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市内交通(上)

我们现在在影视剧中想要复原过去的城市交通实在是太难了,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近四十年来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而且城市交通又是一个比较大的场面,有关道具如果全部复原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里,我还是以天津为例,凭记忆说说1970年前的城市交通,看看能否勾起老人们的回忆。

先说说马路。那时的马路都不宽,一般也就是对开双车道,加上路边的人行道,总共也就是20多米宽。一般来说,只有市区和郊区的干道才铺沥青路面,很多小路都是土路。人行道上铺的有的是一大片水泥地坪,有的是16格的方形地砖,街边的行道树以槐树或杨柳树居多,隔不远有一个路灯杆,路灯杆多数是木头的,有一部分换装成水泥灯杆,上面的路灯也分两种,一种是在主干道上的路灯,用的是水银灯,每天到天擦黑的时候开始点亮,刚开始通电的时候灯光是暗红色的,过上几分钟就变得白亮亮了,把马路照得通明,人们可以在路灯下看书打牌;还有一种是支路上的路灯,用的是黄色的白炽灯泡,一般功率不超过100瓦,在这种灯光下看书是不行的,但打牌问题不大。那时没有电线入地一说,道路的上空都是电线,走不了多远还能看到四根电线杆架起来的变压器。那时如果路灯坏了,工人来修的时候都会在脚上套一个外面裹着橡胶的半圆形铁圈,工人脚踩铁圈套在电线杆上,形成一个支点,腰上还有一副帆布带子,这样人与线杆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便可以稳稳地站在电线杆上操作了。

那时的市内交通(上)

这张照片是过去天津东马路的样子,可以看到路上的电线和线杆、路灯的样子。路中间的铁轨为“白牌”有轨电车的轨道(过去天津的有轨电车不分多少路,而是用颜色来区分,例如白牌电车道、蓝牌电车道、紫牌电车道等等),我小的时候经常坐这趟有轨电车去北宁公园玩。

说到有轨电车,不免再多说几句。有轨电车的轨道是铺在马路中间的,两路铁轨可以让两辆电车对开,电车轨道不是高于路面,而是嵌在马路当中,所以这也很容易造成一种特殊的事故,那就是有的人骑自行车一不留神就会把车轮卡到电车轨道里去,如果一下拔不出来多少会有一些危险的。有轨电车里的座椅是沿车窗横排的,实际上就是顺着车窗安了一张长长的木条椅子,电车开得不快,因为是在轨道上跑,所以不像公共汽车那么颠簸,这也是我喜欢坐电车的原因之一。我喜欢坐电车的另一个原因是愿意看开电车的,有轨电车的驾驶员都是站在车前开车,手上扳动着电动开关控制车速,脚下踩着一个大铜铃铛提醒行人车辆,一开起来“叮叮当当”地响一路。

像东马路、和平路、滨江道以及后来的胜利路(如今叫南京路)这种宽马路,在路口处都有专门的人行横道线。那时的人行横道线不是如今的斑马线的样子,而是在路面上嵌有一串菱形的铜疙瘩,行人就在这两列铜疙瘩串成的线中间过马路。到了后来,多数路面上的铜疙瘩被换掉,变成了在路口处用白漆划出两条虚线来作为人行横道。1970年4月7日,天津开始修建地铁,把原来的墙子河的河槽挖深作为地铁隧道,上面铺上马路,这就是天津第一条宽马路胜利路,当时为了人们在过这么宽的马路时确保安全,在人行横道中间的地方用木头做了一种弧形的栏板,黄底红字写着“安全岛”,像一双括号一样正好置于宽阔马路的中间,行人可以在过马路走到一半时在安全岛中暂时等候。

再说回交通。那时候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是自行车,上个世纪的天津自行车很多,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已经成了世界第一大自行车城。1970年前自行车也已经不少,人们对待自行车都非常珍惜,因为这毕竟是家中的一个“大件”,于是围绕自行车的周边产品就多了起来。讲究的人在自行车上安装上摩电灯,所谓摩电灯就是在车的前轮边上有一个可以和前轮接触的拳头大小的小发电机,用的时候只要往前轮上一按,小发电机的转子就在前轮的带动下飞速旋转,发出电来点亮装在车把上的大灯,到了晚上远远就可以看见,绝对拉风。还有的土豪会在车的前梁上配上一只小型打气筒,都是让人看了眼热的装备。一般的人会自己做或者买车把套、车鞍套(这种鞍套我都用过),还有的在车的前后车轴上装上由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尼龙丝做成的一圈毛丝刷,这样等于随时可以擦净车轴,也是一道风景。另外,有孩子的人还会给自行车的右侧安装上一个挎斗,到时候把孩子放在里面。除了自行车,街上还有不少三轮车,以拉货为主,个别也有拉人的。那时候也有出租汽车,但要专门打电话预约,平时也没什么人坐出租车。我是在妹妹出生时,和爸爸一起到医院接妈妈和妹妹回家,专门坐过一次出租车,当时的感觉别提有多爽了。

平时出门,人们还是乘坐公交车。那时的公交车现在连照片都找不到了,是那种大鼻子的美国“道奇”,只有前门没有后门,上下车都要通过前门,上车时的台阶是转成九十度弧线的,车里都是一排排的木条椅子。这种车不像现在的车有转向灯,而是在司机的面前有一个“转向箭头”,这种转向箭头上红下绿,里面有小灯泡,晚上可以发光。司机开车要转向的时候就“咔哒”一声扳动箭头,这个箭头上红下绿时意味着向前直行,红色箭头指向左或右时,表明车辆要向左或右转向,箭头上绿下红时表明要倒车。当然,那时不仅是公交车用这种转向箭头,包括摩托车在内的所有机动车都用。

那时的市内交通(上)

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在身前挂着一个包,手里拿着一个票夹,一个一个乘客地卖票,那卖票的动作极为潇洒,都是左手拿着票夹,右手的圆珠笔后面缠着一圈橡皮筋,售票员先用笔头在车票上一划,然后用笔尾处的橡皮筋“搓”起一张票来,递到乘客手上,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且售票员的记忆力极好,绝对不会漏掉一个人。有的公交线路人比较多,会在前面的车后面加上一辆链接的挂车,挂车里没有司机,只有售票员,后面挂车上的人上下之后,售票员会跟前面的车喊一声,前车的司机听到后就启动发车了。

那时的市内交通(上)

这种公交车到了七十年代就绝迹了,代之以与现在的公交车相类似的平头汽车和带转盘的“大通道”汽车,车上照例还有售票员。不过那时因为是短缺经济时代,不管什么都是短缺的,公交资源也不例外,所以每趟公交车都塞得像罐头,售票员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地卖票,有时还要站在车门处把人最后一个人用力推上去,也是个力气活。

那时的市内交通(上)

除了汽柴油公交车和有轨电车之外,还有一种“大辫子”无轨电车,这种车最大的特点是车顶上有两根长长的受电杆,这种车的驾驶员就不用像有轨电车驾驶员一样站着开车了。我最喜欢看有轨电车在晚上跑,因为供电线是架在空中,车辆每次大的颠簸都会使受电杆跳动一些,一股电火花就随之闪现。

那时的市内交通(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前门   人行横道   挂车   前轮   城市交通   售票员   天津   箭头   电车   市内   路灯   轨道   公交车   马路   自行车   交通   有轨电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