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阎良,谁还用蓄电瓶灯给电视充过电?

在阎良,谁还用蓄电瓶灯给电视充过电?


1


自打识得几个字,我便喜欢翻箱倒柜地找书看。一日,偶然翻得哥哥当兵前看过的一套工农兵干部科普读本,其中一本是《电视》。这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电视的原理、电视的现状和发展,使我大开眼界,从此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这种坐在家里看影像的东西。那时候,唯一的文化娱乐活动就是一两个月才能轮到一次的流动电影放映。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所在的谭家公社架起了电视。之所以说架起了电视,是因为接收电视信号的天线杆子是三节长杆接成,高度及规模不亚于现在的通讯基站,光是为了防风吹倒杆子,就用了两道六根拉线。一看就知道电视不是寻常百姓家中物。


这公社的电视,我有幸看了一次,那是1973年寒假,公社抽调我们两个民办教师为他们整理多年沉积的档案,因为是寒假加班,晚上必须住在公社,作为优待条件,破例允许我们晚上看一次电视,那晚播出的是朝鲜故事片《鲜花盛开的村庄》,尽管故事平平,还是黑白的,我们还是看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坐在连椅上优哉游哉欣赏影片,这感觉让人激动了好长时间。


在阎良,谁还用蓄电瓶灯给电视充过电?

■《鲜花盛开的村庄》剧照


1979年我担任所在大队的会计。那几年,文革停映的影片纷纷解禁,港台及外国一些影片也开始在国内上映,电影院里总是人满为患。我们这里要看电影得去距我们10里左右的阎良电影院,公路上经常可见成群结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的人流。我们这些大队干部,也时不时地有人因看电影缺席开会,于是我向书记建议,给我们大队买台电视,既丰富了文化生活,开会人又好召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


书记拍板同意,然而我们竟不知这神奇之物向何处去买。书记当即联系了他在西飞公司的熟人。熟人告知电视价款2650元,要汇款上海购买。我们设法凑齐了这笔钱,去阎良邮局邮汇。当时规定邮汇每笔限额是五百元,于是,我填写了六张汇款单,这些钱分成六笔汇出。过了一个多月,电视机发回了,上海飞跃牌黑白电视,记得好像是24吋的。这个时候电视信号有改观,已经不用架那么高的天线了,电视机附带的羊角天线就可以接收。


消息不胫而走,晚上大队办公室挤满了来看电视的村民。没办法,只好把电视搬到院子里放,等节目结束再搬回。那些天,办公室院子里天不黑就坐满了人。


书记叹气说:这样不行。大队又不是放映院,还得专人管理搬出搬进,长期下去也影响正常工作。开会讨论此事,有人建议各生产队轮流放,又有人说可以考虑适当收费,当时农村放一场电影是三十元,咱们的电视放一晚上三元,哪个生产队交钱就在哪个生产队放,一次也交三十元,放十个晚上。最后采纳了后面这个建议,决定做出,好几个生产队争先恐后地交钱,从此这电视机开始在各生产队轮流放映收看。后来转到第四生产队(现在的四组),该生产队财大气粗,索性包了全年,不再轮流,最后这台电视机作价卖给了四组。


进入1982年,有些村民家里有了电视。我堂兄家就买了一台,晚上在院子里放,邻居们都自带板凳去堂兄家观看。那时候正热播山东电视台的《武松》,熟悉的传奇故事,配以紧张激烈的武打,足以使观者着迷。我也一晚不拉地前往观看,有天晚上,看见年迈的父亲颤巍巍地提着板凳,在人群后面坐下,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家是不是也应该购置一台电视了?


在阎良,谁还用蓄电瓶灯给电视充过电?

