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看秦腔,嫽扎咧

吃面看秦腔,嫽扎咧




来陕西咋能不吃面?咋能不看秦腔?


您知道吗?吃咱秦地的面犹如看舞台上的秦腔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嘴里的面,是酸、辣、软、筋、滑各有风味儿;舞台上的角儿,也是生、旦、净、末、丑各具风采。吃了几十年的面,看了几十年的秦腔戏,任谁都会觉得这陕西的面,就如舞台上的秦腔戏,辗转腾挪,渊源深厚,有角儿有风味儿;这秦腔戏,也恰似咱秦地的面,品类鲜明、独具特色,难以替代。


在陕西,捧上大海碗往地上一蹲,手里用力扒拉着、嘴里美美地喋(陕西方言“吃”的意思)着,一眼看看舞台上那秦腔戏,王侯将相纵横迭代、才子佳人流恋缱绻,面吃美了,戏也看足了,这才真真的叫“嫽扎咧!”(陕西方言“好极了”的意思)


吃面看秦腔,嫽扎咧

■ biangbiang面


陕西的面犹如秦腔一台戏,擀、甩、压、搓、揉,功夫到了,味儿就地道;戏里的角儿也能凑成秦地一碗面,生、旦、净、末、丑,角儿一多,料就香,戏就红红火火。


喜酸香的,最爱陕西西府的岐山臊子面。陕西人把关中平原西部地区统称“西府”,主要指陕西宝鸡及其周边部分地区,范围包括咸阳以西,北至彬县,中含武功、兴平、礼泉,西至宝鸡市境内三区九县。西府饱含历史韵味,是秦腔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小吃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岐山臊子面极具特色,美味无穷:面是又细又长、汤是又酸又香;面是细细长长的白面条,汤是酸酸香香的臊子肉汤,汤中有面,面上有汤。


吃面看秦腔,嫽扎咧

■ 岐山臊子面


那细长摇曳的岐山面,就如秦腔戏里的小生,长眉入鬓,白袖飘飘;那浓郁酸美的汤,有如小生优柔婉转的声声唱腔,高音处酸得人打哆嗦。你唱出“叹人间多荆棘世途艰险,难得你贤德妻节义双全;扶正义除邪恶舍己救难,孤寂寂埋荒丘饮恨长眠。”我尝出,扯不断理还乱的细面条如丝如缕的擀面功夫,吃不够喝不完的臊子汤成年累月的小火慢熬。味儿足、酸美!


秦腔的旦角,最像那杨凌蘸水面。从面汤中捞出的时候,雪白清丽,极其秀美;筷子一抖,进到浓郁的臊子汤里,一转身、一摆首,捞出来就变成了又辣又香、味道浓郁、风味独特的秦味儿美食。您发现没?秦腔中不管啥样性格和扮相的旦角,总会粘带一些西北女子特有的的硬气和泼辣,就像白面条进到那传承百年味道的蘸汤里,美则美矣,壮也壮哉!


吃面看秦腔,嫽扎咧

■ 杨凌蘸水面


秦腔《玉堂春》中的苏三唱道:“公子许下不娶亲,我情愿与他守节立志,即就是赴汤蹈火、粉身碎骨,我死也不嫁人。”《探窑》中的王宝钏:“见奸贼气得我啪啦啦颤,恨不得把贼的双眼剜。梦醒来原是南柯梦,放大声哭到五更天”。这些戏中女子,本如那出锅的蘸水面一般清丽无暇,劲劲道道、清清白白,不带一丝晕染;进到不同的臊子中,有蒜、有辣、有醋、有油,看你放啥,吃着就是啥味儿。就像咱陕西的女子,再咋也脱不了西北人的粗犷泼辣劲儿。


吃面看秦腔,嫽扎咧

■ 杨凌蘸水面


净角,是秦腔中最有秦风秦韵的,听着秦腔花脸,喜欢的人直呼过瘾、浑身舒畅;不喜欢的人会觉得大吼大叫、爆辣刺耳。西北花脸的特点,是节奏明快、字字清晰,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秦腔《曹操与杨修》中,白脸曹操一出场,就是一段铿锵有力的念白:“明月之夜兮,短松之岗;悲歌慷慨兮,悼我郭郎;天丧奉孝兮,摧我栋梁;哀哉奉孝兮,伏唯尚飨!”喷薄的激情之下,语句绵柔有力,展现了一代枭雄痛失臂膀的遗憾和焦虑;秦腔《斩单童》,单雄信那一句:“呼喊一声绑账外,不由得豪杰恸悲哀;单童一死阴魂在,二十年报仇某再来!”酣畅淋漓,听得人心潮澎湃。


