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最近,兴庆宫公园改造重新开放,很多人去了之后,最大的疑问是兴庆宫改造前的那些大树去哪儿了。我查了下,最近一次关于大树的新闻来自今年2月的华商报,那篇报道说兴庆宫公园改造,清理了一些老旧病虫害的树木,还说砍掉之后还会补植新树苗。


那么,兴庆宫公园的那些大树都是从哪儿来的?我查了下他们的历史,发现它们和西安的渊源颇深。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 曾经的兴庆宫公园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 原本也种满牡丹花的区域如今留下了零零散散的几棵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熟悉兴庆宫公园建园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座在原唐兴庆宫遗址上建造而成的市民公园,最早起建的渊源是为了给西迁的交通大学师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虽然有人不是很认可此种说法,但关于这点,在如今兴庆宫公园专门新建的“城市记忆展览馆”里也有所注解和说明。


这段历史在展览馆里被概括为“西迁见证”。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而「贞观」去年年末发表的《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兴庆宫公园是给西交大修的?》一文里更是对兴庆宫公园和交大之间的“千丝万缕”和“起承转合”有着极其详尽的论述和描写,因此,我们在此并不过多赘述。


只提几笔重要信息,比如,1958年3月,《西安日报》报道,“发动五十二万人次参加义务劳动”,而在这五十二万人次里,则有十七万人次参与了修建兴庆公园(注:当时的报道里,还用的是兴庆公园)。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 交大师生参加兴庆宫公园挖湖劳动(1958年)| 图源公众号@江鸢news


这十七万人次里,就有不少的交大师生,据交大已经退休的老教授回忆:“那时候,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除了上课以外,大家就是在兴庆公园参加义务劳动,挖湖堆山和种树,不夸张的讲,公园里好多树确实是我们学校的师生栽种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建成之后的兴庆公园,直到2006年对所有人宣布全部免费之前,交大的师生凭借证件都是可以免费出入。“进兴庆宫早读自习,散步运动对于交大人来说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 图源公众号@江鸢news


尽管有人戏称,“兴庆宫公园不过就是交大的后花园罢了”,但大半个世纪过去以后,这座“后花园”还是成为了很多不止交大学子,更是老西安人心里的独家记忆。


就像「贞观」作者陈锵在文章里写到的一样:“那场浩荡的西迁故事里,既有交大师生的无私奉献,也有着西安人的淳朴厚道,交大师生参与共建了一路之隔的兴庆宫公园,公园又见证了一所大学的诞生,并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成了交大师生以及西安人的集体记忆。”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 图源公众号@江鸢news


而那些于1958年被无数说不清姓名却参与了这场“义务劳动”的人所栽培的树木,则更像是一个个鲜活又特殊的纪念碑,无声又神圣地守护着某种莫可名状的“约定”,见证又记载着一座大学和一座城市共同生长的故事。


一位交大毕业生对我说:“兴庆公园里的那些大树是西迁师生的心血,也是西迁精神的生动体现。”关于该话,虽然不好直接运用“经验主义”论证正误与否,但却也能从侧面感受到,一位交大人对于兴庆宫公园大树浓烈的感情和赤诚的热爱。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 曾经郁郁葱葱的“一片”竹林变成了“一丛”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在《西安日志》里,我查到了1958年兴庆公园修建时的最初配置,里面记载“全市人民踊跃参加建园义务劳动,累计达17万人次,挖湖堆山搬运土方39.5万立方米,修筑沿湖两条环路8公里,植树栽花8.1万株,建木桥7座,大型喷水池1座,并购置游船,建成门楼、餐厅、茶社、游廊、花房、温室、宿舍、厕所等辅助设施,于1958年7月建成开放。”


“植树栽花8.1万株”是彼时兴庆宫初建时苗木的相关配置记录,当然,这不过是整个兴庆宫公园建设故事中的“沧海一粟”罢了,若论起兴庆宫公园最先的设计,那才更是让人难忘的记忆。


经历了长达整整1年多时间讨论和征询的方案为西安市民的“公园梦”画上了最初完美的句号。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在《西安日报》与《西安晚报》上,1956年年底至1958年年初的多篇文章报道记录了那段时光。


捡拾其中一篇,如1957年5月6日《西安晚报》一篇名为“兴建兴庆池公园的两个设计方案,引起各界很大兴趣,纷纷提出修改意见”的文章,若仔细查看,就能发现关于“兴庆池公园”设计征询市民意见的相关“证据”:“彭楚教授和洪青副总工程师设计的兴庆池公园的两个总体规划方案在本报公布以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很大兴趣,截止四月下旬,西安市公园建设委员会已经收到工程师、工人、学生、干部、医务工作者、市民、民主人士及宗教界人士等各方面的书面意见五十九份,(还有许多口头建议不包括在内),对这两个方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修改补充意见。”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知网上一篇名为“兴庆宫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及其提升对策研究”的硕士论文里也提到:“1956年年底开始,西安市公园建设委员会经过多次研究,确定了兴庆公园的性质和风格,并于次年委托西安市冶金建筑工程学院和西北工业建筑设计院两家单位作出了不同的两种方案。随后,两种不同的方案被刊登在当地知名的《西安日报》上征询市民意见,后由洪青总设计师将征求来的470余条补充意见,再结合两个方案之优点,制定出了兴庆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最终报批西安市人民委员会。”


