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

这个暑假,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


7月2日,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暑假期间将为一至五年级学生就近提供托管服务,全国已有多地跟进推出相似政策。


“寒暑假学校老师给家长带娃”,只是最近国家减轻家长和学生教育负担系列组合拳的一部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各项政策推进速度,可能有快有慢,但必然会落地,未来几年将影响千家万户和庞大的教育产业。


这个暑假,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


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区教委作为落实单位,计划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确定托管服务承办学校,学生以就近的原则参加托管服务。


这个暑假,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


根据目前的信息,学校提供两期暑期托管服务,第一期为7月19日-8月3日,第二期为8月5日-8月20日(均不含周六日)。服务时间为每日上午8:30至下午17:30,每名学生只能参加一期托管服务。


服务内容以作业答疑、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服务、文体活动为主。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


适当收取费用,对家庭困难学生免收托管服务费用。服务费用为每人每天30元,午餐费用另行收取。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是否参加暑期托管。


这个暑假,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


6月15日,上海团市委就发布通知,为缓解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决定在全市开办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在全市开设办班点543个,收费标准为600元/人期。


武汉的小学生暑期托管,全部免费。青少年暑假社区托管班将于6月30日接受报名,7月5日正式开放。第一批次市级托管室(114 间)开放时间为7月5日至8月15日,其中7月5日至8月1日为线下托管活动,8月2日至8月15日为线上托管活动。


除了上述城市,全国多地也开展了以学校为主阵地,面向小学生的官方暑托班服务。从具体措施看,完全社会公益性,价格非常普惠或者完全免费。


各地针对“小学教师是否寒暑假不放假”,没有明晰,可以断定部分教师肯定是要值班工作,也会有一定经济补贴,具体服务内容可能会面向社会采购。


西安目前并未有此政策颁布。


众所周知,寒暑假学生放假,学生家长要上班工作,中学生尚能自主生活,小学生的照看问题,是现实难题。家长无奈之下只能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机构,一方面找个地方管娃,一方面学点东西。这项措施的落地,就是为了解决假期看娃的现实困难,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则酝酿了更大的风暴。


这个暑假,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


除了寒暑假外,日常里学生放学,和家长下班时间也有冲突,对此也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这个暑假,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


教育部官网6月21日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在通知中,教育部明确四点要求:


一、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各地要强化工作部署落实,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打通学校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二、保证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可以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好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


三、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阅读、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水平。


四、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具体政策由各省份制订,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建立健全以学校教师为主、校外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的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完善参与教师和人员补助政策。


学生放学后,可以留在学校写完作业,如果不会的题目老师解答,等家长下班后从学校接走。相较现在放学后由“小饭桌”“托管班”照看,能给家长每月节省上千元,也是呼应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健康)要求。至于家长最终是选择校内还是校外,仍需时间观察。


这个暑假,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

■ 图源:中新网


事实上西安市早在2017年,就已经探索实行小学“弹性放学”和“校内托管”制度,并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南京、上海、杭州、长春、宜昌等城市也都推行过类似举措,然而从全民热议到悄悄停掉,其兴也勃其衰也忽,往往坚持不过一年。


正如「贞观」当时发文《西安要实行“弹性放学”与“校内托管”,到底难在哪儿?》中说到的,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初衷特别好,但问题同样很多。需要解决政府、学校、机构、家长、学生等多方面问题,满足不同层次需求,进行差异化选择和供给,事情具体而持久,并非易事。


这个暑假,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


这一系列教育减负的组合拳,代表的是国家意志,有着空前力度。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提出“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6月7日下午,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期间指出:“首先这件事(课后活动)要由学校来办,学校不能把学生的课后时间全部推到社会上去。学生基本的学习,学校里的老师应该承担起来。不能在学校里不去做,反而出去搞校外培训了,这样就本末倒置了。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纠正这种现象。”


以上讲话已经说的很清楚: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家长教育支出压力;加强素质教育,学校和社区承担主体责任;校外学科类培训要严加管理;禁止资本化运作教育。


可以看出,暑期托管服务和课后校内托管都是对上述讲话和政策的落实,同样落实的还有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整治。


这个暑假,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


今年以来,教育培训行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政策压力。


一直以来,线下培训行业种种乱象已经司空见惯。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各种直播课、教育APP突飞猛进发展,大量资本涌入,像之前团购、网约车、共享单车一样,砸广告做推广,资本化运作疯狂扩张,这些都加速了针对整个行业的整顿。


6月15日,教育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以后的整治方向,可以理解为以下三方面:


  1. 合规要求。主要是办学许可证、教师资格证等准入门槛,其中包含面积、楼层、消防、人员等;
  2. 经营要求。一方面是学费管理,推行学费第三方账号监管已是必然之势,由主管部门对学费进行监管,按照课次分次付费,不许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60课时)学费;一方面是虚假宣传,过去常见的“原价多少钱,限价多少钱”、“名校名师”、“确保提升成绩”,都涉嫌违规。至于培训机构之前谋划的上市之类,大概率是无望的。
  3. 上课要求。不许超纲教学,上课时间进行限制。


作为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之前是没有执法权的,遇到培训机构违规,只能与城管、警察、工商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现在成立专门监管队伍,具有针对性行业执法权,比个不恰当的例子,相当于“教育警察”、“教育城管”,力度自然不一样了,培训机构创业者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疫情之后,培训机构迟迟未被允许开门,稍有疫情反复,培训机构首先被关门,更有河南武校发生火灾,多地市要求辖区所有培训机构停业,将校区钥匙交给主管部门保管。近几个月全国也有个别地方发文,暑期不允许培训机构招生,开展教学活动,采用“休克疗法”治理培训机构。


这个暑假,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

■ 图源:中新网


突发的政策性停业风险和巨大的运营压力,已经是培训机构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从2016到2020年,曾大量投资教育产业的投资人,纷纷转到其他赛道,整个资本市场融资几乎冻结。在政策预期的影响下,很多急速扩张中的一些大型教育公司正在通过裁员、优化的方式对员工数量进行削减,有的增设素质课程,而中小机构或谋求转型,或缩小规模。


未来学科类校外培训必然受影响,而英语、大语文、国学等边缘学科,也有可能波及,体育、音乐等类目相较稳定。


这个暑假,培训机构迎来了行业寒冬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不同于完全商业市场,国民的基础教育,历来都是国家重中之重,怎么表述其重要性都为不过。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模式,比如科举制度在唐代是有积极意义,而到了清末成了腐朽的八股取士,只有不断平衡以及适应调整。


有人说“减负是为了让人们愿意生第三胎”,这话说的不完全对。一个社会发展走向迟缓,阶层板结,最显著的前兆就是人才选拔制度僵化。人才选拔的标准,体现的是国家对未来人才期望,靠补课补出来、只会应试的人才,是不符合预期的,这正是减负政策组合拳目标之所在。


这场教育改革的风暴中,无论是望子成龙急火攻心的家长,还是大肆扩张的教育资本,以及觉得自己冤得不行的教培行业从业人员,如果有不理解之处,请回头看看我国教育的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相信能找到答案。



作者 | 连艮 | 贞观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贞观   组合   教育部   作业   寒暑假   课后   校外   校内   寒冬   暑期   小学生   学科   暑假   家长   政策   学校   时尚   学生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