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填补人心的漏洞,比填补天的漏洞更难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欢迎来到“走近鲁迅”,今天我为大家拆解的是鲁迅的小说《补天》,本文出自小说集《故事新编》的第一篇,创作于1922年。按照迅哥的说法,本文原本应该是收录在《呐喊》的,但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为什么呢?因为,迅哥认为,《呐喊》塑造的主人公都是肮脏的、负面的,而《补天》塑造的主人公,都非常地正面,跟当时改革者先驱。鲁迅说过,就让那些负能量都留在《呐喊》,连着他们的命运一并毁掉。


《补天》:填补人心的漏洞,比填补天的漏洞更难


《补天》原名是《不周山》,是鲁迅根据一个神话传说故事,按照自己的风格重新改编的作品,这一篇主要改编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动人故事。关于《女娲补天》传说的原著,大家可以自己科普一下,只要问问度娘,就能找得到;在这篇文章,我只拆解鲁迅独特风格的情节。那让我们开始拆解吧。


世界原本是虚空的,就只有女娲一个人,她无聊得很,闲得慌就开始捏泥土。那个时候,才经历了宇宙大爆炸,世界什么都不存在啊,她能够捏出什么来呢?唯一能够捏的,就是捏出跟她自己差不多的玩意。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女娲把这些小玩意造出来的时候,这些小玩意都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还会发声呢。诶,这回可把女娲逗乐了,好有成就感啊,这么好的东西,给我来一打!女娲把这些泥土,都做成了可爱的小生命。逐渐地,整个场面多么的活跃啊。他们会说话,而且也不满足于在女娲身边,喜欢到处跑,就像调皮的熊孩子那样。


渐渐地,女娲造出来的人,都越走越远,女娲也没想这么多,她继续造人。反正她有这个能力,只要不停造人,就不会闲着无聊,自己也有了精神寄托。那么问题来了,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不是标准化的批发式制造呢?那时哪有什么标准化,每个人造出来都肯定是不一样,参差不齐的。女娲造出这么多人,真正的精品并不多,而多半都是呆头呆脑,鼠目寸光的。其实,这很正常,完全符合“二八定律”。说句题外话,同一个父母生出来的兄弟姐妹,或者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女娲造出来的人也不例外,真正能称得上精品的,其实并不多。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具体多久不知道,也许是几百年,忽然间天崩地裂,什么情况?原来上天裂了一个很大的洞,要是长此以往,人类就无法生存了。这可是天灾,尤其是古时候,对于天灾,这可是灭顶之灾啊!这些“熊孩子”可不想死啊,所以只能向他们的母亲求救。女娲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儿女们灭亡,所以不得不出手相助。看看这些熊孩子们做了什么“好事”?现场一片狼藉,有什么呢?嚼碎的松柏叶、金玉的粉末,还有没吃完的鱼肉。哇靠,有没有感觉在说我们现代呢?现在大自然报复人类,地球也是留下一地鸡毛。


《补天》:填补人心的漏洞,比填补天的漏洞更难


当有难的时候,就把女娲称作“上真”,目的很明显嘛,就是不想死,想要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女娲要不要满足他们?那必须的啊,虽然这是自己的亲生儿女呢,亲手造出来的。看到一只海龟,就嘱咐那只海龟,把他们驮在背上,带到安全的地方去,于是他们这些人就能够活下来了。


有一个人掉队,没有跟上海龟的背上,他可怜巴巴地看着女娲,想要跟女娲说些什么。在原文中,他跟女娲说了好几句话,每一句话都变换着表达的方式。说实在的,我也看不懂说的是什么意思,只看懂了四个字“人心不古”。这一段是迅哥修改过的,到底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含义呢?这意味着,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都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套路,暗示也好,直接明说也好,总之就要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