那么,您吃油泼面是啥感觉呢?陕西的油泼面简直就是面中花脸,个性十足。大师傅把面扯得柔筋有力、劲道十足,要么是宽厚的

吃面看秦腔,嫽扎咧

吃面看秦腔,嫽扎咧

biangbiang面,要么是滚粗的拉条子,一口咬上去,那个劲儿、那个弹、那个给力,除了秦腔花脸,还有谁能比呢?你看看,但凡是和陕西有关的影视作品,最有特色的不就是大老碗里铺盖一样厚、棍子一般粗的油泼面嘛!常常见到一群人手捧着碗口比脸还大的粗瓷老碗,筷子搅动这碗里的油泼面,扬脖子津津有味看台上上下翻腾的秦腔花脸——的确,这就是陕西,这就是秦味儿。


吃面看秦腔,嫽扎咧

■ biangbiang面


陕西的面,除了粗犷浑厚,也少不了那制作精细、口感顺滑的品类,莜面鱼鱼就是这样一种。外地人总问,什么叫莜面鱼鱼呢?实际上就是莜面做的一种面食。巧手的陕西媳妇通常会把莜面揉好、揉筋道,再搓成一条条小鱼的样子;用肉丁、西红柿、鸡蛋等食材做成汤臊子,再把鱼鱼上笼蒸熟。蒸好的鱼鱼颜色褐黑,用筷子把蒸好的鱼鱼从笼里挑进碗里,浇上红红的臊子汤,轻轻拿筷子把鱼鱼在汤里勾拌抖开。等你连汤带水拨拉到嘴里,哎呀!每一条鱼鱼真的都像小鱼,滑溜溜的在口腔里打转,莜面特别的香味儿直冲味蕾,简直太美了!


吃面看秦腔,嫽扎咧

■ 图:莜面鱼鱼


话说,面里莜面鱼鱼就如秦腔里的名丑,趣味百生。秦腔的丑角儿是太有特色了!他们鼻梁上都有一个白粉画的片片,有的时候,后脑勺的细辫子、下巴上挂的胡须还会做一些搞怪的处理,一会儿翘起来,一会儿摇一摇,相当生动。扮演丑角的演员看起来大多有点黑,黑得和煮熟的莜面鱼鱼颜色差不多,哈哈!


吃面看秦腔,嫽扎咧

■ 图:莜面鱼鱼


秦腔丑角的台词和性格,特色非常鲜明。他们滑稽的外表下,头脑灵活、言辞幽默;在唱腔的演绎中,挑、勾、抹、滑,起承转合恰到好处,让人开怀大笑的同时印象深刻。秦腔丑角,模样看起来虽然不咋光鲜,但只要一开始表演,就会成为舞台的焦点,带动观众的情绪转圜流淌;念白唱词幽默深刻,一语中的,句句都说到人心里、搔到痒处,让人在笑声中回味无穷。


秦腔名丑乔慷慨有个著名段子《打砂锅》,表现一个丑角知县的糊涂贪财,说道:“赤壁鏖兵在台湾,遇见吕布卖稀饭;曹操吃了八大碗,抓住董卓要饭钱。” 哈哈,这也太胡粘(陕西话“乱搞”的意思)了,哪是哪啊!“出门做了邋遢的县,升的堂来我是啥不管,原告先弄他个二百二,被告再弄三百三,给本县回家去弄几个盘缠。”寥寥数语,多么形象!


秦腔丑角的灵动朴实,说实在的,除了咱陕西著名的莜面鱼鱼,谁还能和它更为搭配呢?它是那样貌不惊人,但恰恰巧巧正适口;它是那样平凡简单,但吃起来舒舒服服很合胃。


秦地的面,做法简单,价格平实,不登高昂消费的餐厅馆社;秦腔的戏,重内容传承,轻华美包装,立足秦地,辐射西北。其实,不管是啥样的面、啥样的戏,只要合口合心,都是好面;只要入眼入耳,都是好戏!


吃面看秦腔,嫽扎咧

■ biangbiang面


陕西人的吃食,绝对不能没有面。那么,陕西到底有多少种面?有人说30种,有人说50种。让我说,陕西的面就是生、旦、净、末、丑各有特色的一堆角儿,凑成了陕西面食“嫽扎咧”的一台秦腔好戏;面是多少种,正如角儿有多少个,又有什么关系呢?你爱啥角儿,就看啥戏;爱吃啥味儿,就上啥面,管他多少呢?陕西人只要四个字就行——“美得太太”(陕西方言,特别爽、特别好的意思)!



图文作者 | 付声 | 陕西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秦腔   劲道   岐山   旦角   念白   角儿   丑角   花脸   陕西   方言   筷子   浓郁   风味   水面   特色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