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早年间的抽烟

现在的影视剧中抽烟的镜头少了,但在反映过去的片子中也还是经常能看到人们抽烟的镜头。这里面的场面有些相对说来有点失真,这里就详细说说。

在这方面,我算多少有点发言权。因为,我属于从小就开始接触抽烟,直到50岁才彻底戒掉烟瘾的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去姥爷家和二大爷家都会看见他们的手里拿着一副旱烟袋,这种烟袋都是白铜的烟斗、乌木的烟杆、白玉的烟嘴,烟袋的长度大约有不到两尺,上面拴着一个布制的烟荷包。每次看他们抽旱烟袋的时候,都是把烟斗伸进烟荷包中挖上满满一烟斗烟丝,然后用拇指把烟斗里的烟丝按紧,接着划上一根火柴点燃烟斗,于是一阵氤氲的香气便徐徐飘了出来。一袋烟抽完之后,一般都在鞋底上磕掉烟斗中的烟灰,有时还要吹一吹,把烟斗清理干净。每过上几天,就会把烟斗、烟杆和烟嘴都拆下来清除里面残留的烟油,这种烟油是深棕色的,很粘稠,据说毒性不小,有人试验把烟袋油子抹到壁虎的嘴里,不一会儿壁虎就会全身抽搐而死。

说说早年间的抽烟

那时抽烟的人很多,可以说男女老少都有。过去那个年代人人都抽烟大约有这样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那时的人们还不知道吸烟有害,而是觉得是一种生活的消遣。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繁重的体力劳动环境下,抽烟可以解乏。何以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在农村或工厂里干活的时候,你如果没事跑到一边坐一会儿人家会说你偷懒,但如果是坐下来抽袋烟或者抽根烟则没有人会责备你,认为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包括下乡知青在内,进了工厂或来到“广阔天地”之后,用不了多久就都学会了抽烟。在农村里抽旱烟袋或者自己手工卷旱烟的多,在城里则是抽纸烟的多。一般来说,家里来了客人都要先敬烟,这跟来客倒茶是一样的礼节。

说说早年间的抽烟

在农村里,一般家里都会有一个烟笸箩,里面盛放着烟丝和火柴,经济条件好一点的还在里面放上一叠买来的卷烟纸。客人来到家里,先要让到炕上坐下,然后就把烟笸箩送到客人面前,有时还要亲自动手给客人装上一袋烟。那时农村人家里没什么钱,买不起好烟丝,有的烟丝里残留大量烟梗,点起来需要“顶着风,冲着灯,人家说话别吱声”。这话怎么说呢?意思就是烟丝的质量不好,总容易灭,所以要顶着风抽,借着风力让烟不灭;一旦烟灭了,可以冲着灯立即把烟再点着;因为烟容易灭,所以要一直抽,别人说话时自己光顾抽烟,插不上嘴。

说说早年间的抽烟

这种旱烟袋我只见长辈们抽过,自己从来没试过。但用卷烟纸自己动手卷旱烟我可是行家,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新疆的同学给我捎来一纸听装的“莫合烟丝”,我就自己买了卷烟纸,每天动手卷“大炮筒”抽。普通农民包括知青就没这么讲究了,根本不买卷烟纸,就是用旧报纸裁成一块一块的用来卷起劣质烟丝抽。

说说早年间的抽烟

至于城里人,一般都是到商店里买卷烟抽。改革开放之前,市面上几乎没有带过滤嘴的香烟,都是软包装的普通卷烟。烟盒用普通纸张印制,里面也不是现在这种锡纸包装,而是一种深灰色的油纸包着卷烟。在我的记忆中买烟一开始是要凭票的,后来才不再要烟票。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卷烟牌子,很少能买到外地的烟。那时天津的卷烟中最便宜的是“绿叶”牌,七分钱一盒,我家一般是买一毛九一盒的“战斗”牌,或者是买两毛二一盒的“永红”牌(后来这个牌子改名叫“大港”牌),只有在春节时各家可以凭购货本买一条“大前门”。

抽这种不带过滤嘴的烟,一个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可以把烟接起来抽,对于烟瘾大的人来说,可以省一根火柴。要知道,火柴虽然只有二分钱,但也是要票的。而且,那时的火柴质量也不过关,经常连续几根都划不着。接卷烟一般是右手拿着烟在左手拇指的指甲上墩几下,这时烟卷会变得更加紧密,上头就会出现一小块空白,这时把尚未抽完的“烟屁股”插进去,就可以接着抽了,一点都不浪费。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抽烟屁,解心腻”!

说说早年间的抽烟

我第一次抽到带过滤嘴的香烟是在1979年,那一年市场上已经有了外地烟,我见到一种最便宜的过滤嘴香烟,牌子叫“远景”,一盒只有两毛一,于是兴高采烈地买了一盒,自己先点上抽了一支,然后拿回家孝敬大人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烟油   旱烟袋   笸箩   过滤嘴   旱烟   烟嘴   都会   烟袋   烟丝   烟斗   卷烟   早年   火柴   牌子   香烟   客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