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老一辈河南人大都对独特的“小火车”印象深刻,河南曾经是中国窄轨铁路最密集、运行里程最长的省份,累计竟有1200多公里!主要采用762毫米轨距,只有1435毫米准轨的一半,甚至还有少量线路为更窄的600毫米“寸轨”,是名副其实的“小铁路”。纵观全国,762毫米窄轨其实并不罕见,但其它省多将其用于厂矿专用线或森林铁路。在河南,“小铁路”却遍布全省、编织成网,一连数百公里,规模堪比“干线”。且面向社会,全面展开普通客、货运输业务,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和准轨铁路没什么不同。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停在许昌小火车站里的客车和货车(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因河南窄轨均为各个地方自行筹建,且因轨距不同,脱离国铁网络运行,故被称作“地方铁路”。河南省地方铁路局是1979年在原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地方铁路局的基础上成立的正厅级单位,统一管理除少数厂矿专用线外,整个河南省的地方铁路。下辖许昌、新乡、开封、驻马店、新郑、南阳、安阳、辉县、修武县等十几个分支结构,这些机构有“分局”、“铁路处”、“铁路段”、“铁路组”等多种称呼。


辉煌一时的“土火车”

河南地方窄轨铁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进入筑路高潮,90年代达到顶峰,21世纪逐渐衰落。甚至直到2010年,邢商永地方铁路在规划时还想铺762毫米窄轨,当然这一“逆历史潮流”的计划没能付诸实施。

“小火车”诞生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作为农业大省,人口稠密的河南,当时却只有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几乎没有公路,煤炭、牲畜、化肥、农具等生产、生活设备运不进来,农产品也运不出去。尤其是豫东黄泛区,经历1938年“花园口决堤”及1942年河南大饥荒后,人民生活困苦,地方政府也没钱。造价低廉、易于铺设的窄轨铁路就成了解决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

孟县,现已升为县级市孟州市,隶属焦作,河南第一条地方铁路在这里诞生。“大跃进”开始后,孟县新建两个炼铁厂,每天需要几千吨铁矿石和焦炭。县委决定修筑“小铁路”解决炼铁厂的运输问题,但既没有专家,也没有筑路机械和器材。于是发动群众召开“诸葛亮会”,“土法上马”,没有钢,就用灰铁铸造轨道;没有枕木,村里木匠自己砍树自己做;没有机车,就拆来报废汽车上的发动机自行装配;没有车辆,就硬是用生铁做成载重仅5吨的敞车……280多名群众仅用24天就试造出一条从县城外的孙家庄五五铁业联合加工厂至石店炼焦厂的762毫米轨距、全长不到2公里的“土铁路”。每公里造价仅3万元,是正规铁路的二十分之一。“小火车”时速20公里,每列载重40吨,相当于560头毛驴的运量。虽然一列车的载重量还不及今天的一节准轨货车,但在当时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驶入孟县化肥厂的“小火车”(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有了孟县的成功经验,1959年11月河南省地、市委工业书记会议,发布了《关于今冬明春大搞土铁路建设的文件(草稿)》,指出:“目前钢铁生产一跃再跃,煤炭生产急骤增长,木材需要日益加大……特别是厂矿、林区等短途物资的运输更为紧张……河南已经修建小轨道6条,长达125公里,效果良好,可替代4吨货运卡车300部或者架子车18000辆……”窄轨铁路的建设迎来高潮,还确立了“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先通后备,逐步完善”的建设方针。

