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100年,2021 北大糖尿病论坛开幕

5月15日上午,第 17 届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拉开了帷幕。为配合当前的疫情防控要求,本次论坛采用线下会议同步线上网络直播的形式举办。


胰岛素100年,2021 北大糖尿病论坛开幕

主会场

在本次大会开幕式上,大会主席之一,我国糖尿病领域著名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纪立农教授对论坛进行了介绍。

胰岛素100年,2021 北大糖尿病论坛开幕

大会主席之一纪立农教授致辞


北大糖尿病论坛的特色在于:每届论坛围绕当今学术热点设立明确的学术交流主题;每届学术内容的组织紧紧围绕主题,邀请海内外及国际学术组织的顶级专家、学者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北大糖尿病论坛作为糖尿病及其相关领域学术和临床发展的风向标,自2005年举办第一届以来,一直秉承“科学至上、学术独立”的宗旨,学术内容紧扣主题、基础和临床结合、预防和管理结合、层次感清晰、“神形兼备”。近年来新增加了基础论坛,主要是为国内外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为纪念胰岛素发现100周年,2021北大糖尿病论坛的主题是“胰岛素100年”。围绕该主题,本次论坛设13个专题、24个特邀报告、10个糖尿病基础临床专题报告、13个分会场专题报告、13个企业学术分享。本次论坛的专题包括:100年前——与死神的赛跑、胰岛素的中国故事、胰岛素研究的经典案例、胰岛与糖尿病、1型糖尿病治疗的进展、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策略、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如何提高胰岛素分泌功能、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现况和展望、治疗2型糖尿病的预混胰岛素制剂、无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与低血糖、100年后——预防与治愈1型糖尿病的新曙光。参会者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聆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胰岛素100年,2021 北大糖尿病论坛开幕

大会主题是“胰岛素100年”


纪教授谈到,今年是胰岛素发现100周年,利用这次论坛机会可以系统地回顾胰岛素发现10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全面展现与胰岛素相关的研发及学术问题。在这100年中,胰岛素治疗在治疗策略、方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目前在临床胰岛素治疗中也尚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更好地发挥胰岛素这个重要的糖尿病治疗武器的作用。


2021年北大糖尿病论坛的主题是“胰岛素100年”,为更好地传递大会精神,在本次北大糖尿病论坛上,《国际糖尿病》对本次大会的主席之一、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纪立农教授进行了现场专访,采访内容如下。


回顾历史、查找不足、探求新解


《国际糖尿病》: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胰岛素100年”,胰岛素在挽救糖尿病患者生命、延缓疾病进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本次会议聚焦胰岛素,是希望对于临床治疗起到哪些作用?


纪立农教授:100年前,胰岛素被发现,随后被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进而应用于临床,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减少了糖尿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回顾过去,虽然胰岛素在100年间进行了诸多创新,拥有了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类似物、超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泵等新制剂和新的治疗手段,但从真实世界数据来看,胰岛素仍难以充分满足临床上对血糖控制的需求。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或挑战在于胰岛素治疗会导致低血糖风险及体重增加。此外,临床医生及患者在应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常常难以做到充分胰岛素剂量的应用。正是因为如此,本次大会将回顾胰岛素发展历史,解析糖尿病控制现状以及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深入探讨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各种糖尿病治疗策略,尤其是新方法、新手段。通过这次大会,临床医生及科研工作者将能更好地了解胰岛素临床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未来,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胰岛素治疗会变得更有效、更安全。


《国际糖尿病》:目前糖尿病的治疗理念已经转向降糖为辅、心血管获益为主的时代,那么胰岛素是否能满足现阶段的临床需求?还有哪些需要探索和改善的地方?


纪立农教授:血糖控制是糖尿病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有效控制血糖,我们才能控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胰岛素的作用在于控制血糖,但2型糖尿病往往还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我们不仅需要控制血糖,还需要改善上述结局。胰高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已被证实具有上述额外获益,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选择。当然,我们还应时刻牢记,他汀类药物使用、降压治疗、适当的抗血小板治疗等标准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


《国际糖尿病》:今年CDS刚刚发布了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尤其是在诊断中纳入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诊断标准,这在以往的指南中是没有的。关于这一条的纳入,您认为对糖尿病的防治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在我国现有状况下,推广此项诊断标准是不是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纪立农教授:HbA1c是反映血糖长期水平或长期控制情况的一个指标。因此,WHO及欧美等学术组织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推荐采用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相关研究显示,当HbA1c超过6.5%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会显著增加。因此,多数指南推荐采用这一界值来诊断2型糖尿病。将HbA1c作为一个诊断标准,无疑为我们更有效地诊断糖尿病提供了新工具。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HbA1c的检测需要标准化,以保障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问题而导致误诊。目前,随着我国HbA1c教育计划的开展,HbA1c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实现了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因此,CDS发布的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采用HbA1c用于糖尿病的诊断。未来,我们有必要开展更多工作,以便让更多的实验室能够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开展HbA1c检测,助力糖尿病防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胰岛素   糖尿病   北大   糖尿   论坛   血糖   心血管   糖尿病患者   教授   学术   策略   需求   大会   主题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