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 | 通过《野草》深入鲁迅的内心真实世界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熟悉鲁迅的人,对这句话应该不会陌生吧?这正是《野草提辞》的首句,平时写文章的时候,我还经常把这句话当作金句来引用。


在1927年4月,鲁迅为《野草》系列的封笔,写下这篇深刻的题辞,这句话正是以一种既隐晦又精确的特殊方式,概括出鲁迅在中年危机这几年的写作观,导出他对于写作、表达方式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走近鲁迅 | 通过《野草》深入鲁迅的内心真实世界

1 从“沉默”到“开口”有多难

作为一个善于留言的水军,这也许就是不值得一提。开口有多难,只要你看到一些热点新闻,只要你发帖、跟帖就行了,这能有多难?但是,对于鲁迅来说,这真的是很难,甚至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也许你会说,不对啊,鲁迅是一个作家,有什么可以难得到迅哥儿呢?


迅哥面临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开口说说话,写写文章这么简单,而是要把他的思想情感转化成为一篇大家都能看得懂的文案。这篇文案,既能够真实反映出他内心的态度和想法,而且也要足够的接地气,读者都能够理解。

走近鲁迅 | 通过《野草》深入鲁迅的内心真实世界

在鲁迅早期,写过不少的作品《文化偏全论》提倡“立人”精神,还有《呐喊》整个系列,呼唤青年们都站出来与封建思想作斗争;但是,他也清醒地看到,他所希望的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大多数人在这过程中就躺平了,坦然接受现实。如果是其他的作家,看到这一现实,都会感觉“人之常情,最正常不过了”;然而鲁迅跟常人不一样,尽管他内心充满了自我怀疑的态度,但却没有把这种想法表露出来。


然而,鲁迅也不是圣人,他也是有情绪的,当这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找地方发泄。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唯有“记录本身”,才是真正的“反抗”,而记录的最好途径就是写作。当年可没有什么朋友圈、头条之类的,想要写作就是真真正正地白纸黑字写出来,这样内心才会舒坦一点。


鲁迅是一个擅长思考的人,他可不是随随便便动笔的,在动笔之前要经过大量的思考。对他而言,最大的难处有两点:一是写作之难,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二是真话之难,如果只是虚构的写写,那当然简单啊,但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那就不太容易了。


2 最大的难点:说真话

在《野草》的第17篇文章《立论》中,迅哥给我们讲了一个冷笑话:他梦到读小学的“我”,向老师请教立论的办法,老师告诉他一个故事,如果邻居的生了个小孩,要是说小孩将来会升官发财等恭维的话,都能获得称赞;但如果说小孩必死无疑的,将会得到一顿痛打,到底应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哎唷,哈哈……”

走近鲁迅 | 通过《野草》深入鲁迅的内心真实世界

迅哥为什么在《野草》中,调皮地放这篇文章,他想表达什么呢?邻居生了小孩,你必须要有所表示,这个是很自然的吧,轮不到你“不说话”。但是问题来了,到底说什么呢?说小孩会升官发财,这也太假了吧,我也说不来这么虚伪的话;但是,说真话会怎么样?当然就是讨打呗!既然不想说假话,又不敢说真话,唯一的办法就是——瞒。


我们读鲁迅的作品都知道,“骗”就是鲁迅所深恶痛绝的;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能够理解,对于“瞒”这个行为,鲁迅本身也不赞同的。《野草》是属于自我反省的作品,所谓的“骗”,就是自我欺骗,明明自己都过得不好,依然要自我欺骗,说“以后一定会过上好日子”;所谓的“瞒”,就是内心压抑得很,却选择置之不理,不把它当一回事,只要它不爆发,都没问题。但是,“瞒”就能代表压抑的情绪不复存在了吗?