“土法”造就了大量五花八门、形制独特、国铁上难得一见的桥梁、隧道、车辆等,如:1970年济沁线修至孟县蟒河畔时,群众自行设计了一座长140米,宽5米,高11米,13孔的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是铁路,下层是公路,与通常“上层公路,下层铁路”的布局正好相反;1972年,济沁铁路处机务段职工自己动手,利用北京市拆除不用的有轨电车,改造成长14.66米,宽2.15米,定员68人的窄轨客车;辉吴线修建中,针对当地缺少耕地、石料充足的情况,因地制宜修建了一座全长1577米,高7.5米,260孔的石拱桥,桥上行车、桥下种地;漯南线白河大桥,长420米,共26孔,在没有施工机械的情况下,村民用圆木搭成“土龙门架”,将跨度16米的钢筋混凝土梁吊装到位;许昌汽车修配厂利用汽车上的柴油机、离合器、变速箱等部件,制造出160马力内燃机车,广泛用于禹郸、朝杞、明泌等多条地方铁路,此车类似国铁的“金鹰”工程车,除了能牵引八、九节客车外,自身也能乘坐数十人;新长线采用“解放牌”卡车的发动机,组装了8台95马力内燃机车,自重4.5吨,可牵引80吨货物;漯河机车车辆厂利用报废的8吨矿斗车,改制出5辆守车……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济沁线蟒河公路铁路两用桥(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辉县240孔石拱桥(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利用“土龙门架”吊装混凝土梁的漯南线白河大桥(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许昌汽车修配厂利用汽车部件改造成的160马力内燃机车行驶在禹郸线上(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新长线上汽车改造成的95马力内燃机车(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济沁铁路处机务段职工利用退役的北京有轨电车车厢改装的窄轨客车(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漯河机车车辆厂用矿斗车改造出的守车(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乘坐自制轨道车巡线的禹郸线职工(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造铁路”也逐渐有了一些“高端货”。1964年建成的汤清线五陵卫河大桥,是中国第一座预应力悬臂拼装式大桥,由40个箱行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拼装而成,全长104米,主孔长50米,桥高20米,这种桥如今在近年来新建的铁路上应用广泛。不过,窄轨最为常见的还是钢筋混凝土梁式桥以及利用准轨桥梁改造拆下的钢桁架建造的钢桁架桥。20世纪80年代,窄轨车辆也逐步实现了“正规化”,变成了石家庄动力机械厂制造的C2型内燃机车、太行52A型内燃机车等“制式装备”,禹郸线甚至还有一台窄轨救援车。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中国第一座预应力悬臂拼装式大桥——汤清线五陵卫河大桥(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漯南线甘江河大桥,全长240米,21孔的钢筋混凝土梁式桥(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明泌线毛集大桥,利用准轨废弃的钢桁架建造(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汤清线上的C2型蒸汽机车,利用人力转盘换向(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禹郸铁路许昌分局所属的窄轨救援车(拍摄:张亦航)

窄轨的运营管理遵循“面向地方,面向工矿,面向群众”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地方铁路的特点。站点密集,逢站即停,旅客列车加挂敞车、棚车,或者干脆开行客、货“混合列车”。农民的牲畜、摩托车、农具、农产品可装在货车内同行,“小火车”也出售相应的“牛马票”、“羊票”、“自行车票”、“摩托车票”等,便于农民赶集上会、走亲访友。票价便宜,以禹郸线客车为例,全程165公里仅需15.5元。列车在沿途各站均可装卸,甚至利用行车间隙在正线停车卸货,直接将化肥、农药送到田间地头,充分显示了地方铁路的灵活性。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漯南线上满载黄牛的15吨级敞车(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汤阴站内的窄轨油罐车,由汤清线的职工自行改装而成,可运载20立方米15吨油品(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满载木材的窄轨平板车(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农用拖车上的货物直接装入窄轨敞车,十分方便(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开柳线上,运送石料筑堤防洪的窄轨敞车(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辉吴线,“小火车”区间停车装卸(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小火车”有过惊人的宏愿,笔者曾看到一张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版的《河南省地方铁路图》,涵盖当时河南境内已有的以及规划中的762毫米窄轨铁路。倘若这些线路全部建成,再在开封附近新修一座黄河大桥的话,理论上“小火车”能从河南最北端的安阳一直开到南端的南阳!


