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我叫马裕民,回族人,家住青海省西宁市,是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的一名火车司机,常年奔波于西宁和格尔木之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格尔木到拉萨段才是“青藏铁路”,甚至认为青藏铁路2006年才通车。其实青藏铁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西宁至格尔木区段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由于穿越柴达木盆地,海拔较低,施工难度也较小,1979年就完成铺轨,1984年通车。西格段全长814公里,全部位于青海境内,海拔在2000至3000米之间,该段最高点是曾经的关角展线群关角站,海拔也不过3770米。2006年7月1日开通的格尔木至拉萨段是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跨青海、西藏两省,长1142公里,多数区段海拔在4000米以上,格拉段的建成意味着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青藏铁路格拉段(拍摄:张一飞)

格拉段,尤其是跨越昆仑山口后,由于海拔极高,而被形象地称作“天路”。而西格段,无疑就是攀登”天路“的“天梯”。西格段运营初期曾用过东风4B、东风4D、东风8B、NJ2等内燃机车,2011年该区段完成复线电气化改造后,列车改由青藏宁段的HXD1C和HXD1D牵引,也有少数东风8B和HXN3高原型内燃机车跑小运转。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格尔木机务段内的青藏宁段HXD1D和青藏格段NJ2(拍摄:马源西)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HXN3高原型内燃机车(拍摄:马源西)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青藏格段的HXN3高原型和东风5(拍摄:马源西)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青藏宁段的“西瓜”、“老虎”和“花老虎”(拍摄:马源西)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青藏宁段的东风8B(拍摄:马裕民)


驰骋青海湖畔

一次,我和副司机吕义方搭班,在西宁机务段签点、检车后,驾驶一台HXD1D前往西宁站挂车。那天牵引的是北京西至拉萨的Z21次列车,15:20,列车驶出西宁站。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西宁站老站房(图片来自网络)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西宁站(图片来自网络)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停靠西宁站的动车(拍摄:张一飞)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不止是机车,很多跨局列车在西宁站要更换青藏公司的车底和乘务员,旅客也要换乘(拍摄:赵泾)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西宁至拉萨段的Z263/6次列车水牌(拍摄:赵泾)

西宁向西100多公里,便是中国第一大湖——青海湖,青海湖的面积有4583平方公里。铁路环绕在湖的北岸,滨湖的线路约有120公里,列车要运行近两个小时。极目远眺,车窗外湛蓝的湖水望不到边。青海湖也是著名的观鸟圣地,湖心的鸟岛举世闻名,而湖边的青藏铁路上有个小站就叫“鸟岛站”。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青海湖与雪山(拍摄:季云柯)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水天一色的青海湖(拍摄:季云杉)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青海湖畔的羊群(拍摄:季云枫)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青海湖畔的青藏铁路(拍摄:殷子鸣)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鸟岛(图片来自网络)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列车驶过鸟岛站(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湖畔的经幡(拍摄:马裕民)


穿越关角隧道

鸟岛站往西52公里,运行不到一小时,就要经过天棚站,在天棚和察汗诺两站之间,列车要穿过中国目前最长的铁路隧道——新关角隧道,这条隧道全长33公里!隧道穿关角山而过,关角山是祁连山的余脉。在隧道天棚一侧的洞口处,铁路北侧能看到一条轨道的残余,这便是蜚声海外的关角展线的遗迹。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天棚站通过(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即将进入新关角隧道,可见右侧通往关角展线的铁路已开始拆除(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新关角天棚一侧隧道口(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关角隧道石碑(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新关角隧道内采用硬接触网(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即将驶出新关角隧道(拍摄:吕义方)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驶出隧道(拍摄:吕义方)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新关角隧道察汗诺端隧道口(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新关角隧道已被抛在身后(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新关角隧道没通车的时候,列车在此驶向山间,右拐进入关角展线(拍摄:Express 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关角隧道修筑时的情景(拍摄:Express 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穿出隧道仍是无尽的山峦(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交汇K1330次列车——青藏铁路上罕见的红皮车(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雪山下驶来的货车(拍摄:马裕民)


