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爱国卫生运动”

文革时期,我正在上小学,那时的学校经常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其实,说是“爱国卫生运动”,主要是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学生的健康保健,二是学校内的卫生保洁,三是走上街头搞宣传和做卫生。

小学生的“爱国卫生运动”

先说说给学生的卫生保健吧。那时学校里没有专职的校医,就是以班主任为主在学校的统一指挥下给学生进行日常疾病预防。每年到了换季的时候,学校会统一下发事先熬好的预防感冒的中药给学生喝。对了,忘了说了,那时的小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在校门口接受老师的检查,主要是查“三带”,就是带没带水杯、手帕和红领巾,凡是没带全的都要回家去拿。因为那时的小学是不存在择校现象的,都是严格的就近入学,从学校到家步行距离不会超过一刻钟,加之马路上主要是自行车和马车,汽车很少,所以也基本上不用担心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学生上学的时候都要排路队,就是把居住比较近的学生分配到一个路队,然后约定在某一个学生家门前集合,大家整整齐齐地排队进学校。一般情况下,在同学家门前路队集合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先提醒一下“三带”是否齐全,所以很少出现没带全的时候。学校发中药的时候都是两个老师抬着一个大水搪瓷桶,然后用一个大勺子一勺一勺地把药舀到学生自己带的水杯里,当场看着学生把药喝下去。

除了定期给学生喝药之外,每年冬天还要给每个学生用药喷嗓子,说是预防扁桃腺炎。喷嗓子就是用上面图上的那种喷雾器,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学生们在教室外面排着队,一个个走到门口张大嘴,老师把喷雾器的喷头伸到学生嘴里喷一下,然后再喷下一个。现在想想,这喷雾器也不消毒,一个喷雾器喷全班,其实这搞不好不仅起不到预防的作用,反而可能会传播疾病呢!可那时谁也不会想这么多。

学校内的卫生保洁都是每个班分一片卫生责任区,学生们下课后除了要做好本班教室的卫生之外,还要负责打扫责任区的卫生。教室内的卫生也由各组轮流值日,值日的这个组不仅要负责这一周的室内卫生,冬天的时候还要负责在上课的时候给教室里取暖用的煤炉添煤。到了中学时,教室里有暖气了,才没有了这项任务。

小学生的“爱国卫生运动”

到校外参加“爱国卫生运动”都是街道组织学校统一行动,一般情况下都是安排在一个没有课的下午(很多时候是在周六下午),主要的任务是帮助清洁工扫马路,或者在路边拔草。另外,还有一项活动是每年都要搞的,就是挖蛹。所谓挖蛹,是“除四害”的组成部分,“除四害”就是响应毛主席号召消灭老鼠、苍蝇、蚊子和臭虫,挖蛹就是要挖出苍蝇越冬的蛹。每年到了挖蛹的时候,全校学生都一齐出动,每人手里拿着一根小棍和一个火柴盒,到厕所里、墙根下、树丛中,一块一块地掘开泥土,寻找藏在泥土里的蛹,一旦发现就挖出来放到火柴盒里,一般情况下很快就能挖一小火柴盒,然后交给老师,倒进老师带的纸袋子里。其实这里的蛹不仅有苍蝇蛹,还有很多是俗名吊死鬼的槐尺蠖的蛹,但小学生们分辨不出来,反正都是害虫,都要消灭它。

那时候的中小学课业负担比现在要少得多,所以学校除了上课之外和组织“革命大批判”之外,还有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其实挺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责任区   喷雾器   爱国卫生运动   火柴盒   水杯   校内   苍蝇   家门   嗓子   小学生   门口   教室   老师   卫生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