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针灸、按摩的原理是恢复神气,帮助人体恢复和谐的自然状态

【百草箱】

赖世伦老师遵师嘱托于2005年回国,2006年创办百草箱至今。秉承“办教育就是要牺牲自己”的精神,百草箱携有识之士,共同投身传统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事业十数载。以期更多人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智慧,回归生命本真。


《经典中医启蒙》第八章

针灸与按摩:能量调理的艺术

01 | 上工、中工与下工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里说:“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说明针灸、按摩的原理是恢复神气,“移气于不足”,也就是调动“气”,把某处多余的气转移到不足的地方,这样虚实就平衡了。

针刺与按摩的本质,是调整人体自身的神气运行活动,使之正常化。通过调整神气,帮助人体恢复稳定和谐、内外交流的自然状态。当人体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恢复了“阴阳自和的状态”,那么,生命本来的力量会自动完成医生所期待的“补虚泻实”“通经活络”“扶正祛邪”“安神定志”等等效能。

这也是近代研究中,常常发现针灸、按摩等中国传统治疗方法有“双向调节”的效应。比如,针对胃肠功能紊乱,同样选择“足三里”或者“合谷”等穴位,运用相同的针刺方法,却可以改善和治疗“胃肠亢进”和“胃肠动力不足”两个在西医诊断上相反的问题。又比如,针刺或者艾灸“涌泉穴”,既可以升高血压,也可以降低血压。

《黄帝内经·素问·根结》里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

这里把针灸师分成了三个水平:上等医生能够“平气”,不光是平衡人体内部能量,同时还要平衡内部与外部世界的能量交流;中等医生一不小心就会帮倒忙,“乱脉”体现在治疗上,针刺之后也许症状略有改善,但是把脉后会发现,脉象更不平衡了;最糟糕的医生叫“下工”,劣等的医生,会断绝人的神气,危及生命,或者症状虽然暂时平复,但减损了本来的寿命,医患双方还都不知道。

《黄帝内经》里还有一个对不同医生的总结:上工治神,中工平气,下工治形。这里的“上工”已经超越了根结篇里的“上工”。

关于“治神”,有这样一段描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这里的“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很有意思。它说在针刺的那一刻,忘掉此前诊断时摸到的各种正常、异常的脉象,忘掉病人所述的各种凶险的症状(包括现代医学的各种危重诊断),进入人我、内外一体的状态。不要先入为主地被病人的形体和反映在形体上的症状所牵引,才可能体会到神气的往来出入,而随顺调理。

李辛:针灸、按摩的原理是恢复神气,帮助人体恢复和谐的自然状态

02 | 脉法候气

那么中工如何平气呢?古人常通过把脉来评估人体气血是否平衡。《黄帝内经》里有三种脉法:太渊脉法,人迎—寸口脉法,三部九候脉法。这是通过比较不同部位脉势和脉象,来了知人体神气运行状态的方法。

我们现在所指的脉诊,是太渊脉法,在手腕内侧桡动脉,也就是太渊穴上下进行脉诊,左右手分别阴阳,每一侧又分为寸关尺三部,分别出左侧“心、肝、肾”,右侧“肺、脾、命门”,再用不同指力体会“浮、中、沉”三部的不同,从而得以了知各部气血阴阳的分布不同与平衡程度。

人迎—寸口诊法,出自《灵枢·终始》:“持其脉口(寸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寸口主要反映人体内部能量,即“阴”的情况,人迎(颈总动脉)主要反映体表能量,是“阳”的状态。如果这二处脉象是相应的,来去大小根据不同的季节相协调的,就是“平人”,健康平和之人。

瑞士针灸无国界前主席雅克先生(中文名:仁表)的《古典针灸入门》一书中,有该脉法的介绍与应用。

第三种,三部九候脉法,现在用的人更少了,这种脉法又称遍诊,切脉部位有上(头部)、中(手部)、下(足部)三部,每部再分天、地、人三候,共九候。

正常情况下,各部脉的至数与力度,处于相互平衡与协调状态。一旦出现小的不平衡,意味着人体内外、表里、上下的不协调。如果各部节律、大小都紊乱了,像一座精密的自鸣钟失去了本来的节律,就无法工作了。

所以《黄帝内经》里说:“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

“相失”,就是错过,不协调,就像在城市里需要打车去轻轨,再转高铁,要是每一步都“相失”,就会误事。

“参舂”,指三个人舂谷,就像打年糕,此起彼伏,也是形容脉象的不协调。人体的生命节律像一曲大型交响乐,需要精密的协调和统合,把脉,就像是指挥家在聆听不同的声部。

接下来,黄帝问:“何以知病之所在。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这是一段大白话,九候之中,任何一个部分的脉律,太小、太大、

