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黄子,只有老扬州才懂的美食秘笈,把眉毛鲜得了

黄黄子,只有老扬州才懂的美食秘笈,把眉毛鲜得了

每年总有一个时段,菜场里的菜价坐上了电梯,农户或者小贩还会安慰你:这还贵?马上会更贵的,雨下了多少天啦?

小暑,梅雨已是强弩之末,高温虎视耽耽,虫害蠢蠢欲动,扬州人酷喜的绿叶菜即将迎来一年中之艰难时刻。

还好,有一些半驯化的野菜能挺身而出丰富餐桌。

说苜蓿,恐怕没几人明白,说起它的小名儿,人人熟悉——上海人叫它草头,宁波人唤作草籽,配河豚时,它被叫作秧草,进超市身价高了,它改名叫“金花菜”,扬州人却喜欢叫它“黄黄儿”,在扬州田间随处可见,生命蓬勃,人人都当它是猪饲料,却不知人家是真正的进口货——原产印度,公元前119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时把苜蓿种子带回长安试种,在我国至今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

黄黄儿在民间自然野生,无虫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食物纤维、有益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较多,能降血脂、抗胆固醇。能量密度又低,肥胖人吃了既饱口服又不长肉,对糖尿病人也可平衡血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秧草烧河豚是扬中一绝,河豚之肥美与黄黄儿之青丝婉转是绝配,环肥燕瘦得兼,唇间理想。

我怀念的黄黄儿是儿时最乡土的田间滋味。邗江中学把鸭蛋白似的大邗江各乡镇的读书郎掐尖聚拢孵化育英,食堂的简陋与单调却不能满足青少年蓬勃的食欲,妈妈们装的满满的饭盒就成了宿舍里永远最勾魂的藏宝洞。

三十多年过去,至今同学聚会仍津津乐道,有人把饭盒锁在旅行包里,长拉链软人造革的旅行包,形同虚设的锁,只需让包像毛虫似的弓起身子,就能从换洗的棉毛衫裤里扒拉出美味,我只吃一口,他也只吃一口,主人发现时,悲愤徒然。

洲上是广阔的一片,红桥头桥是,沙头瓜洲也是。施桥有个同学,周日返校会带自己做的烂面烧饼,八里有个同学,会带大雪花膏瓶子的炒腌黄黄。几乎没有油,偶尔有炒过的小黄豆,绝对没有肉丁,因为怕馊也没有干子百页。却就是勾尸引鬼,香气飘出宿舍楼飘到教室里去。

腌黄黄儿,是地道扬州本土风味,腌制在陶罐里纳得结结实实的黄黄儿,由于隔绝空气,发酵后能产生多种氨基酸,味道分外鲜美。

新蚕豆下来时炒粉嫩嫩的蚕豆米儿,能将眉毛鲜掉特了。夏天有毛豆,加点肉丝,配点青红辣椒丝,炒一盘腌黄黄儿出来,搭粥配米饭夹馒头盖浇面条,减肥大敌。


黄黄子,只有老扬州才懂的美食秘笈,把眉毛鲜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扬州   邗江   扬中   金花菜   拉出   西域   小暑   美食   虫害   苜蓿   河豚   蚕豆   饭盒   田间   氨基酸   眉毛   蓬勃   秘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