逐步衰落

“小火车”曾为河南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进入21世纪,曾经辉煌的窄轨迅速走向没落,现已几乎全部停运或扩建成准轨。

究其原因,一是公路的竞争,随着中国经济腾飞,成为“基建狂魔”,一条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衔接成网,速度和灵活性都远在“小火车”之上。二是窄轨“跑得多,拉得少”,一节车也就能装十多吨,全列不过一两百吨,几辆重型卡车就能拉走,“蚂蚁搬山”的方式已不适于现代运输。三是“小火车”运行速度实在太慢,时速仅二三十公里,两个县之间就要运行数小时。四是“土法修筑”的铁路,当初仓促施工,缺乏科学的、统一的规划,质量不高。又因客源、货源流失,地方铁路局亏损严重,无钱维护,造成窄轨年久失修、设备陈旧,事故频发。

运量小、灵活性差、速度慢、安全性差,由于时代的发展,“小火车”曾经的优势如今都变成了劣势,只得无奈的推出历史舞台。


追忆“小火车”

虽然河南窄轨的辉煌已成过往,但巨大的历史贡献不应被人们遗忘。文章的最后,一起盘点一下那些曾经的“小铁路”吧!

禹郸线: 许昌地方铁路处管辖,西起禹州境内、钧瓷产地神垕镇的神垕站,东至周口市郸城县,途径禹州、许昌市、许昌县、鄢陵、扶沟、太康、淮阳、郸城等8个市县,全长235公里,拥有40个车站。另有淮周线、竖扶线、新峰煤矿专用线、太康水泥厂专用线等4条支线,并与河南规模第二大的窄轨——朝杞线以及竖扶线相连接,规模和运营里程均堪称河南地方铁路的“龙头老大”。办理客、货运输,甚至拥有企业自备敞车,在许昌设有两处与京广线的换装站。1968年建成许昌至太康段;1971年建成太康至郸城段;1972年建成许昌至神垕段;2013年停运。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新峰煤矿专用线(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淮周线: 许昌地方铁路处管辖,从禹郸线上的淮阳站出岔,终到周口站,全长29公里。只办理货运、无客运。1975年建成通车,现已停运。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淮周线周口站(拍摄:章益萄)

朝杞线: 新郑分局管辖,西起登封市朝阳沟站,途径新密、新郑、尉氏、通许至杞县,全长168公里,共有车站30个。办理客、货运输,以煤炭为主。在新郑与京广铁路相交,建有准轨、窄轨组成的“套轨”和换装线。竖岗站是枢纽站,朝杞、竖开、竖扶3条窄轨在这里交汇。1976年建成朝阳沟至尉氏段;1985年建成尉氏至杞县段;1986年朝阳沟至新郑段进行了扩能改造。目前,除朝阳沟至超化段“复活”准备开行旅游列车外,其余区段均已停运。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朝杞线新郑站的套轨(拍摄:章益萄)

竖扶线 :许昌地方铁路处管辖,南起禹郸线扶沟东站,北至朝杞线上的竖岗站,途径扶沟、通许两县,长44公里,共有车站6个。是禹郸、朝杞两条窄轨之间的联络线,只办理货运,无客运。1997年建成通车,现已停运。

竖开线: 新郑分局管辖,北起朝杞线上的竖岗站,过通许县入开封县,止于土柏岗站,全长45公里,共有车站5个。办理客、货运业务,主要是为开封热电厂输送煤炭,有趣的是,该电厂还有一条准轨专用线,接入陇海线。竖开线建于1990年,现已停运。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竖岗站,朝杞线、竖开线和竖扶线3条窄轨在这里交汇(拍摄:章益萄)

开柳线: 开封市开柳铁路段管辖,南起开封市文庄站,北至黄河南岸柳园渡口,长19公里,共有车站4个。只办理货运,无客运,主要运输黄河防汛石料和城建用砖1960年建成文庄至马庄段,1963年建成马庄至柳园口段,1964年又修建了与陇海线的换装线。目前,开柳线已停运并拆除。

商芒线: 商丘分局管辖,起自商丘西站始,经商丘、虞城、夏邑、至永城市芒山镇,长92公里。共有车站15个。只办理货运,无客运,以运输芒山采出的石料为主,有换装线通往陇海线商丘站。1979年建成通车,现已废弃。

