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除黑眼圈 有个妙招 孩子也能用

育儿|除黑眼圈 有个妙招 孩子也能用

▲吴氏石华正骨,近期公益直播

从去年哪吒电影播出以来,哪吒就取代熊猫成为黑眼圈代言物。

如果自己孩子“混”上一双哪吒的黑眼圈,那心情恐怕就只有郁闷两字能形容了。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环绕眼睛周围的肌肉由脾土来管辖,黑眼圈也恰好是这个部位,所以黑眼圈的问题主要出在脾土。

育儿|除黑眼圈 有个妙招 孩子也能用

《灵枢·大惑论》就将眼分属五脏而论之,其中“肌肉之精为约束”,即认为眼睑为肉轮,属脾。脾主水液代谢,脾气亏虚则水液停聚不运。五行中肾属水,主色为黑色,故水液停聚而泛映黑色。

明代著名医家万全首先提出小儿肺脾肾三脏常不足,心肝两脏常不足。

因此不管是先天母体原因,还是出生后后天调养不适都会出现黑眼圈。

大家都有经验,熬夜、短期疲惫后形成短期的黑眼圈,一般充足休息后都会有所缓解消失。

症状的出现提示身体出现了不适,需要及时调整,如果长期熬夜损伤肾气,就会有黑眼圈,如果脾虚,就会出现大眼袋,如果脾肾气虚就容易出现大眼袋+黑眼圈。

还有一种是心肝肾功能失常,常见的抑郁症、精神状态差的人就容易出现青黑色的黑眼圈。

此外,近年来过敏性鼻炎、鼻塞、慢性鼻炎等不适逐渐增多,导致鼻周气血运行差,形成局部淤阻性黑眼圈。

解决的方法以内调为主,但配合局部外敷可促进消散


一、局部按摩,疏通经络

按摩前,在穴位处涂抹维生素E或橄榄油等,不致于使皮肤破损。可以选取眼周穴位,如攒竹穴(眉头之间稍浅的凹陷)、丝竹空穴(眉尾部分稍稍凹陷的部位)、太阳穴(眉梢和外眼线连线处向外的凹陷)、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眼明穴(内眼角上方的凹陷处)、鱼尾穴(外眼角)、四白(瞳孔眼眶正下小孔处)等穴位,使眼周围皮肤血液循环加快,舒通经络。

育儿|除黑眼圈 有个妙招 孩子也能用

育儿|除黑眼圈 有个妙招 孩子也能用

预防性按摩(长时间学习)一般每次3—5分钟,每天2次;治疗性按摩,(近视眼、老花眼)每次可10—15分钟,每天2—3次。


二、四肢穴位的按揉

脾虚为主的大眼袋+黑眼圈,应该以按揉三阴交(脾经)、阴陵泉(脾经)为主;

肾虚为主的暗黑色黑眼圈以按揉或艾灸肓俞(肾经)、太溪穴(肾经)为主;

黑中发青的黑眼圈以按揉或艾灸巨阙穴(心募穴)三阴交穴(脾经)、太冲穴(肝经)。

以预防为主的,时常按揉三阴交(脾经)即可;以治疗为主的,每天按揉2-3次,隔天艾灸一次,每个穴位艾灸10分钟左右。


三、局部外敷

武侠剧中,被人戳了熊猫眼,最常见的方法使用煮熟的鸡蛋剥皮后(发热眼罩)在眼部周围滚动,起消肿散瘀的功效,适合暗黑色及黑中发青的黑眼圈。

以治疗为主的,每天早上一次,每次10-20分钟;严重者,可早晚各一次。

育儿|除黑眼圈 有个妙招 孩子也能用

四、生活注意

如果孩子存在乏力嗜睡、精神差、消化差、胃口不好、大便少或者干的情况,除了吃中药治疗,平时饮食上要主要禁食生冷寒凉的食品,奶制品不宜过多,如酸奶、奶酪类;水果不宜过多过杂,每日食用1-2种水果为佳;注意保证主食的摄入,粗粮和细粮搭配食用,可适当多食用山药、莲子、薏米等平补脾胃之品,有助于固健脾胃之气。

此外,每天最好保持2次半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与脾土相接,也可以起到补肺健脾的作用。

总之,黑眼圈虽然只是一种小小的症状表现,也预示着生活或者身体出现一定的偏向,短期黑眼圈及时纠正后可见好转,长期黑眼圈除纠正过枉之外,还应注意饮食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少劳累,心态平和再加上适当的运动。

愿天下无病儿~

END


育儿|除黑眼圈 有个妙招 孩子也能用

【百草箱】

“欲为天心唤梦醒”,賴世伦老师受南怀瑾老师影响,尊师嘱托于2005年回国,2006年创办百草箱至今。秉承“办教育就是要牺牲自己”的精神,投身传统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事业中。


风雨十四载,也是百草箱的公益十四年,平台所有的课程活动结余均投入到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相关公益慈善项目中。2020年成立百草箱专项公益基金,愿携更多有识之士,践行大医“普救众生含灵之苦”的精神,以医济世。


育儿|除黑眼圈 有个妙招 孩子也能用

育儿|除黑眼圈 有个妙招 孩子也能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黑眼圈   哪吒   发青   万全   艾灸   都会   百草   穴位   经络   眼袋   妙招   心肝   能用   不适   局部   公益   精神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