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之巅 | 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以数服人”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欢迎来到“每周读本书”,今天继续为你拆解徐子沛的《数据之巅》,这是第三篇。


先简单回顾上一篇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了关于美国早期众议院人数设定的公平问题,两个死对头,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对这个问题都一直在争论不休。汉密尔顿提出了一个方案,看起来几乎是无懈可击的,但就这么一丢丢的bug,这个问题是什么,你可以翻回上一篇的内容去研究。在此同时,杰斐逊就抓住这个漏洞穷追不舍,最终把汉密尔顿的方案推翻了,然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解决方案。最终,杰斐逊的方案就被采纳了。那么,杰斐逊的方案是什么呢?首先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1 绝对公平的方案,是不存在的


杰斐逊的方案是这样的:首先就确定众议院的席位名额,比如说是120个席位,然后用总人口数,除以这个席位数,比如说是389万,除以120,每个席位可以为32416人代表。接着再用每个州的总人数,除以这个32416并且取整,余数把它砍掉,得出整数的席位数。这样的话,当然是不会违背宪法,代表的人数也不会低于3万人每个代表。最终得出的结果,就是每个席位代表3.3万人,一共设置了105个代表。

数据之巅 | 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以数服人”

这个方案有没有问题?当然也是有的,比如同样是余数5000人,大州因为人口基数大,余数的5000人分摊到每个代表的头上,也不算大事;但是,如果小的州余数是5000人,很明显同样的这个5000人就是“被代表”了。这么说有点抽象,我就拿两个公式来说明吧,一个是11/6,余数是5;另一个105除以100,余数也是5。余数是一样的,但能说明这两个余数都是同样的含义吗?


为了修补这个漏洞,在这个基础上,做了各种修改,比如说把砍掉余数取整,改为进一,又或者说改成四舍五入,但不论再怎么改进,结果还是无法全方位地兼顾公平。怎么办,大众又开始信奉之前汉密尔顿的方案了,只不过不能全盘照抄,在这基础上修改一下,使得每个议员代表的人数,不低于3万人就可以了。但问题来了,后来社会进步,随着人口增加,众议院的名额也水涨船高,这数据也会出现误差甚至失灵的情况。

数据之巅 | 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以数服人”

看到这里,我之前有一个比较大的困惑,也迎刃而解了。在五年前,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但还有很多的美国人在吐槽;去年,拜登赢了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吐槽的人也不少,到底是啥情况?总统都是一人一票自己选出来的,这个结果应该是“认了”才对的吧?但是,读完这一章节,我终于明白,因为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都有着不同的数据算法,他们用自己的那套算法算出来,但实际上却采用了另一套算法,与他们的结果大相径庭,不吐槽才怪呢!因此,真正能够实现百分百的公平,这是不可能的。


2 除了话语权,数据还能用在更多地方


从1790到1820年之间,人口普查的数据,只用在众议院的议席分配中。但是数据的作用就仅仅如此吗?当然不止!首先,人口普查的作用,不仅仅是统计全国有多少人,而且还能统计出每个人的性别、种族、年龄、职业等信息。比如说,某个服装品牌要推出一款新产品,那当然要做市场调研,他们的受众面是什么年龄段的人群,是男性还是女性,大概是什么样的职业适合穿着等等,这都是需要通过数据来分析的。


1794年,在杰斐逊和汉密尔顿这两个死对头发生激烈竞争,差点要打起来的时候,民间就出现了批评的声音:就这一点事情动武,至于么?咱们有话好好谈,咱们通过“事实”和“数据”来营造共识,消除争斗,这样不香吗?当时的教育家韦伯斯特认为,两个党派争论的直接原因,就是观点不同,而造成观点不同的原因,就是事实不足,正因为事实不足,才会产生各种各样武断的猜测、固执的判断。如果人们都了解足够多的事实,那么对于同一个公共的问题,也不会有太多的分歧。所以说,描述一个事实,增强客观性,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数据。

数据之巅 | 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以数服人”

到了19世纪,数据的运用,扩展到了政策制定的领域,再到了后来,会使用数据工具的,不仅仅是社会的精英,更多的人民大众,也学会使用数据。美国的建国者一再强调,共和的目的不是为了愚民,也就是说忽悠人民群众,而是要培养有智识的公民。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培养呢?就用了两个方式,一是提高人们的识字率,减少文盲,二是推广数学教育,提高思辨能力,学会独立思考。


华盛顿曾经对于数学教育有着深刻的描述:“从某种程度上说,文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可缺少数字的科学,对数学真理的追踪可以训练推理的方法和正确性,这是一项有益的活动,尤其适合理性的人类。”我们成年人学习数学课有什么好处呢?就像身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大脑的功能也可以通过练习而改善、加强。因此,基于数学的推理和演绎,是人类了解深奥法则的有益准备。


与之鲜明的对比,中国的数学教育就非常落后了,虽然说从古到今,也出过不少数学方面的成果,但大多数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社会的统治而服务的,数学的知识和技术都特别的官方,一点都不接地气,而大众老百姓压根没有从中获益。为什么中国的数学不能做得接地气一点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专制主义者害怕自己的子民通过学习数学而获得理性思辨能力,从而挑战其“专制”统治。在长期专制的政治体制之下,中国人理性思考的能力非常薄弱。因此,到了今天的和平社会,在万众创业的时期,提升数学思维是迫在眉睫的。


最后,书上还提到了美国的货币,首次采用十进制的形式。在那之前,美国都是沿用英国的货币和测量单位,这很不方便。当时,英国货币单位分为英镑、先令和便士,其中,1英镑 = 12先令,1先令 = 20便士,换算过程比较麻烦。1793年,在杰斐逊的主导下,美国废除了沿用的英国货币体系,以十进制为基础,推出了以“元、角、分”为单位的新货币体系(1美元=10角,1角=10美分)。杰斐逊认为:“十进制将极大地方便大众的计算,从此以后,最普通的人也可以自己计算买卖和测量。”

数据之巅 | 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以数服人”

在1796年,第一本数学教科书出版,开篇的序言就写道:“我亲爱的同胞,我请求你——别再使用英国的货币计算方法,让他们用他们的,我们用我们的!他们的方法确实适用于他们的政府——专制的暴君把会计系统尽可能搞复杂,把人搞糊涂,以操纵税收和财务工作,但一个共和国的货币体系应该简单,简单到最普通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共和的目标,就是让一切的计算变得简单,让每个人在商业活动中都能成为自己的计算器,从而不依赖他人。计算能力不仅仅是自由经济的需要,也是自由社会、自由人的需要。


好了,到这里为止,《数据之巅》的第一章就全部拆解完了。我之所以用了三大篇幅来拆解第一章,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的,没有这一章为基础,我们就很难理解数据对于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看完这一章以后,我深知研究数学的路真的特别漫长,其难度并非理论上的东西难以理解,而是怎么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并且能被大众所接受。这一点,我也一直在努力的路上。那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我是@狂人先生,下篇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余数   数据   众议院   英国   大众   席位   美国   货币   汉密尔顿   公平   事实   两个   数学   代表   方案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