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的小学课本

文革时,我正上小学,那时的课本不是全国统一教材,而是各地自己编辑出版的。那时的小学没有英语课,最主要的课本就是语文、算数和常识课本了。

说课本之前,先说说那时上课的情形。我们刚上小学的时候,还正是文革如火如荼的时候,那时“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所以我们的年级不叫年级,而是按照军队的编制,叫做“连”,班级也不叫班级,而是叫做“排”,班上的小组不叫小组,而是叫做“班”。比如我的班级当时就叫“一连三排”,其实就是一年级三班的意思。而且,那时候按照“五七指示”的要求,学制要缩短,弄得招生很乱,不仅有现在正常的秋季招生,还有春季招生,比如我们就是春季入学的,被称为“新一连”,相应的,比我们早半年入学的秋季招生的学生被称为“老一连”。后来又统一恢复为秋季招生了,我们这些春季入学的孩子就多上了半年小学,因此我们上了五年半小学。

走进教室,都是可以并排坐两个人的长课桌和椅子,好多女生愿意在长课桌的中间划上一条线,不许同桌的人越过这条线。上课时书包放在课桌里,桌面上前面正中间放铅笔盒,右上角放课本,课本上放着一本毛主席语录“红宝书”。课堂纪律要求是:“打铃进教室,背手要坐直,眼睛看黑板,安静等老师”。老师进教室之后,“排长”喊起立,老师说坐下,大家都继续背手坐下。正式上课前,老师会教大家念一段毛主席语录,然后才正式上课。

文革时的小学课本

上小学的语文课前三课分别是先学写“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然后才开始教汉语拼音。等到汉语拼音教完了,就从最简单的句子教起。我记得学的第一个句子是:“工人阶级有志气,自力更生创奇迹”。

二年级开始,在语文课上增加毛笔写字课,每人发一个描红本,照着上面的红字用毛笔一笔一划地描摹,描红结束后就要照着字帖写大字了,写大字都是用打好米字格的毛边纸做的本子,每张纸上16个字,字帖也是16个字,内容是“阶级斗争时时牢记,革命家史代代相传”。我的写字课和美术课一样,从来就没及过格,再努力也是徒劳。

到了二三年级时,语文课就有了革命诗歌和小故事了。记得有一篇课文是这样的:“我的好爸爸,成天种庄稼,两手粗又大,上面有块疤。爸爸告诉我,这是仇恨疤。在我小时候,扛活地主家。地主心肠狠,把咱当牛马。三顿糠菜粥,哪能吃饱呀?干活慢一点,就用皮鞭打,年底要工钱,地主破口骂。我怒火高万丈,一拳打倒他。地主嗷嗷叫,狗腿子把我抓,砍伤我的手,留下这块疤。救星毛主席,派来解放军,打倒狗地主,穷人翻了身。听完爸爸话,我把决心下,阶级仇和恨,牢牢记住它。

文革时的小学课本

算数课相对说来和现在的内容相差不大,不过在每道应用题的前面都会有一段长长的“帽子”,里面主要格式大致是先有一句黑体字的毛主席语录,然后是一个革命故事,故事的后面是一个计算问题,这样一来,本来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一道题,一下子就变成了两个自然段,低年级小学生识字不多,每道应用题还要老师给念一遍。从三年级起,算数课上增加珠算内容,于是我们的书包上都挂上了算盘。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黑板上挂上一个大号的算盘,那个算盘的珠子是绿色塑料做成的,算盘的档是一根塑料制成的绿色毛刷,这样算盘竖着挂在黑板上每个算珠的位置才能固定而不掉下来。我们的珠算课没有上完,刚刚学到“留头乘”就取消了这门课,如今这门课学过的东西一点不糟蹋地全都还给了老师。

文革时的小学课本

到了小学四年级,开始开常识课,这门课里既有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也有历史知识,反正内容很杂。记得给我们上常识课的老师是一个戴着“坏分子”帽子的老师,他自己好像也没什么常识,把个课讲得乱七八糟。比如他讲历史上的汉朝,能讲出刘邦的儿子叫刘秀,妈妈直说是误人子弟。不过,那时学校对这门课也不重视,没有人理会他讲了什么。学校和高年级学生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革命大批判”以及“批林批孔”“学黄帅反潮流”“评水浒”等一次次运动上,这种常识课也没多少人认真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课本   描红   小学   珠算   应用题   字帖   算盘   课桌   文革   地主   万岁   秋季   语录   常识   老师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