■ 聚在院子里看电视 | 图源网络


和堂兄攀谈,才知道:此时西安海燕电视机厂在阎良做分期付款销售,有西飞公司的职工担保就可。一次交清是358元,分期付款是386元,首次交56元即可搬回收看,以后每月交30元,一年交清。我们村就有个在西飞工作的,叫范会友,赊销电视机都是找他担保,以至于后来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为多少人办过分期付款的担保手续。好在没人违约,都按时还款了。


第二天星期日,堂兄约上他,我们三人一起,很快在阎良办妥了手续,我要了一台12吋的海燕。14吋的其实也贵不了多少,不过当时不考虑屏幕大小及档次,考虑的是先满足最起码的需要。


电视机买回后,就摆放在父母的卧室里。山东移民都睡炕,父母的房间除了炕,还有一张桌子、一个柜子、一个放粮食的泥做的土瓮。电视机放在柜子上,房间里唯一的空地是不足两平米的“炕前”,容纳不了几个人。我和妻子,还有其他来看电视的村民,实际上是坐在父母卧室门口外面观看。那时候节目选择余地少,不必老换台,不管放什么都能聚精会神地从头看到底。


这台电视机给当时还非常贫穷的我家带来了很多欢乐,用现在的话说,性价比高。通过这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我们见证了土地到户等一系列社会变革,观看了首次直播的一九八三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观看了中国首获金牌的洛杉矶奥运会,还观看了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


2


1985年,我在西安某公司任职。那时举国上下,最热门的生意无外乎彩电和钢材。我所在公司也有经营彩色电视机的意向,并且先买了一台黄河牌彩电,就放在公司办公室,任由来往公司的人员随便收看。


我和妻子商量说,我们的12吋海燕黑白电视机也该换换了。要买新的彩电,旧的应该有个出路。消息传出,竟引起了几个人争购。我只好根据关系的亲疏,把这台旧电视以150元的优惠价格转让给了同村的另一位堂兄。


在阎良,谁还用蓄电瓶灯给电视充过电?

■ 《我们的四十年》剧照


不料公司的事进行得不顺利,办公室的那台彩电也因联系业务转让给关系户了,彩电梦彻底破裂。回到家里,只得又像当年那样,天天晚上跑到别人家看电视。记得那年有个相声大赛,晚上到邻居家看的时候,适逢他家人有事出门了,我们全家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站在他家门口等了好长时间。


看看86年春节即将到了,老这样也不是办法。彩电不想了,再去买台黑白的吧。经过这一折腾,档次总得有些提高,几经盘算,最后花570元买了一台17吋的海燕。自嘲虽然没看上彩电,但咱屏幕大了。


看这台电视就不如以前那台舒心了。原因是,自这年起,电力供应开始紧张,说起来也怪,阎良一拉闸限电必定是我们这一路。有人说盖因我们这路电(农西线)是通往三原的,算外县线路,你说停电不先停这路停哪路?众说纷纭,个中究竟什么原因不知道,只知道天刚要黑,刚准备打开电视的时候就停电了,守候在电视机前,一直等到昏昏欲睡,晚上10点多11点的时候才来电,运气好了还能看一会儿,运气不好的时候电视节目已经完了。黄金时间停电,电视机成了摆设。


有人看准了这是个赚钱门路。那些年,因为停电,农村流行使用一种蓄电瓶灯。本来这灯是照明用的,12伏电压,懂技术的能人把电视改装,从中引出12伏的线头,使电视机可以用两种电源收看,即蓄电瓶输出的直流电和220伏交流电。改装电视机的生意风靡一时,那些走街串巷修理各种器物的,莫不以改装电视机作为主营。我家的17吋海燕后面也拖出了个尾巴,没电的时候就把蓄电瓶灯接上。这种灯充一次电,可以收看大约三个小时的电视,刚好填补停电的空隙。


1989年春,我在阎良卖毛线。那时候彩电还照旧是稀缺物资。有家门市部只进了一台彩电,还专门来找我推销。那是台20吋日立,要五千元。我的天!当时五千元在农村,几乎可以盖三间大房。而我此时进货也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不买。


在阎良,谁还用蓄电瓶灯给电视充过电?