济沁线: 又称“克温线”,焦作市铁路公司管辖,西起济源市克井煤矿二号井站,经济源,经沁阳,东至温县站,全长71公里,共有车站16个,另有支线梨孟线通往孟县。济源曾经盛传一段叫《济源十大怪》的顺口溜:“愚公移山山还在,泱泱济渎不通海。荆条根儿作梁材,老城东门朝北开。西滩能把水比败,臭水路牌街边栽。火车没有汽车快,男女老少话带把。打听清楚才恋爱,娘咦声声不见外。”这“火车没有汽车快”,讲的就是济沁线济源市区段,这里的小火车直接修在人行道上,道心直接用地砖铺平,成为路面的一部分。C2型蒸汽机车拖着满载煤炭“焦龙”缓缓驶过闹市区,形成“火车上街”的奇景。济沁线只办理货运,无客运,在济源西设与焦柳线的换装线。1959年建成克井至济源段,1965年延伸至沁阳,1970年扩展至温县,现已停运。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克井煤矿采出的煤炭通过石槽直接装入窄轨敞车(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梨孟线: 焦作市铁路公司管辖,北起济沁线上的梨林站,跨济源、孟县两个市县,终到温县站,全长23公里,设有5个车站。只办理货运,无客运。1972年建成通车,现已停运。

汤清线 :安阳地区地方铁路局管辖,东起汤阴站,经汤阴、内黄、浚县、濮阳、清丰等5个市县,终到清丰站,全长103公里,设16个车站。另有新屯、苏滑2条支线,并于新长线相连。办理客、货运,1964年建成通车,1997年改建成为准轨汤台线的一部分。

辛屯线 :安阳地区地方铁路局管辖,北起汤清线辛庄站,终到滑县境内的屯子站,全长11公里。只办理货运,无客运,主要运送石料。1964年建成通车,1984年废弃。

苏滑线: 安阳地区地方铁路局管辖,北起汤清线苏村站,终到至新长线上的滑县站,是汤清、新长两线间的联络线,全长19公里。1972年建成通车,每日往返1对客、货混合列车。由于线路布局不合理,基本无客、货可运,亏损严重,1984年停运。

新长线: 这当然不是指跨越江苏、浙江两省,2002年建成的准轨新长线,而是河南北部一条窄轨。新乡地区新封铁路处管辖,西起新乡站,东至长垣站,全长120公里,共22个车站·。办理客、货业务,与京广线在新乡站换装,1986年改建成为准轨汤台线的一部分。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窄轨新乡站(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新原线: 新乡地区新封铁路处管辖,南起新乡站,北至原阳站,全长30公里。办理客、货运业务,现已停运。

辉吴线 :辉县地方铁路组管理,东起河南省辉站,西至吴村站,长36公里。共有车站12个,并与辉孟、固贡、方修等窄轨相连。办理客、货运业务,主要服务于吴村煤矿。1971年建成通车,现已废弃。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辉吴线上的混合列车,满载化肥(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辉孟线: 辉县地方铁路组管理,从辉县站至孟坟站,全长18公里,另有一条1公里厂的专用线通向李固水泥厂。办理客、货运业务,每天开行2对客、货混合列车。1975年建成通车,现已废弃。

固贡线: 辉县地方铁路组管理,南起辉吴线固村站,北至贡山站,全长13公里,设4个车站。只办理货运,无客运,1971年建成通车,现已废弃。

郭洪线: 辉县地方铁路组管理,起自辉吴线上的郭雷站,终到洪州站,全长10公里,设3个车站。只办理货运,无客运,专运河沙。1974年建成,现已拆除。

沙宝线 :辉县地方铁路组管理,起自郭洪线上的沙窝站,终到宝泉水库,全长29公里,设6个车站。办理客、货运业务,主要接送梁村公社群众往返新梁村开荒种地,并运输宝泉水库建设用沙,1983年拆除。

方修线 :修武县方修铁路组管理,北起方庄站,南至修武站,长18公里,共有车站6个,并与辉吴线在吴村接轨。另有长7公里新井矿专用线,接到方庄站;长4公里的白庄矿支线,接到位村站。办理客、货运业务,以运煤为主。1975年建成通车,现已拆除。

驻平线: 驻马店地方铁路指挥部管辖,从驻马店站经汝南至平舆站,全长60公里,与窄轨老独线在老君庙乡站接轨。办理客、货运业务,以运输石料为主。1981年建成通车,2013年底才停运。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驻平线和独山线的交汇处——老君庙站,使用JMY380型内燃机车(拍摄:章益萄)

