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经济是防范经济危机的有力“法宝”

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就会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经济危机最常见的是因社会生产相对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之所以会出现生产相对过剩,是因社会生产的分配环节出现问题。两极分化是自由的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如果社会福利不足,国民收入中资本收入比重就会过高,而劳动收入比重过低,便会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上世纪30年代,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是最严重的一次因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

人们通常只注意到生产相对过剩会导致经济危机,其实社会经济还可能会出现因生产相对不足导致的经济危机。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普遍发生的“石油危机”,也称“福利危机”,近些年发生的“欧债危机”。都是因社会福利相对过度,从而导致生产相对不足引发的经济危机。

为什么说国企是防范经济危机的有力法宝呢?

公有制经济能够克服私有资本的盲目性和逐利性。较大比重的公有制经济成分,能够增强国家从宏观上调控经济的能力,减少社会经济的波动。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国企的存在减少了剥削。没有国企普通民众就没廉价的交通费用;没有国企“提速降费”不是说提速就提速说降费就降费的;没有国企民企和民众就不能享受到廉价优质的电力供应。…

公有制经济是防范经济危机的有力“法宝”

如果没有这三分之一的公有制经济,中国又会多产生多少个富豪!普通民众生活负担又会因此增加多少!国企的存在有效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有利于缓解社会生产大于消费的矛盾。

一些西方国家之所以会得 “福利病”,从根本上来说,是因私有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使私有资本通过剥削攫取一定的利润,才能保障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如果社会福利相对过高,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的比重过高,资本收入的比重就会过低,致使社会经济出现消费大于生产的矛盾,如果矛盾激化便会导致经济危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福利危机”,石油价格突然大幅上涨,“病”立马就发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陷入长期“滞胀”,后来通过大力削减社会福利,才从“滞胀泥潭”中拔了出来。

我国庞大的公有制经济成分,使我国的普通百姓在同样的经济发展水平下,能够享受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水平的社会福利,而不致于对社会经济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公有制经济是防范经济危机的有力“法宝”

(原创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公有制   经济危机   国民收入   经济   社会福利   社会经济   国企   法宝   比重   民众   福利   环节   矛盾   资本   收入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