1957年12月5日的《西安日报》一篇名为“兴庆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完成”的文章里,更是这么描述了彼时“落地”的方案:“这个综合方案合理的吸取了群众意见,把原先两个方案的优点糅合在一起,使得综合方案更加完美和协调。在将来建成的兴庆公园里,有明镜一般的湖水和峰峦起伏的假山,有回环曲折的林荫大道,还有许多花棚亭榭分布在山巅水畔,柳荫花浓与湖光山色共秀。另外还有雅静的阅览馆和古物陈列馆。


在布局上表现出自然而多变的民族风格,园的西南角设计有苏州园林区,在山石怀抱里,回廊曲院,水榭荷塘,使居住在西北的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江南景色,现在园林处已经按照这个方案制成了千分之一的模型,准备公开展览。”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篇篇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报道文章说明,半个多世纪以前,西安市民,交大学子们以及政府单位对于兴庆公园建设所投注的感情和热切的关注。


遗憾的是,几十年后,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信息传递速度如此迅猛的今天,我们关于兴庆宫改造的消息只有得到“通知”并说服自己接受的权利,却再也没有了建议和质询的权利。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我曾以为断没有人会为一棵树愿意“浪费”过多的笔墨和时光,但在一篇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毕业论文里,那个花费数年梳理完兴庆宫公园内每棵树木,并为其编码的学生,还是让我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 截图源自:曹瑶瑶. 兴庆宫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及其提升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6365棵大树样本,是曹瑶瑶用脚步和眼睛一棵棵数算与丈量过的结果。


虽然没有如学子一般秉着研究的态度去仔细“科考”每棵树木,但在东关南街住了半辈子,30余年除了遇到突发事件去不了公园,其余时间一天3、4趟不落的奔去兴庆宫的葛大爷比起那位“编码”的学生,把每棵树装进心里的他显然对于园内的大树有着更多的感情。


“南门进来这条道上,以前全是大槐树和白杨,最多4、5米间隔就有可大一棵,拔了不少。”


“紫叶林、腊梅林、竹林、郁金香、牡丹园、石榴树……多一半都连根不见了,别说‘林’了,树都很难找,就稀稀拉拉留了几棵做样子。”


“李白山上以前都看不见路,密密麻麻的全是被林荫覆盖的树木,现在也是一大半都找不到了。”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后面以前也都是景观树,大叶女贞小叶女贞特别多,靠东一侧还有好多桂花树,现在就剩零零散散的几棵了。”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图 | 西安兴庆宫官网


“原本的儿童乐园现在还在施工建设,看不到里面具体情况,也不知道会不会毁掉大树,里面有好多云杉,那可是活化石,希望能够留住。”


“大树下面全铺上草坪,也不允许人踩,这就是完全违背人性的概念么,留下那些水泥广场让人活动,秋冬倒可以,像现在这天气,怎么待,一点阴凉都没有。”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他们之前回应说,只有3棵严重病虫害的皂角木被伐,怎么可能,我保守估计,至少少了上千棵大树。”


今年2月底,就市民反映的兴庆宫公园西门处马路边有工人正在砍伐很粗的皂角树一事,《华商报》曾特意向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函咨询,官方回应,所砍树木为三棵存在严重病虫害的树木。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如今再看,事情好像并不如彼时回应的那么简单,细看那句“更新补植各类大乔木715株、灌木8万平方米,确保公园景观提升效果及绿量不减”,颇耐人寻味。


“更新倒是真更新了,补植就不清楚了,至于绿量,如今再看,如果拿草坪对比大树,那确实没减,毕竟眼睛看见的都是绿色,只是深绿和浅绿的区别。”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 曾经沿路的白杨和皂槐被新的苗木替代,新树的叶子还呈枯黄状态


我不反对兴庆宫“改造”,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或多或少带有一丝期待,过去公园内部可能因为经费不足,存在设备老化、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时间过去这么久,很多提升改造是应该的。如今新建或整修的卫生间、便利店等,确实更干净整洁,也更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但兴庆宫和其它新建公园或绿地不一样,过去破旧的公园,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只有满足交大师生、周边市民功能需求,延续保留他们的生活习惯,才是人们需要的情怀。公园的设计和施工要考虑“栽树人”和“使用者”的传承与习惯,说到底,这是一个市民公园,而非商业景区。


所以改造至少应该从提升硬件、重视基础设施出发,现在这种改造和某些区域把老旧房子拆掉,盖一群仿古建筑有什么差别。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 曾经的兴庆宫公园,人们在树下唱歌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再说回到「贞观」作者陈锵去年11月份,也就是8个月前那篇写兴庆宫的稿子吧,文章结尾处提到:“兴庆宫公园整建制移交曲江新区管委会管理,兴庆宫公园进入提升改造期……兴庆宫公园未来会大变样吗?……得抓紧去兴庆宫公园拍点照片,再不拍以后看不到了。”等段落时,不免觉得奇幻。


有高赞的读者评论留言道:“兴庆宫园里很多生长了几十年的树木,培植不易,希望不要被砍,也别搞一些夏天晒死人的广场。”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原来,一切的一切真的早有定数,而大家早就是“大预言家”。


交大西迁六十载:兴庆宫被伐走的大树当初是怎样种下的


参考资料:

[1]吕丹丹. 西安市兴庆宫公园景观提升改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曹瑶瑶. 兴庆宫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及其提升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张轩怡. 城市公园绿地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5]佘丽超. 西安市兴庆宫公园边界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作者 | 咔咔 | 心碎西安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交大   贞观   大树   西安市   西安人   义务劳动   西安   树木   师生   景观   当初   市民   公园   意见   方案   时尚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