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在南门


文艺复兴在南门



关于西安确实是“繁华国际大都市”的印象,老王是从南门地铁站出来之后感受到的。


文艺复兴在南门


但让他有此印象的,不是SKP高高亮起的紫红色大灯,不是过节时繁复威武的南门入城仪式,不是榴园底下醉生梦死的痴男怨女,更不是王府井上星星点点的白色银光。


他热爱在每个晴朗的夜晚,去南门外看人跳舞唱歌。对西安下雨这件事儿颇有微词,觉得耽误事儿。


“想下不想下的样子,把人能难畅死,啥事都耽搁了。”


文艺复兴在南门



01


有人说,在南门见到了文艺复兴。


从南门外往北走,路两边姑且可被称做广场的地方,被有意的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长方块,每个方块下都笼罩着狂欢又肆意的人群——大家各自“画地为牢”,又各自欢腾。


一个打扮成济公的中年男人,头顶尖角草帽,手拿破烂蒲扇,脚踩一双凉拖,连续做了几个大鹏展翅状飞身之后又重重落下,顾不上休息,直接凑到被装在支架上的手机跟前,说到:“谢谢各位大哥的点赞。”


文艺复兴在南门


但屏幕上的互动信息并不热烈,中年男人很快露出了略显疲惫的姿态,然后靠在道沿上开始休息。


在这座被无数人称作“网红”的城市里,渴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流量密码并成为网红的人,并不少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望成为下一个“不倒翁”,然而即使现实境遇再残酷,也无法让那些沉醉于一夜爆红美梦的人们幡然醒悟。


游戏红尘的“济公”旁边,是更多游戏红尘的人。


身穿制服,扎着高耸双马尾的年轻姑娘,紧身黑衣裹住将军肚的油头大爷,二人随着劲爆音乐不停扭动的舞姿,将脚下不足4平米一隅的气氛推向高潮。


文艺复兴在南门


少女和大爷之间你来我往的斗舞行为让不少来往于此的看客留下了匆匆的脚步,人们好奇又颇具欣赏意味的观看着一切,情到深处咂口烟“嫽滴很”。


影影绰绰的光线和过往车辆的嘈杂声,以及音箱里漫出的舞曲,纠缠在一起,弥漫在夜幕之中,营造出了南门白天没有的浪漫。


在这圈被各种镜头围裹的场地里,没人能不卸下防备,然后接受自我,肃穆又真诚的平视正在表演的他们,这一刻,只能感慨梦想的伟大以及勇敢的执著,恍惚中,竟有一种文艺复兴里油画般的真诚,那些普通人眼里氤氲出的执着的光,让人没有办法去亵渎这样用力的表达。


不要在南门的夜晚久留,因为你会被那些大妈迷住双眼。


那一批批穿着玫红又镶边的蛋糕裙样式,头发梳到光滑又明亮,以或团状或柱状或花苞状立于头顶的阿姨们,是南门黑夜中的顶流舞者。


文艺复兴在南门


顺着喷泉池水流动的台阶下,晚8点的移动音响正式开放,喷薄而出充满节奏又动感的音乐,和20余位大妈的舞姿相映成趣。


或熟练或青涩的身影显得孤独又倔强,大妈们扭动灵巧如蛇一般的腰肢,并牵着头顶发油打的锃亮的大叔笑的花枝乱颤之时,那番视觉冲击,引人不由的心头一震。


鱼贯而出从地铁口蜂拥的姑娘们尽管再翻箱倒柜,浓妆艳抹好几个小时,但带来的侧目也不过擦肩的一瞬间,而大妈们随便的一身着装都像极了拍卖场的限量孤品,那些细细碎碎的光无不让所有人肃然起敬。



02


如果说广场舞这个征战全球的“大妈武器”已经变得普通和“庸俗”,那数不清人数的陕北最大秧歌队,则为这方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多陕西元素。


这是独属于西安夜色的狂欢。


又红又花的油纸伞已经撑起,火红的手帕也在自由的旋转纷飞,钉着珠子在夜色里莹莹泛着光的旗杆让人不由不对这支雄壮的队伍产生热烈的注目礼。


文艺复兴在南门


同处一个平面已经无法满足眼睛的渴望,必须去往更高更大的平台,无数的人们掏出长枪短炮甚或手机,将镜头对准这个正在转圈圈的存在,激情的号角伴随着最响亮的鼓点声映出了每个身处其间人的笑脸。


你能感受到一种莫名油然而生的美妙,那是为能成为队伍中一员人内心自发升腾起来的骄傲,不纠结于身份和性别,只是快乐,只是扭动,十字的舞步在这样规模盛大又整齐划一的水波纹一般的摆动里显得漂亮又迷人。


没有人去计较是否专业,又是否挺拔,那些嘴巴已咧至耳后根的笑容就证明了这一切存在的意义。


文艺复兴在南门


一个身处队伍里的大叔,指尖夹着未熄灭的烟,扭到兴起,抬手送烟,猛咂一口,眼里是姹紫嫣红,脸上是红光满面,虽然听不懂远方的他在跟同个队伍里的人交流什么,但狡黠的眸子已经把“舒坦”二字透露的一览无余。


