可能为十六国时期苻健(著名的苻坚是他的侄子)即皇帝位的太极殿。


关于西安北郊丰产路,我想再补充些知识点

关于西安北郊丰产路,我想再补充些知识点


顺着楼阁台发现的宫墙遗址,考古人员扩大了勘探范围,最终确定了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汉长安城宫城遗址。


丰产路之北有两座宫城遗迹,楼阁台遗迹就处于西侧宫城的南墙之上。关于这两处宫城,考古部门认为是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北朝直到隋初的宫城遗址,东宫可能为太子宫,西宫为皇宫。


楼阁台遗址应该是前后秦时期的太极前殿、北周时期的路寝遗址,均为举行重大活动的宫殿,两阙之间为路门的所在。


我们最先见到的一座小塔,就位于东阙遗址上,其实是一座现代砖塔,并非古代佛塔,实际功能我还不清楚。


关于西安北郊丰产路,我想再补充些知识点


说到楼阁台遗址,必须再次回顾汉长安城在历史上的变迁。西汉时期的宣平里等160闾里,那是平民居住区,怎么到了十六国北朝时期,反而变成了宫城分布区了呢?


西汉被王莽篡位之后,汉长安城也是新莽王朝的都城,东汉末年董卓强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宫城也是在未央宫。西晋时期分别有惠、愍二帝以长安为都,惠帝304—306年、愍帝313—316年,共计7年,虽然未央宫、长乐宫破败不堪,但是修整修整勉强可以用来避难。十六国时期,前赵、前秦、后秦,都以长安为都,公元350年,前秦苻健进长安城,正式称帝,有的历史学者认为这个东西两宫城可能就是苻健所建。因为连年战乱,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一片凋零的长安城,甚至“人不安业,盗贼公行”,关中地区的统治者实在没有财力人力对整个汉长安城进行整治了,只好在长安城的东北角,利用原来的城墙,重新建了两座面积规模大大缩小的宫城。隋文帝时期,迁都大兴城,唐代改为长安城,而汉长安城在唐天宝年之后逐渐废弃了。



05感业寺



顺着丰产路再往西走,到后所寨村,就会看到丰产路路北一座寺庙,门口两个威武的大石狮子,寺内有牌坊式的山门,上书“大唐感业禅寺”几个大字,寺内有僧人修行,供奉释迦佛像。


实际上,这座寺庙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寺庙,据说创寺主持颇有传奇色彩,故事颇多。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实际上还在这座路边寺庙以西四百多米,证据就保存在感业寺小学校园里,现在貌似是未央区特殊教育学校。


武则天在感业寺度过五载晨钟暮鼓、青灯古佛、远离尘世、面壁修佛的比丘尼生活,感业寺成为了武则天命运转折的地方。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祠祀考》载:“感业寺,同治兵燹后殿宇尽毁,仅存明万历年一碑,乡人掘土所得一碣上书:唐武后焚香院六小字,下书大唐感业禅院六大字,今俱存。”


寺内现存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秦王府官员傅臻所立《重修古刹感业寺碑记》,铭文中称:“感业寺之从来别无可考,据于寺掘出毁埋仅存碑记有隋开皇九年之说,及观史至唐高宗忌日诣寺行香得才人,繇斯参观知此寺疑隋唐之修也……”


清末,群众捐资重修大殿。大殿修在高1米,长10.5米,宽9.5米的地基上,坐北向南,宽8米,深7米,砖木结构,雕梁画栋。这座大殿现在就在感业寺小学校园内,在省市文物局的支持下,2000年后对大殿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加固,在大殿南侧,还立着明万历年间的石碑《重修古刹感业寺记》碑以及一通石碣,一面刻着“大唐感业禅寺”,一面刻着“敕建感业禅寺”。此外还有政府立的“汉长安城感业寺遗址”的文物保护碑。如果可能的话,建议文物部门恢复感业寺并向游客开放。


关于西安北郊丰产路,我想再补充些知识点



06三台庵



顺着丰产路一直往西,在路边的六村堡小学,还会看到三台庵遗址,一座高达十余米的夯土台,实际上这是汉长安城遗址的西北拐角,历经两千余年,城墙夯土保存至今。


据说东汉明帝时,依托汉长安城西北城墙修建了三台寺,至唐初已破败不堪,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敕建重修。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又敕修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陕西巡抚杭爱带领陕西军民90余人筹资重修三台庵,并立碑以志,这一年,杭爱刚刚被任命为陕西巡抚,刚刚来到西安,可以说对佛教很虔诚。目前这通石碑还保存在夯土台上。


后来庙宇逐渐破败,并被六村堡小学利用,高台上的建筑逐渐拆除。过了三台庵遗址,就出了汉长安城遗址,离开了杂乱的农村,进入了西三环路,再次进入了繁华的西安市区。




一路走来,其实整条丰产路都在古迹里,都在西汉的都城遗址里,但是它又串起了西晋、十六国、唐代、明清的古迹,古迹摞古迹,其实也是十三朝古都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作者 | 羽恕 | 陕西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闾里   敦煌   夯土   西安市   北朝   西晋   长安   楼阁   北郊   陕西   西安   西汉   知识点   大殿   城墙   遗址   长安城   时期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