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有效率地抵制996工作制是个难题!

程序员们抵制996工作制也许在一些人的眼中有些娇情。毕竟在时下的中国每周的工作时间80小时以上也是很多见的,特别是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中,每天工作时间在十二小时以上,而每周休假只有一两天是很常见的。当然这并没有考虑到程序员们的工作压力大。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有效率地抵制996工作制是个难题。

要抵制996工作制,通常人们会考虑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法律途径,一是程序员们联合起来,通过组织工会等形式来抵制。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工资水平(劳动力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通过法律或组织工会的手段来强制改变劳动者的工作量,其效率会十分的低下。

其实还可以考虑用市场的手段来改变劳动者的工作量。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通常是为了获得工资满足自己的需求。劳动者在出卖劳动力的过程中,工资会给劳动者带来效用(需求的满足),劳动会给劳动者带来负效用(辛苦和受累),只要工资的效用大于劳动的负效用,劳动者便会愿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由于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工资水平会被限定在一个工资的效用稍稍大于劳动的负效用的水平。那么,要减少劳动者的劳动量,要减少劳动的负效用,就得降低工资的效用。

要降低工资的效用不一定得要降低工资水平。从效用价值论来看,工资(商品和服务)的效用(价值)取决于其边际效用量。水对于人来说很有用,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但水却很廉价,这是因为水的边际效用很小。钻石除了装饰、炫耀作用外对于人们来说几乎没什么用,但天然钻石却很昂贵,这是因为天然钻石在自然界中的存有量非常少,它的边际效用很大。

在沙漠中,水可能也会变得很昂贵。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随着人们对某一商品的“基础消费量”的增加,一定量的这一商品的边际效用就会减少。增加劳动者对于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基础消费量”就会减少工资(商品和服务)的效用。反之,就会增加。

假若劳动者不出卖劳动力就都得忍饥挨饿,那么食品对于劳动者来说其价值就会很高,食品支出占工资收入的比重可能会很大,实际工资水平就可能会很低。如果劳动者依靠家庭成员间的互助,劳动者之间的互助,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能够保障不管出不出卖劳动力都能满足一定程度的对食品的需求,那么食品的价值就会降低,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就会提高。

普通劳动者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通常都是供大于求的。因为如果劳动者的“基础消费量”不能提高,当劳动力出现短缺引起工资水平上涨时,劳动者所愿付出的劳动量就会增加,还有更多的原先较为“懒惰”的劳动力会被吸引进劳动力市场,会阻止工资水平的上涨。那些较为“懒惰”的劳动者之所以较为懒惰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基础消费量”较高,工资的效用相对较低,不足以使他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另外,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波动也常常会造成普通劳动者的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

失业、疾病、以及其它天灾人祸等可能会导致劳动者的“基础消费量”减少,劳动者依靠自己的积蓄,家庭成员间的互助等通常并不能大幅提高自身的“基础消费量”,只有依靠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才能有效地大幅提高普通劳动者的“基础消费量”。

提高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在西方经济学家眼中对于社会经济来说会是无效率的(缺乏效率,效率降低)。简单说来,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提高,“基础消费量”增加,工资水平提高(劳动量减少),劳动收入增加,资本收入就会减少,投资会减少,社会生产减少,失业会增加。

然而,理论是一回事,事实又是一回事。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次因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最根本的是因社会贫富差距过大,资本收入过高而劳动收入过低。在二战后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二十多年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进福利国家建设。社会保障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在这一时期,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但同时,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整个二十世纪最高的,在二战中受损失较小的美国也是如此。

租金的减少并不会导致土地资本、人力资本供给的减少。这部分资本收入,以及垄断利润、超额利润的减少并不会导致社会投资减少。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收入,减少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并不一定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反而会产生积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普通劳动者在住房、医疗服务等基本生活必需品方面的社会保障水平,住房、医疗服务等的价格就会相对降低。土地等的租金收入,医院及药厂的垄断利润就会减少。这对于社会经济并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普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也会减少,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工资水平总是有限度的。

社会工业品消费的主体是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如果劳动收入的比重过低,资本收入的比重过高,那么工业品的生产就很容易相对过剩。对于制造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来说,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相对过低,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对于经济的健康运行是很不利的。

富裕阶层的消费倾向较低,贫富差距过大,社会消费需求也很难提升。工资的效用过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过长,劳动者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不足,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是不利的。

当然,如果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相对过高,社会投资的减少,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减少,会造成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增加,会造成经济产出的下降,对社会经济来说就弊大于利了。

(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劳动量   消费量   工作制   效用   有效率   边际   社会经济   劳动者   劳动力   社会保障   经济学   难题   工资水平   工资   资本   水平   收入   基础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