追忆关角展线

“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关角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区的分水岭,也是进藏的必经之路。为了克服这一天然屏障,在直线距离近30公里的两侧山谷间,铁路从3370米的天棚站爬升至3770米的关角站,经老关角隧道穿越分水岭,再降低到海拔3290米的察汗诺站。老关角隧道到察汗诺站直线距离仅17公里,高度差却有400米,青藏铁路在这里一连设置了3座车站5个展线,形成了极为壮观的关角展线群,而且这些展线几乎全部都是露天的!老关角隧道全长4010米,在格拉段昆仑山、风火山等隧道建成前,它曾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2014年4月15日,新关角隧道贯通,列车得以以160公里的时速穿行其间,翻越关角山的耗时由两小时锐减至20分钟,但关角展线群这一世界级的铁路美景也就此消失!好在几年前,一个朋友曾用镜头记录过驾驶列车经过关角展线群时所见的盛景。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天棚站(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天棚出站后,列车爬上关角展线,坡度明显(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驶过关角站(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列车驶出关角站(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驶入老关角隧道(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老关角隧道口(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穿过老关角隧道(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南山站接近(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南山站通过(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南山站出站后是一个S型展线(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南山展线中层(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又是一个S型展线(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展线下面是二郎站(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二郎站通过(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驶过螺旋型展线(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洛北站接近(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洛北站通过(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列车驶入察汗诺站,关角展线群结束(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驶过关角展线群的Z21次列车(拍摄:岳磊)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双机HXD1C牵引货车驶过关角展线群(拍摄:岳磊)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驶过关角展线群的7581次列车(拍摄:岳磊)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夜色下的二郎展线,兴安岭展线废弃后,这个展线一度是中国唯一的全露天的螺旋型展线(拍摄:殷子鸣)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关角展线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神秘托素湖,宝库锡铁山

19:24,列车驶出德令哈站,德令哈往西64公里,青藏铁路从两个大湖之间穿过,铁路北边是克鲁克湖,南边则是托素湖。有趣的是,虽然这两个湖最近距离仅一公里,但克鲁克湖是淡水湖,托素湖却是咸水湖,而且托素湖沿岸传说中的“外星人遗迹”更为此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雪山下的城市——德令哈(拍摄:张亦航)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驶入德令哈站(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进站停车(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双机HXD1C牵引货车驶入德令哈站(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Z21次列车停靠德令哈站(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HXD1D的驾驶台(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乘务餐(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远处泛着白光的雪山(拍摄:张亦航)

随着车轮的飞转,我们逐渐深入柴达木盆地腹地。铁路两侧一眼望不到边的葱郁的草原不知何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遍布黄沙的大漠和戈壁。历经几个小时的奔波,大漠中一座怪石嶙峋、连绵不绝的黄褐色秃山渐次逼近,这便是锡铁山,锡铁山里既无锡,也无铁,却润藏着金、银、铜等几十种金属矿藏,是名副其实的“宝山”。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内地的傍晚19:00,这里的阳光还很刺眼(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交汇货车(拍摄:马裕民)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21:30的夕阳(拍摄:张亦航)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天色渐晚(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美丽的云霞(拍摄:Express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夜幕降临(拍摄:ExpressT164)

过了锡铁山,格尔木也就近在咫尺了,22:15,Z21次列车在格尔木站一道停车,由于时差,这里才刚刚傍晚。列车在这站要停将近半个小时,换上青藏格段的NJ2牵引,继续奔向拉萨。而我们的HXD1D摘挂后驶入格尔木机务段,历经7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可以下班回家喽!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建设中的格尔木至敦煌铁路从这里分出(拍摄:张亦航)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格尔木站,机车换成青藏格段的NJ2(拍摄:张亦航)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格尔木机务段大门(拍摄:Express 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格尔木机务段内的HXN3高原型和大批的NJ2(拍摄:Express T164)

铁影|向着“天路”进发!——青藏铁路运转记其二

格尔木机务段小修库(拍摄:马源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青藏铁路   柴达木盆地   裕民   格尔木   青海湖   西宁   拉萨   德令哈   天棚   东风   青海   青藏   隧道   列车   铁路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