太快、太慢等都是失常。不管是治神还是平气,都对医者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要求:你能不能感受到神气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感受。或是手下感知,或是针下感受,或通过身心的直觉感受,或直接看到气的变化......这些在《黄帝内经》里叫“慧然独悟”,对病情的原因、变化、趋势和当下神气的格局了然于心。

李辛:针灸、按摩的原理是恢复神气,帮助人体恢复和谐的自然状态

03 | 以外揣内,以我知彼

这就又回到了关于医者自身内在训练的话题。起初,脉诊可以作为入手的工具,要成为好一点的医生,须以静坐、站桩、艾灸、按摩来提升对“气”和“气场”的敏感度。这是基本功,不同的医生,六根的敏感度不同,通过训练后,在相应层次发挥作用。

如果没有训练过对“神气”的感受力,那只能在形的层面施治。对病人而言,可能是“半死半生”,对这类医生来说,常常是“好了不知为何好,坏了不知为何坏”。这样的医生很难提高,也很难对传统中医有真正的认识和信心,容易走“西化”“现代化”“经验化”的路子。

内在训练里,除了静坐这类静态的训练方法,规律的形体锻炼也是必须的,医生自身的健康和神完气足,才有可能“以我之气调彼之气,以我之神调彼之神”。

通过按摩的训练,我们可以慢慢体会到病人内部的气血情况。有经验的按摩师,静下心来能感觉到里边很深的地方,是虚还是实,是堵还是通。这叫“以外揣内,以我知彼”。

教我太极的老师,也是中医师,他曾经获得过欧洲空手道亚军,而且是咏春拳的高手。他说,太极拳真正临敌的时候,是把自己虚掉,跟对手合为一体。

这个状态在针灸、把脉,还有按摩上,很多医生是有同样的体会的。我们在培训医生的时候,就会训练这个部分。他们都是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中医的理论水平不错,学过很多不同的技法和流派,我们就训练他们虚己之后的感受力,通过站桩、打坐、太极来体会跟病人合一的状态。这样就能靠直觉知道病人的神气、邪气的虚实寒热、进退出入了。

按摩的学习,从两个手法入手,第一个是按法,第二个摩法。按法是什么呢?就是把你的手,合适地放在病人身上,按摩者是放松不费力的,被按摩的人是放松舒服的状态。这个听起来容易,做到并不容易。

说到按摩,初学者们通常想法是:要用力!我的手型、手法对不对?是用一指禅、小鱼际还是掌根?是滚法?还是震法?......全都着眼于这些有形有相的技法。

手只是一个工具,要表达的是什么?它表达的是你想要给这个人的东西,要体会这个。

一个按摩师能给受者什么?是某种特定手法?某个流派的专治某病的技法?还是会有一些更丰富深入的东西?

比如送礼物给朋友,你想表达一份关心也好,或者一份友情也好,首先是你的意向,第二是你对朋友的认知和了解,他现在的状态,还有你的世界观、审美、生活内容、自身条件都决定了你会选择什么礼物。

李辛:针灸、按摩的原理是恢复神气,帮助人体恢复和谐的自然状态

04 | 按摩的学习:神气与力的交流

按摩除了力的作用,背后还是医患之间“神气”的交流互动

按法是稍微用一些力量,把对方皮肤、肌肉稍微压下去一点,然后保持这个相对稳定的施力。这里有几个诀窍,第一要放松站着,按摩床的高度要适合医生。第二,力量不要太大。大力按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和手型就会有一种侵略性,这时候神气已经僵住了,病人也会本能地紧张、僵硬。

如果在自己身上试的话,可以应该先按自己的腿,把手、手臂、肩放松,按在自己的大腿上,先找到很省力、很舒服的感觉。

在帮别人按摩的时候,要把手自然放松地放在对方身上,放上之后,按摩师的手和对方的身体就有了一个传输的点。两个人的身体都是放松的,按摩师的身体重心稍往前倾一点,这个力自然就压在上面了。这是初学按摩的起势。练过太极或站桩的人很容易找到这个感觉。

尝试很柔和地找到用力的度,只是用一点点力,“无太过,无不及”。太过用力,按到里面没有空间了,或者意识上太用力了,目的性太强。如果平时就是一个过于努力的人,严格地讲,这样的人不太适合做针灸师和按摩师,因为他会把僵硬的偏力带进去。开药也是这样,过于主观强势的人,偏力也大。