后来,女娲发现这些人身上都用树叶等什么东西,遮掩着自己的身体,这就是穿着衣服吧,当年可没有纺织,但也不妨碍他们遮掩着自己的身体,还知道害羞呢,而女娲从来都没穿过衣服的,这说明了什么呢?女娲不懂人间烟火,总是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表露出来,而她造出来的这些后代们,都已经学会了各种隐瞒和欺骗。他们这样的行为,更加让女娲懵了,她更想不明白,想问个究竟,但没有人懂她,也得不到回答。她问出的每一句话,只有回音。这更显示了女娲的孤独无助,她造就了这么多的子孙后代,却没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所用,甚至连可以聊天的都没有。


既然天塌了,那就先修补起来再说,那用什么来补呢?那最简单直接的,就是用石头,这里啥也不多,石头比较多。女娲是很节俭的,知道每一块石头都是成本,也舍不得用,只找一些相对比较小、零碎的。但是,当她拿起这些小的石头准备补天的时候,却遭到了各种各样的冷嘲、痛骂,甚至被咬手。这些“好事”是谁干的?还是她造出来的子子孙孙们,因为他们已经划分了地盘,这些石头已经被他们据为己有,想在我这里拿?没门!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些人真的是“白眼狼”,借他们的石头用一用,都不给,而且还是在救他们,帮他们解决问题的。


这还是小事,女娲还感觉到脚指头被一些东西刺了,这又是啥情况?原来,这些“熊孩子”们为了战斗,还动起了刀和剑。由此可见,这个世界也真的是乱套了。更有甚者,还对不穿衣服的女娲一脸的嫌弃,也可谓虚伪到了极致。怪不得还会天崩地裂,从现在的角度去理解,应该就是大自然对人类行为的报复吧。


《补天》:填补人心的漏洞,比填补天的漏洞更难


女娲也真的是“太难了”,这么辛苦造就了整个地球的白眼狼,但这个天要不要补起来呢?她也不忍心看着人类的灭亡,所以还是自己想办法去凑补天的材料。她可以抽取大树来点火,用火烧红木头,再去填补漏洞。但是,用尽了所有的树木,感觉还差一丢丢,怎么办?最后,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继续填补。好不容易,把这个大的漏洞全部填上,但是女娲已经耗尽了全部的元气倒下了……


《补天》:填补人心的漏洞,比填补天的漏洞更难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作为鲁迅改编的故事还有下文。多年以后,也许几百几千年,到了战乱时期,几个军队到了女娲躺下之处,其中一个最弱的军队发现了女娲的遗体,就不打仗了,直接在上面插上自己的战旗,说“我们是女娲的后代”,从此就在这里扎下根。在这以后,人们都以讹传讹,说这个岛屿是神仙岛,有长生不老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呢?前文说到,在天崩地裂的时候,女娲把大批的人类送上海龟,他们就永远不会领盒饭了啊。所以,后来秦始皇也派了徐福到这里找长生不老药,能不能找到呢?后续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里并没有什么神仙,只有野蛮岛。


这篇小说就拆解完了,到底鲁迅改编这个传说故事,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呢?鲁迅把女娲看作是改革的先进力量,她是发自内心去培养她的后代的,只可惜后代们走的路线,跟她已经是渐行渐远,甚至都不理解他们到底是在干啥。女娲是一个真诚的人,不像她的后代那样瞒和骗,所以跟他们根本无法沟通。


作为改革中坚力量的女娲,她是孤独的,尽管知道她要帮助的人都是白眼狼,但依然义不容辞,费尽全部力量,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让整个地球的后代得以生存,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只可惜,在鲁迅笔下,“人血馒头”也体现在她身上。女娲牺牲几百年、几千年以后,人们还愚昧地相信,只要占领了女娲长眠的岛屿,就能在这里找到长生不老药,为了达到这个欲望,战争连连不断,为的就是让自己永生。然而,长生不老药找不到,得到的只有愚昧和野蛮。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补天》这篇小说的拆解,希望对你有所收获。我是@狂人先生,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下次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女娲   鲁迅   女娲补天   目的   天崩地裂   人心   长生不老   参差不齐   天灾   海龟   后代   玩意   漏洞   石头   地球   人类   故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