是时候把一切不怀好意又或冷嘲热讽的言辞抛在脑后了,三观稍正一点的人,都懂得一脸慈祥又温暖含笑的尊重别人的快乐。那些平日受够仪表堂堂的人,在这个令人沉醉的夜色里找到了初心。


文艺复兴在南门


“蹦就对了。”


大秧歌再往前50步,是民族舞,不夸张的讲,既在课本里看到56个民族服饰的我,第一次在现实中感受到了民族实在的多样性,那些我早已辨别不出哪个朝代,哪个民族,甚至于哪个国家的鲜艳又热烈的服饰让我的眼睛变得绚烂了起来。


文艺复兴在南门


激情洋溢旋转的大裙摆让整个南门都显得玄幻又迷离。我无法去想这些人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方。


数也数不清的人一起沉醉在这别样的晚风里,一首接着一首的舞曲,只有旋转,没有停留。


文艺复兴在南门


舞池的中央被一对对跳舞的人占据,他们深情款款的凝望着对方,搭在肩膀和腰肢的手指充满了热切的温度,错落有致的鼓点、抓耳的旋律,让人浑身起鸡皮的solo,在这个浓郁的黑夜里被热情的人们煮成了一口沸腾的火锅。


文艺复兴在南门


诚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番江湖,人头攒动,美妇云集,待得久了就会发现,不是只有00后可以在南门找到快乐密码,50、60、70也同样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什么叫人间天堂。


文艺复兴在南门





03


在这里,没有人在意街头歌手的声嘶力竭以及偶尔的破音,彼此的接纳和宽容早已变作多人不用言说的默契。


文艺复兴在南门


穿着黑T,背上印有翅膀的少年在不断的“再来一首”中声音已经变得嘶哑,破音成为常态,但他却从不拒绝那些善意的请求。只有一个大哥显得不满:“就这水平,还不如俄KTV那两下呢,要是咱也年轻个20岁,还能有他啥事。”


文艺复兴在南门


但围观的少女们可不这么想,一脸稚气的小姑娘歪着脑袋,向往的看着距离不足10米的唱歌少年,用来录像的手机尽管已经提醒电量不足,但姑娘还是决绝的按掉了提示的信号,打算继续留驻这一刻短暂的时光。


有人说,在音乐评委的审美较量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人与猩猩之间的距离还大。


拉着小提琴的忧郁大叔自然也有被其忧郁气质吸引的观众,一人、一狗、一琴,无需什么形容词,仅是画面就足够让人感动。


文艺复兴在南门


距离不过20米,身着汉服的漂亮小姐姐嘴中一首又一首抖音里朗朗上口的情歌,为更多人进入“艺术境界”提供了可能,纵然再叫嚣着“我不玩抖音”,但不受控制跟着节拍哼唱的低声小调还是暴露了一些“美妙”的个人品味。


文艺复兴在南门


从人行道再往前,穿过“年轻人”的榴园,摩托车巨大的轰鸣声开始不绝于耳,潮男潮女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一切以谁的油门声更大,谁后座上的姑娘更美,谁车上的灯更炫酷为决策依据。


没有人能阻止西安的年轻男人们拥有一辆摩托车的梦想,如果你直到今天还觉得骑摩托是种小众文化,那你实在应该到南门偏东的公交站牌下好好看一看。


文艺复兴在南门


害怕摩托车的人很可能会在那里当场昏厥,不宽的城门洞下,几十辆浩浩荡荡的陕牌摩托像东非大草原上成群迁徙的角马,彼此追逐又相互嗅探。


禁摩令在这座城市的解除,让西安市的摩托和头盔销售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迅速繁殖。引擎声隆隆逼近的当下,我闪身至环城公园,生怕自己被轰鸣而来的气氛扑倒。


文艺复兴在南门


只是这样的浓烈下,一个大爷丝毫不受影响的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拉着二胡,闭目养神;一位小姐姐穿着优雅的汉服静心吟唱,“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一个仙风道骨的大爷就着月色,用塑料瓶挥斥方遒写下的几个大字还是给了我当头一棒。——“大道至简”下,是一个名为“文艺复兴在南门”的豪迈故事。


文艺复兴在南门


一座城市没有艺术家,便即意态索漠,缺滋味,一座城市有了艺术家,于是隐然骚动出异彩。


文艺复兴在南门


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里说:虽然文艺复兴的年月已远,文艺复兴式的综合整理,却依然亟须尝试;将各行专家的发现整合起来,建立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整体认识。


我想,在南门,我找到了那本关于西安的名为包容和接纳的最佳说明书。


文艺复兴在南门


● 编者注:疫情尚未过去,提醒大家注意防护,减少聚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文艺复兴   柱状   南门   济公   腰肢   鼓点   西安   大妈   大叔   大爷   摩托车   穿着   热烈   队伍   距离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