不及是什么呢?不敢用力,不能放松、缓和地施术,也许源自心理上的胆怯、没有主见,没有定见。唐代的大医孙思邈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初学者在训练按摩的时候,可以先把手放在一个部位不要动。轻轻地施压,先体会自己的手与手下皮肤、肌肉、筋骨、气血之间相互的交感,体会这个交感产生的布散力量。你就能体会到虚实、寒热、松紧、开阖。这时候,这些文字不再是概念,而是你手下、心里真实的存在。

同时,你要体会自己施力的轻重、缓急、静躁,此时此刻自己的心念是清净安详还是浮躁复杂,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杂念?心里是有悲愤还是有哀怨?还是有过度的喜悦?这些都需要医者自己体会到,再想想,尝试如何渐渐地减少这些“杂质”,因为这些“杂质”都会传递给病人。

常有外国病人问我:“Doctor Lee,我要回家了,在西方怎么找到合适的针灸医生?”我说,这个简单。第一,你看他会不会笑;第二,他是否放松;第三,他最好不是太偏激的人。

因为这样的医生,至少是个心地和缓的正常人,神气的偏性不大,意味着他的诊断、治疗、用针、用药也不会太偏。不管他扎什么穴位,用什么手法,相对来说比较平常。生病是失常,就是偏了,那么只要是一个相对平常的人来给你治,就容易好,起码不会太偏。

十多年前,我在北京王府井的平心堂中医诊所带学生,一个加拿大的护士,专门跑到中国来学针灸。她跟诊了两个多月,有一天,针刺后,病人躺在床上留针40分钟,她问:“这个病人是寒还是热,为什么针关元和太溪?”

看她在认真思考,我就让她把手放到距离针灸针10厘米的上方,过了一会儿,我问她,有什么感觉?她说:“手下能感觉到有寒气沿着针冒出来,尤其是脚上,就像一个小空调。”

在针灸的学习上,技法、理论确实很重要,但是使用这些技法的人在什么状态,才是最重要的。通过静坐等内在的训练,能够提升我们的直觉及敏感度,学习用“心”体会,所有关于病人的能量状态、情绪状态、致病因素(风、寒、湿、热......)的信息就在那里,等待被发现。这取决于你有多敏感、多清晰。

这样获得的关于病人的信息和调治的思路,比起单独依靠五官感觉和逻辑分析、经验判断要丰富深入得多。我在瑞士教的继续教育课是《针灸师的内在训练》,学生们以前学过韩国针灸、日本针灸、越南针灸或者中国针灸,学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常常因为不同的体系在大脑里程序冲突而困惑。

这些关于医生的内在训练在《黄帝内经》里有大量的描述,大家可以去看《九针十二原》《保命全形论》,还有《缪刺论》,然后自己回去体验。

像前面讲过的人迎—寸口脉法,三部九候脉法,按摩第一式,用手感觉针和穴位周围空间的“气感”,都是不花一文,可以自己去体会的,试一段时间,自己就知道了。

要读古书,然后积极尝试,身体力行,有知有觉之后,心里就有底了。这样就不会一直纠结中医到底“科不科学?”“如何用现代科学验证中医,才能弘扬中医?”这些无谓的杂念中。

一杯水在你手边,如果你渴了,不妨来喝一口。有人宁可渴着,也先要辩论汹汹,只好等他哪天真渴了,也许有机会来喝一口。

不喝也没关系,世界上的水很多种。解渴就好。

李辛:针灸、按摩的原理是恢复神气,帮助人体恢复和谐的自然状态

05 | 感应与因缘和合

中医常常说到“感应”两个字。

我们的心如果是急急躁躁的,那么,在生活中的人、事、物的交流交接中,就会感应到急躁的象,容易卷入同频的气场、维度或者时空中。大千世界,现种种相,有明有暗、有善有恶、顺逆缓急,我们进入哪一种相,与我们内心的状态,神气的静躁大有关系。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从心理学上来说,一旦因为“心相”的相应,进入某种水平的外在情境,接下来的是我们的大脑的作用了,就是“分别”和“执取”。就像电脑里有很多高版本和低版本的程序,当系统状态很好的时候,当有问题或者任务出现,会自动选择最佳版本来处理。

