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43)

1987年,我去广西出差,在南宁的招待所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成不变的:一碗牛腩粉,一盘清炒空心菜。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菜,由于不认识,就问服务员这是什么菜。那时在两广地区还没有推广普通话,南宁人都是讲白话的,服务员费了半天劲,挤出来了一句粤式普通话:“这是ong菜啦”!我听了半天,还是没听懂这是什么菜,于是按照这个音查字典,字典上也没有,直到两天以后才有人告诉我,这个菜叫“空心菜”。然后我又查“空心菜”这个词,才知道闹了半天这个菜的学名叫蕹菜。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43)

蕹菜别称空心菜、通菜蓊、蓊菜、藤藤菜、通菜,是旋花科番薯属植物,分布遍及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在我国中部及南部的福建、广西、贵州、江苏、四川、广东等省常见栽培。蕹菜跟番薯和牵牛花是亲戚,它的茎不像牵牛花那样细长柔韧适合缠绕,而更倾向于直立成长,但开花时它的旋花科身份就暴露了,开出的花与牵牛花几乎一模一样。关于蕹菜的起源地,目前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原产于中国南方,也有人说是从外面传来。但即使是从外面传来,也应该是相当古老了。最早记载蕹菜的是《南方草木状》,这本书号称是西晋的嵇含所著,但也有争议说是唐人伪托。总之,至少唐朝时已经有多部本草类书籍记载了蕹菜。蕹菜易存活,生长迅速,遇水而盛,生命力非常顽强,割一茬长一茬,这一点与韭菜有点相似,是我国南方的一种粗菜。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43)

空心菜的栽培在古代的岭南地区采用水培法。《南方草木状》中记载:“南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水上。种子于水中,则如萍根浮水面。及长成茎叶,皆出于苇筏孔中,随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无土栽培技术了。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仍有水培法种植的蕹菜。随着蕹菜种植的逐渐北移,水培法也被地培法所取代,这样收割起来也比水培法更方便一些。

蕹菜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其中含有的维生素B2是西红柿的四倍,钙的含量是西红柿的十二倍,是一种不错的蔬菜。蕹菜的做法不少,这种菜可生可熟、可荤可素、可炒可汤,也可以焯水后凉拌。不过炒蕹菜最好不要整颗下去炒,摘的时候要按照一叶一茎的方式处理好,这样做可以避免菜梗还没炒熟菜叶却炒烂了。对了,现在人们为了保健开始吃鲜嫩的地瓜茎叶了,如果我们仔细品尝地瓜叶,会尝出它与蕹菜颇有几分相似,只是口感更滑一些。

说起蕹菜又叫空心菜,让人想起《封神演义》中的一个典故来。话说有一天妲己、纣王和雉鸡精一起吃饭,妲己突然口吐鲜血,雉鸡精对纣王说这是妲己的旧疾发作,要治好这个病除非用比干的心煎汤喝才能好。纣王于是找到比干要挖出他的心来,姜子牙算出比干要有一难,为他画了一道符贴到胸前,比干自己剖出心来给了纣王,靠着这道符一路走回家,在路上遇到一个卖无心菜的老妇人,比干问无心之人是否能活,老妇人说菜无心能吃,人无心即死,灵符护心功能瞬间失效,比干吐血而亡。这无心菜就是空心菜,也就是蕹菜。不过,要是从科学角度较真的话,比干在北方的朝歌,是没有可能见到南方的空心菜的。

说到空心菜,又让人想起台湾地区的领导人蔡英文来,她的外号也叫空心菜,这里取的是她姓蔡的谐音,“空心菜”也就是“空心蔡”。这个外号从2012年她角逐台湾领导人时就被人叫开了,意思是指她的政策表述似是而非、空洞无物,是个外强中干的家伙。现在看看,是不是挺贴切的?谁说台湾人没有智慧!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4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两广   大洋洲   蕹菜   雉鸡   浮水   水培   空心菜   牵牛花   南宁   番薯   广西   地瓜   外号   草木   西红柿   餐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