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29)

接着说茄科食材,今天说说番茄。番茄是茄科番茄属的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番茄的别名很多,在北方很多省市它叫“西红柿”“洋柿子”“火柿子”“洋辣子”或“洋柿柿”;在江苏一带它也叫“红茄”,而福建、贵州、内蒙古的人们叫它“红柿”;还有云南人常常叫它“毛辣茄(角)”。除了前面那些接地气的名字,西红柿还有好多文绉绉的雅名,什么“状元红”“五子登科”“寿星果”“喜报三元”等等。听听西红柿在中国不同地方的名字,一方面可以发现,它一定是个外来户,不是中国原住民;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它是多么的家常。其实,我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叫它番茄,更多的时候是叫它西红柿。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29)

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至今仍有大面积野生种的分布。栽培番茄的祖先是樱桃番茄,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被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开始逐步驯化栽培。从樱桃番茄这个名字可以看出,驯化之前的番茄都很小,直到驯化后才有了现在这种大个的番茄。实际上,番茄的英文名字TOMATO就是来源于当地的土著居民语言,意思是“胖嘟嘟”。随着地理大发现,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1768年米勒首次作出植物学描述,进行分类和定名。17世纪传入菲律宾,后来传到其他亚洲国家。中国栽培的番茄是从欧洲或东南亚传入,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山西《猗氏县志》是中国最早著录番茄的文献史料,当时这种作物的名称叫“西番柿”。对其性状及来源的详细描述则应归功于明人王象晋的《群芳谱》,书中记载“蕃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可见,刚刚传入中国的番茄,其境遇和在欧洲差不多,也是作为观赏植物,当时归入“花属”。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29)

后来番茄这种作物开始逐步为中国人所接受,最早开始食用番茄的是台湾省人,比如在康熙年间的《台湾县志》中就有“蜜糖以充茶品”,或者《凤山县志》中“乾者合槟榔食之”,或“清脆时以盐醋捣之”等等......,到了清末民初,爱吃番茄的洋人开始把这种食品更广泛地带到了中国各地,所以上世纪初,北京、青岛、上海、广州等地,已经有农民种植番茄,卖给西餐厅了。后来一些中餐馆发现这里有利可图,于是也赶时髦引入了番茄菜品,但当时仍然属于少数人的食物。在老舍写于1935年的文章《西红柿》里,番茄不过是过去“给小孩子们拿着玩玩而已”的东西,如今“由英法大菜馆而渐渐侵入中国饭铺,连山东馆子也要报一报‘番茄虾银(仁)儿’!”。文章把番茄当作当时国人追捧洋“臭味”的代表,讽刺了一番。番茄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在东北、华北、华中普遍种植,价格也更加亲民,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陕西保安接见美国知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晚上招待他的就是一盘番茄炒辣椒,红番茄加上红辣椒,价廉物美之余还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色彩。番茄种植的大规模发展则是在1949年之后,如今,新疆已经成为番茄的重要产地,生产着全国80%的番茄和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番茄酱。

作为全球料理中常见的食材,番茄常被当作水果生食或拌入沙拉;在一些国家,它又被用来制作酱汁,如墨西哥菜中的莎莎酱、意大利美食中的经典番茄酱等;在中国,番茄则通常直接入菜,做成番茄炒鸡蛋、西红柿蛋花汤以及贵州的红酸汤等家常菜。可以说,番茄在国内外都是重要的蔬菜,尤其是在西餐中,如果离开了番茄,大概好多西餐厨子会变得不会做饭。
其实,在我眼中番茄也是亦菜亦果的食品,我个人非常喜欢吃的水果之一就是圣女果,也就是一种小番茄,曾经一段时间把蜜饯圣女果作为一种小零食,没事一边看书一边吃上几颗,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闲侃餐桌上的百科知识(2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安第斯山   玻利维亚   英法   墨西哥   观赏植物   县志   番茄酱   意大利   贵州   柿子   圣女   西红柿   番茄   中国   餐桌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