但如果内存不够了,或者程序冲突,就不能支持最好版本应用,只能用低一些的版本。所以这个时候,处理、运算能力都是在低水平,甚至不断地循环死机。所以在我们心身状态不太好的时候,不仅容易陷入更多困境,而且处理能力会下降,心智会弱化。

所以《大学》有一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做医生久了,常常会遇到一些病人有类似“系统冲突”或者“崩溃”的状况,看起来或是心理有问题,或是身体有问题,或者家人之间有严重问题。往往是全家都进入了一个混乱的状态,都卷入无序的“场”,惊慌失措,神无所主。

在这个“神乱”的状态没有恢复之前,家人之间也很容易意见混乱,特别容易病急乱投医,常常错过良善的机缘,选择往往会被偏力左右,找不到好的医生,或者即使找到好的医生,却不能执行好的医嘱。

这个时候,如果家族中有人神气安定,考虑分析问题全面,就能够让整个家庭的状态稳定下来,整个家庭的神气格局稳定,个体才会出现转机。

所以,症状、疾病、选择混乱,常常只是表面的象,要体会背后的“势与机”“顺与逆”“明与暗”“定与散”。如何体会?就从当时当机的人与事中用心观察。

跳出具体的症状与问题,从更大的层面来看,是先有了某个神气格局,才有了这个现实的关系与格局,以及之后的发展趋势;不同的“神气”格局,决定了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解决方案。

是什么决定了神气的格局?是当事的人,处事的心。

一旦形成大的困局,在新的格局变化形成之前,只能耐心,还有调整自己。这个古人叫什么?时势未到,因缘未熟,所以还没有答案,暂时无解。这个规律不光是对于生病,包括我们人生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慢慢去体会。

一件事情,如果当下就有答案,而且很安心,不会前思后想,这就是最佳答案。当面临抉择,没有答案,思之又思之,内心翻腾,睡不着觉,有几种可能:第一,这件事情不适合你,不需要参与,只是你被其中的得失名利吸引了,但你更深一层的内在知道这不是对的,所以在那里犹豫。第二,这件事情还没有到你做决断的时候,虚空中的势还未到,此刻答案还没有形成。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高水平的诗词写作是这样,是“偶得之”,不是“绞脑汁”。灵感飘来,如果你的心足够静,能够感受到它,它会进入你的内心,随手写下,完成。所以一流的好诗很难硬写出来,也不是语文教材里说的反复“推敲”出来的,这是很大的误解。好诗是在某个瞬间,因为当下的环境、人、事、物,与你的内心的一个“感应”的结果,心里有了,意识到了,就把它写出来了。

日常生活中的处事接洽也莫不如此。奇思妙想往往不是绞尽脑汁挤出来的,答案是某个格局发展的“势”自己带来的,需要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机缘来形成。

古代的书画、音乐,乃至古代的好中医,他开方子、针灸都是这么来的,不是现代人以为的,研究几个方案,然后专家评审,数据在电脑里统计一遍,药在老鼠身上过一遍,然后获奖最佳方案,不是这样的。全都是当下因缘和合的东西,但这因缘来自既往的积累。


- 第八章 完 -


特别说明:

内容源自李辛老师于2018年出版的《经典中医启蒙》,本书系统讲述了中医的整体思维和学习方法。感谢李辛老师授权转载,本文原载于李辛老师的公众号“李辛的空间”。


相关好课:

李辛:针灸、按摩的原理是恢复神气,帮助人体恢复和谐的自然状态

▲禅修就是这样一种直探根源、安顿身心的方法,能使你有能力面对工作、情感、家庭的具体问题。正如李辛老师说的,要成为好一点的医生,须以静坐等来提升对“气”和“气场”的敏感度,学医者更是不可或缺。(拼团有优惠)招生 | 定慧在线课:立足佛法原理,践行止观之道

【百草箱】

赖世伦老师遵师嘱托于2005年回国,2006年创办百草箱至今。秉承“办教育就是要牺牲自己”的精神,投身传统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事业中。


风雨十四载,也是百草箱的公益十四年,平台所有的课程活动结余均投入到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相关公益慈善项目中。2020年成立百草箱专项公益基金,愿携更多有识之士,践行大医“普救众生含灵之苦”的精神,以医济世。


李辛:针灸、按摩的原理是恢复神气,帮助人体恢复和谐的自然状态

李辛:针灸、按摩的原理是恢复神气,帮助人体恢复和谐的自然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神气   针灸   黄帝内经   太渊   状态   人体   脉象   医者   按摩师   百草   针刺   格局   病人   中医   原理   和谐   医生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