独山线: 驻马店地方铁路指挥部管辖,北起驻平线上的老君庙乡站,终到确山县独山站,全长24公里,设3个车站。办理客、货运业务,1976年建成通车,现已停运。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独山线的终点——独山采石场(拍摄:章益萄)

漯南线: 南阳地区漯南铁路局管辖,起自漯河站,途经漯河、舞阳、舞钢、平顶山、叶县、方城、社旗、南阳等8个市县,终到南阳站,全长186公里,设22个车站。办理客、货运业务。1959年,建成漯河至舞阳段,1969年舞阳至南阳段通车,1975年8月舞阳西至叶县段毁于洪水,1995年漯河至舞钢段改建为准轨漯舞线,其余区段废弃。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窄轨漯河站(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明泌线: 东起明港西站,经信阳、桐柏至泌阳站,全长81公里,共有车站17个。明港西至毛集段由明毛铁路指挥部管辖,毛集至泌阳段则由信阳钢铁厂筹建并管理。办理客、货运业务,主要将泌阳铁矿采出的铁矿石运往毛集、明港、信阳等几个钢铁厂,并与京广线在明港站换装。1971年,明港西至毛集段建成通车,称“明毛线”,1986年通至泌阳,2006年停运。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明泌线上的隧道,该铁路地处山区,建造成本较高(翻拍自《河南省地方铁路》)

荥阳建材厂专用线: 荥阳建材厂自营,位于郑州下辖的县级市荥阳,从城关乡通向厂区,全长8公里。为建材厂运送烧砖用的黏土的专用线,无客运。曾有2台C2型蒸汽机车运行,1972年建成通车,2011年废弃。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荥阳建材厂专用线(拍摄:李鸿堃)

英豪煤矿专用线: 英豪煤矿自营,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从矿区通往陇海线英豪站,全长10公里。用于矿区的煤炭输出,无客运。曾有2台C2型蒸汽机车运行,1958年建成通车,2006年停运。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英豪煤矿的蒸汽“小火车”(拍摄:李鸿堃)

洛阳玻璃厂专用线 :洛阳玻璃厂自营,位于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全长8公里。用于从矿区运送烧玻璃的石英,无客运,2011年停运。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洛阳玻璃厂专用线(拍摄:李鸿堃)

豫南水泥厂专用线: 豫南水泥厂自营,位于驻马店市确山县,全长10公里。用于从矿区运送水泥生料,有供职工上、下班的通勤车。列车由常州内燃机车厂生产的JMY380型内燃机车牵引,这些机车被采用韶山5型电力机车的涂装。2013年停运,现已拆除。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豫南水泥从韶山5涂装的“小火车”(拍摄:李鸿堃)

郑庵沙厂专用线 :郑庵沙厂自营,位于郑州市中牟线郑庵乡、陇海线占杨站旁边,仅500米长,轨距600毫米。用于运送厂里挖出的沙子,现已拆除。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郑庵沙厂专用线,线路质量非常差,有些区段甚至成了“水下铁路”(拍摄:李鸿堃)

鹤壁电厂专用线: 鹤壁热电厂自营,从七矿通往厂区,长约2公里,为单线电气化铁路,轨距600毫米。用于运送七矿采出的煤炭,无客运,2009年随着鹤壁老电厂的搬迁而废弃。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鹤壁电厂专用线其实和矿井铁路没啥两样,但因多数区段都在厂区外面,故也算一条窄轨专用线(拍摄:李鸿堃)

光化水泥厂专用线 :光华水泥厂自营,是一条“跨省小铁路”,从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县级市邓州境内的杏山石灰石矿,通往湖北省襄阳市下辖的县级市老河口境内的光化水泥厂厂区,全长22公里,其中5公里在河南境内。用于运输水泥生料,无客运。1969年建成通车,如今光化水泥厂改称“葛洲坝集团老河口水泥厂”,窄轨“湖北段”仍在使用,但河南境内的线路已废弃。

铁影 | 遍布中原的“小火车”

光化水泥厂专用线(拍摄:章益萄)


(感谢为本文的撰写做出贡献的李宇鑫、李鸿堃、章益萄、张亦航、孙博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辉县   新郑   敞车   漯河   许昌   火车   专用线   中原   河南省   河南   全长   客运   货运   车站   铁路   地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