直到这年夏天,父母自北京返回家中居住,我这才下定决心,要买台彩电让两位老人观看。


机会终于来到,秋天,我从西安唐城大厦门口经过的时候,看见大厦张贴的布告:“好消息!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康佳20吋彩电,明天在我大厦公开销售!到货不多,售完为止!”看到这个消息,我就想就在唐城门口等着,不回家了。


回家后一晚上也没有睡好,第二天坐最早一班车赶到西安。到唐城百货大厦时,大厦才刚刚开门。我随着人流涌进大厦二楼的彩电销售点,在交款处排了好长时间队,终于以3100元换得一张提货单,拿着单子兴冲冲地下楼寻找三轮车夫。我是一个人来西安买彩电,提货以后凭个人力量是无法搬运此巨型物件的。


找到三轮车夫,和他一起再上唐城二楼,没想到发货处无论如何也不给我提货,原因是他们凑巧看见我从外面匆匆进来,没看见我去交钱,怕我的提货单是伪造。任我信誓旦旦,都无人搭理。一直等到当天销售结束,还有一台彩电无人提货,他们才相信我是真的购货者。我是起了个早五更,赶了个晚集,来得最早,走得最迟,不过心情还是非常兴奋。尽管费了些磨折,终于如愿以偿,圆了彩电梦。


这台彩电陪父母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岁月。这台彩电和我也有惊魂一幕。


1990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我在给责任田里的玉米灌水,后来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开始我还坚持,后来看看越下越大,无奈关了水泵回家。到家已是半夜时分,家人早已熟睡。我家院子中间是平房,我住在平房后面。路过平房中间的过堂时,看见这台彩电摆放在过堂的方桌上。夏天天气热,家人常在平房的过堂看电视,因为这里通风好。我顺手拔掉电视机的电源插头和天线,就冒着急雨向后面的房间跑去。也就差那么一两秒钟,刚踏进房间门,惊天动地的一声炸响,院子瞬间如同白昼,我被震得几乎摔倒,但见两道平行的耀眼蓝光从天及地。第二天看,是巨雷沿天线馈线而下,馈线被击成极碎的小片,中间的金属丝已经气化,正是这个过程形成的那两道闪光。什么插头插座的,在高压高温下,全烧成了一坨。这台电视机与我共同避过一难,也算患难之交了。


可是这台彩电有个毛病,每到夏秋雨季,电视机返潮后,机箱内总有部位打火,可以看见里面闪动长长的蓝色的火焰,也能闻到塑料、皮革或灰尘燃烧产生的臭味。


这使人很苦恼,反复除尘也无济于事。为除潮,买了一把电吹风,可能是买了伪劣产品吧,用了几次电吹风自己先烧毁冒烟了。后来见修理电动机的用灯泡烤,我也用这个办法为彩电除潮。为了加快速度,我打开后盖,把灯泡吊在显像管上加温。此办法倒是很有效。一到雨季,为了除潮方便,后盖打开以后也不用再上螺丝固定了,靠在后面即可。


终于有一天,在用灯泡烤热显像管的时候,听见“叭”的一声。定睛看时,显像管后壁上爆出一道裂纹。不用说,白炽灯离得太近,局部高温,显像管烤裂报废。我只好把退役多年的17吋黑白海燕再搬出来看。


谁想废品也有人要。有一个在部队学过电器修理的熟人,要买我这台报废彩电,他说换个显像管还可以使用。说话间,就让他把这废品电视带走了。其人倒不食言,他正做大米生意,以物易物,给了我两大袋大米,共二百斤。


1997年6月30日,为了观看当晚的香港回归直播,我买了第二台彩电,是25吋长虹。这也是我家的第四任电视。以后,陆续经历了第五、第六任电视,由于关注度的降低,却难有印象深刻的故事了。



作者 | 高铭昱 | 阎良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平房   海燕   堂兄   电视   显像管   生产队   西安   电瓶   天线   彩电   大队   电视机   黑白   父母   晚上   大厦   时尚   阎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