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博士生,真难

昨天下午,孩子的博士论文答辩终于结束了,十年的医学生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说起来,今年毕业的博士生特别是理工农医类的博士生,实在是太难了。

博士毕业难,这其实是这两年的老话题了。自从某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演员不知“知网”为何物开始,全国高校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对博士和硕士的授予进行严格审查,不再让这些水分太大的博士出笼。说起来,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实际上是走入了一条歧途,那就是严进宽出,不少学生读到研究生了还不知道怎么搞研究,甚至有的人的学位实打实是“混”出来的,像那位不知“知网”为何物的明星,以及那些日理万机还能在职攻读学位的官员,如果严格审查的话,恐怕不少都是学术丑闻,用柏杨的话说,那真是培养了一帮“青蛙妈死脱(Master)、跳蚤打狗脱(Doctor)”,实在是有损我国在世界上的形象。

但是,话也要从两面说。现在的博士生要毕业的话,对论文的要求还是挺高的。首先,要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刊物上发表论文,这一条的难度就不小。因为自从研究生扩招以来,对在学期间的论文都有硬性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职称、申请的“国自然”项目结项等等,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论文,而SCI的刊物是有限的,于是就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无形中增加了毕业的难度。其次,毕业论文本身的难度也增大了。一般而言,哪个研究方向热门,学生们就会更关注哪个研究方向,这样一来,很多研究就无法保证不出现撞车现象,而一旦撞车,这个研究中再从这一方向中寻找创新点将变得更加困难。另外,这两年由于对博士论文的审查越来越严格,有不少论文光是“查重率”这一关都不好过,因为理工科的论文中要涉及好多实验方法,而在这一方向上的研究实验方法都是大同小异,这样一来,光是在论文中介绍实验过程和方法就难免同已经发表过的其他论文雷同,有时甚至把理工科学生硬生生逼成了文科生,想方设法在语言和修辞上作出调整,以避免查重的“雷”。另外还有博士论文盲评送审,也是一道关口,有两个评委打分低了,就很可能过不了关。

正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这两年的博士生延期毕业的比例较过去有所提高。今年的情况更加突出。这是因为,由于疫情的缘故,去年有多半年的时间学校里的实验室不能开放,而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实验结果,论文是无从谈起的。这一点不像是文科生,因为文科生做研究主要是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而理工科必须做实验。这样一来,好多学生等于去年差不多耽误了半年时间,而这个问题严格地讲属于“不可抗力”,有关方面似乎应当考虑到这一点,给理工科的研究生毕业答辩宽限上一段时间,以便让他们补上去年因疫情原因没有完成的实验。

我估计,由于上述原因,今年的博士生延毕的比例很可能是历年来最高的。说起来,博士生延毕也不是什么很反常的现象,从前年的一项研究看,理科的博士生延毕率为39.68%,今年有可能突破40%甚至更高。延毕对学生们会带来两大压力,其一是求职压力,因为一旦延毕就不能按照应届毕业生的政策求职,无形中会在未来的求职路上增加困难。其二是经济压力,这主要是延毕后,之后的博士生补贴将会停发,这将给这些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所以,真的希望有关方面对今年的博士生毕业政策作出一定的变通,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和焦虑。

今年的博士生,真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博士生   句号   这一点   理工科   疫情   刊物   学位   难度   比例   博士   去年   压力   方法   论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