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电灯与台灯

现在的“年代剧”当中,表现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城市生活的剧中,还有一个小bug,那就是家庭里的照明。从总体上看,现在的“年代剧”中,晚上人们的家里实在是太亮了。

在那个年代,一般的城市家庭倒是都已经普及了电灯,但电灯的功率普遍不大,再加上经常停电,需要点蜡烛或煤油灯照明,因此家里到了晚上的亮度远远不及今天。

一般而言,一个家庭(高干除外)分配的住房基本上是一间,面积多的能有30多平方米,小的不足10平方米,这样的房间里普通人家就点一只功率25瓦的灯泡。我家因为都愿意读书,所以舍得在用电上花钱,家里装了一只40瓦的灯泡,这已经是属于“豪华级”的用电了。

顺便说,那时候一个院子只有一只电表和一只水表,各家各户每个月轮流收水费和电费。由于人们普遍收入不高,所以在交水电费的时候格外斤斤计较,都强调自己家里的灯泡瓦数低,平时开灯的机会也少,所以应当少交。还有的家庭强调自家人口少,所以用水少,水费也要少交。我们一个邻居,有时不在家里住,而是住在工厂里,他就提出在计算他家水费的时候他只能算半口人。好在那个时候人们都是住在一个大杂院里,毫无隐私可言,每家生活是怎么样的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故而也都会彼此体谅,往往大家商量之后给各家确定一个水费和电费的收费点数,每个月根据全院子里的总水电费数按照各家点数计算出各家的缴费额,然后就是由孩子跑到每户去收水电费,到了月底就把水电费的收费本子传给下一家。

家里的电灯与台灯

就像上面图中展示的那样,那时的白炽灯泡以卡口式的居多,后来螺旋式的灯泡才慢慢多了起来。一般家庭舍不得用高瓦数的灯泡,我家里除了平时用40瓦的灯泡照明之外,还另外准备了一个100瓦的灯泡,主要是因为爸爸喜欢照相,有时为了照相补光就会换成100瓦的灯泡用。同时,我家里还有一盏贝雕的台灯,所以在全院中我家的电费是最高的。到了1973年,我家就自己装了一台分电表,这样就可以据实缴费了,一般情况下每月的用电量在7到9度,极少超过10度电。

家里的电灯与台灯

家里的电灯与台灯

说到老式的电灯,还有两样东西现在不太常见了。一种是老式的电灯开关,主要是上面的两种,前一种是拉线开关,后一种是扳动开关。拉线开关灯绳的最底下是一个塑料吊钟,我在上小学时的校办工厂就一度生产这种带吊钟的灯绳,所以我家里的所有灯绳就全部换成了学校的产品了,这倒应了那时的一句顺口溜,“十个工人九个贼”!

家里的电灯与台灯

老式电灯中另一种现在见不到的东西,也是现在的影视剧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个道具就是上面这张图中展示的电灯升降装置。那时家中一般只有一盏瓦数不大的电灯,如果做个针线活等需要照明亮一点的时候,就要把灯向下拉,这就用上了这套电灯升降装置。原来我家里的电灯就装有这样一套东西。它是把电灯的电线穿过吊坠上的滑轮,再绕到屋顶上的一个滑轮然后垂下来,在吊坠里灌入沙子等配重的东西,使得吊坠与电灯的重量实现平衡,这样就可以随手拉动电灯升降了。

家里的电灯与台灯

家里的电灯与台灯

到了后来,大约是在1974年,我家的电灯换成了日光灯,家里一下子就变得白亮亮的了。那时的日光灯是把灯口装在一条长木条的两端,木条上装有上面图中的那种镇流器和启辉器(天津话把启辉器叫“球克”),然后用一条金黄色的细链子挂到屋顶。由于我们的校办工厂后来又生产日光灯口和启辉器,所以我家里这两样东西也不需要到商店买了。

那时很多人家里为了省电,晚上只要没什么事就不开大灯,而是开一种带着小变压器的小型日光灯管,因为带有一个小变压器,所以天津话把这种灯管称作“泄力”。这种灯管长度不到30厘米,功率只有7到9瓦,点亮后屋里是一片绿悠悠的光,在这样的光线里读书写字都不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打屁没问题。只可惜,这种小灯管现在连图片都找不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电灯   家里   启辉器   木条   水电费   水费   日光灯   灯管   电费   老式   台灯   灯泡   功率   我家   东西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