写完《立论》之后两周,他又写了一篇杂文《论睁了眼看》,就说过


“中国人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了怯弱、懒惰而又巧滑。”


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对于“瞒”和“骗”这两样东西,都是零容忍的。可以说,鲁迅的写作,必然是“说真话”的写作。


“说真话”并不容易,在写《立论》之前,迅哥早已经为“说真话”而“躺枪”过不少次了,但他还是忍了,因为他不希望把内心的负能量传播给他人。那应该怎么办?说真话也需要一个正确的时机,要有正确的方法,并非直截了当地表达。然而,这正是迅哥最大的困境。


3 通过画梦,含蓄地“说真话”

我先说一句题外话:还记得2018年的时候,朋友圈传播过一个照片非常火,就是施瓦辛格在自己的雕像面前躺平,拍了一张照片,然后朋友圈的那些心灵鸡汤就开始“造势”了,说什么“你在位的时候,啥都有;当你退位的时候,就只能沦落街头,因为你没价值了。”

走近鲁迅 | 通过《野草》深入鲁迅的内心真实世界

那么,施瓦辛格在自己的雕像面前躺平,这个事情是真的吗?没错,他的确是这样摆拍过。但是,这些朋友圈心灵鸡汤观点,是表达他真实的意思吗?当然不是!人家施瓦辛格是在自嘲,跟那些心灵鸡汤八竿子打不着。所以,事实并不一定是真实的


在鲁迅《野草》系列的作品,大多数都在做梦,而里边的情景都是真实的吗?我们并不确定,到底梦里的事情是不是真有,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就是鲁迅在写这些散文诗的过程中,他想要表达的想法,一定是如假包换的。


4 “真实”往往复杂得难以表达

在《墓碣文》中,作者表达了自我解剖到底难在哪里。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自我解剖,目的就是找出自己身上的毒气和鬼气。寻找自己内心的真实,到底有多难呢?所谓的“本味”,就是“内心的真实”,而“抉心自食”就是要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面对认识和表达这一内心的真正想法。要做到这一点,到底有多复杂?


一开始的时候,“创痛酷烈”,此时此刻最容易失去冷静,成为自己主观情绪的宣泄,所以表达出来的东西都很难说明一切,因为太过于情绪化了。


那么,过了一段时间,“痛定之后”是不是就容易找到本味了呢?这又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感情已经趋于平稳,甚至有点适应、躺平了,这个时候“心已陈旧”,情绪的力量也会大打折扣,离“欲知本味”又差了一段距离。所以,真的是“太难了”。


5 “说真话”很难,但却是生命的全部

在《野草》中也有一篇大家感觉到莫名其妙的诗歌,就是《我的失恋》,讲的就是主人公几次追求自己的女神,都以失败告终的过程。主人公看起来也真的够奇葩的,女神送他的都是贵重的礼物,而他却回赠给女神那些拿不出台面的东西。这不是在自取其辱吗?活该追不到他的女神。

走近鲁迅 | 通过《野草》深入鲁迅的内心真实世界

先别着急笑话这个主人公,我们仔细看看主人公回赠给女神的是什么呢?猫头鹰、冰糖葫芦、发汗药、赤链蛇,这四样东西虽然都是普通,但却是迅哥的挚爱啊。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虽然这些礼物都拿不出台面,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主人公对女神的爱慕之情绝对是真实的,而不是故意恶搞。


《我的失恋》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颠覆原有那种“华而不实”的思想,取而代之就是要追求“实用性”、“接地气”,以“真实”取代了“空洞的美”,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的核心价值。


在《野草题辞》中写道:“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没错,野草是不漂亮,并不会取悦于人。野草是怎么来的呢?“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如果没有前人的死亡与朽腐,就不会有野草。


我们可以理解,“野草”正是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和总结,虽然不这么中听,但都是确凿的大实话。所以,在《野草》中,鲁迅写的一切,都是他生命的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鲁迅   野草   施瓦辛格   酷烈   内心   真实   目的   主人公   朋友圈   女神   情绪   小孩   想法   自我   东西   体育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