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为何用“上甘岭”自比,激励华为

当年的上甘岭到底发生了什么

任正非在华为的管理当中非常喜欢用“上甘岭”战役做比喻,那么,上甘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任老用上甘岭精神激励华为人取得成功。

朝鲜战争的上甘岭战役,是我方的叫法,美军方面称为“三角山战役”,发起方是美韩军队,守卫阵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战局,志愿军方面取得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美军为了扭转战局,准备主动发动一系列的小反攻,上甘岭是美军计划主动进攻的一个局部战斗。美方原计划投入美韩各一个营的兵力,当时志愿军驻守上甘岭的是一个连加一个排的兵力。其实,上甘岭这个地方只有3.7平方公里大的山地,战略要地最多只能容下双方两个营的作战。为了鼓舞“联合国军”颓败的士气,美方期望在这个小战役取得绝对的胜利,于是开始就投入了疯狂的炮火。美军的飞机、大炮,向弹丸大的阵地发动超过二战期间最强炮火密度的攻击,每秒钟落弹达到空前的6发。在地下坑道中的志愿军,明明是在陆地上却有乘坐一叶小舟颠簸在巨浪滔天的大海上的感觉,不少人不自觉的牙磕破了舌头嘴唇,竟然有一位17岁的小战士,活活被震死。


任正非为何用“上甘岭”自比,激励华为


但是,打死美军的将领们也想不到,一个加强连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还守住了阵地,不论怎样投入再多的弹药、兵力,怎么打也打不死,战斗陷入反复争夺阵地的拉锯战。美军原计划战斗只需要6天,投入两个营兵力,伤亡200人的代价,拿下上甘岭。结果是,战斗持续了43天,投入6万人,伤亡1.5万,志愿军也投入了4.3万人,伤亡1.15万。战斗的结果,美军寸步未动,阵地还在志愿军手中。战斗激烈到极点,43天中几乎不停的战斗,敌我反复争夺阵地59次,志愿军击溃敌人900多次冲锋,每天20多次,阵地被美军炮火削低了2米。

“上甘岭”精神激励华为

这个战例的管理借鉴是:艰苦鏖战中惊人的坚持的精神,活下去,争取最多的时间,最终获得胜利。用现在管理用词就是执行力,愣是将一个局部战斗坚持成为了一场战役,一个营连级别的战斗,升级为集团军的战役,成为著名的战例,成为朝鲜战争的代名词。华为恰恰是从一个个体户、二道贩子在艰苦卓绝中坚持下来,就是打不死,不但从国内众多资源丰厚的公司中脱颖而出,而且在世界电信领域内硬是坚持下来,最终超越来自欧美的九大巨头。在华为的成长当中,任正非经常以“上甘岭”自比,从而拥有了在艰苦、看似必死的环境中坚强活下来的能力,正是一个个看似不可能成功的“上甘岭”成就了今天的华为。所以,任老对“上甘岭”情有独钟。


任正非为何用“上甘岭”自比,激励华为


执行是最高战略

战略很重要,但是比战略还有重要的是执行。马云的阿里巴巴是做电商的,做金融是好战略吗?蚂蚁金服成功了,所以当然是好战略。很多银行、金融机构也做移动支付,这是坏战略吗?但是没有做成功,所以是坏战略。

战略是否成功,只有被成功执行才是唯一的印证。所以,无坚不摧的执行力,艰苦卓绝中的活下来的能力,是商业组织的最高战略与智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锤炼执行能力和战略能力的一种平衡。


任正非为何用“上甘岭”自比,激励华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上甘岭   华为   战例   艰苦卓绝   志愿军   美方   作战   炮火   兵力   伤亡   阵地   战役   美军   能力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