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吃”有致癌的风险,不是谣言

相信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过这些口头语。“赶紧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趁热吃更好吃,更新鲜。”

在不少人看来,趁热吃的方式似乎更能养心暖胃,所以很多人从小就被父母教导要趁热吃饭、趁热吃菜、趁热喝汤、趁热喝水等。但事实上,趁热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因为过烫的食物会烫伤食管,还有可能加大患食管癌的风险。你以为自己是在享受热乎乎的美味佳肴,其实你不知道你的食道正在受着煎熬。

“趁热吃”有致癌的风险,不是谣言

食管癌与其他癌症相比,治愈率比较低,是一种高发病率,低治愈率的癌症。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国家。在中国,每 2 分分钟就有一个人被确诊为食管癌,每 3 分分钟就有一个人因为食管癌而死亡。而不良饮食习惯是引起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遗传、饮酒、吃腌制食物外,爱吃热饮热食,是增加食管癌风险的因素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经过评估后认为:超过 65 ℃ 的热饮,属于 2A 类致癌物,有致癌风险。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食管。

“趁热吃”有致癌的风险,不是谣言

人体的食道,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其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黏膜,这层黏膜对我们的食管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抵制微生物、病毒的入侵。但是,这层黏膜比口腔黏膜还要嫩,而且它不耐热,食物的温度会对它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人体正常的温度在36.5℃—37.2℃之间,正常口腔、食管耐受的最高温度为50℃至60℃。而刚出锅的饭菜,温度是体温的两到三倍左右。过高温度,不仅会损伤口腔,还会烫伤食管黏膜。

食管的表面,覆盖着娇嫩的黏膜,食物的温度对它有很大影响:

10 ℃~40 ℃ 最合适;50 ℃~60 ℃ 勉强能耐受;65 ℃ 事实上,会造成烫伤。不要觉得 65 ℃ 温度很高,一颗热饺子就能超过它。

虽然,受伤的黏膜表层会脱落、更新,有自我修复的功能,但反复进食过热的食物,会使破损的食道黏膜不能及时愈合,进而还有可能会慢慢的演变成食道癌。

“趁热吃”有致癌的风险,不是谣言

吃的东西太烫会影响口腔健康。食物最先接触的就是人们的口腔,最先接触口腔黏膜和牙齿。如果食物非常的烫,口腔黏膜就会被烫伤,虽然口腔黏膜有自我恢复的功能,但是频繁的烫伤,口腔黏膜很容易长出溃疡,这样反反复复的,还会有恶变的可能。

除此以外,如果牙齿经常接触特别烫的食物,会影响到牙齿的表面,这样经常刺激牙齿,会让牙齿变得更加敏感,吃东西的时候特别酸痛。

“趁热吃”有致癌的风险,不是谣言

来源:野兽生活、棉花、医联媒体、vivi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长出   风险   食管癌   热饮   食管   黏膜   食道   烫伤   发病率   谣言   癌症   牙齿   口腔   表面   温度   食物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