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年轻人加班是喜是忧?

据近日媒体报道,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日前发布了“第一份工作职场观”洞察,从加班、薪资水平和工作方式等方面探究年轻人频繁跳槽背后的原因,以及企业应采取何种举措以留住年轻员工。

伴随90/95后频繁跳槽、裸辞、抱怨加班等话题一同催生的是“年轻人吃不了苦”的论调。但领英“第一份工作职场观”洞察显示,在第一份工作中近九成的年轻人都在加班,只有13%的人因坚持要保留足够多的个人生活空间而拒绝加班。领英数据显示,46%的加班在年轻人看来其实是在做没有意义的工作,另有超过1/3的加班还是在不提供加班费情况下的主动行为。

近九成年青人加班是喜是忧?喜的是我国的年轻人是能吃苦的,忧的是“加班文化”依然十分盛行。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有一种传言,美国员工要给加班费才加班,欧洲员工即使给加班费也不加班,中国员工即使不给加班费也会自愿加班。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区别呢?是因为欧洲人比美国人“懒”,而中国人比美国人还“勤劳”?

人们为何要辛勤工作,为何要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劳动者出卖劳动力通常是为了获得工资,来获得商品和劳务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劳动者在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的过程中,工资能够增加劳动者的效用(需求的满足),劳动给劳动者带来负效用(辛苦和受累),只要工资的效用大于劳动的负效用,劳动者就会愿意出卖劳动力。

工资(商品)的效用对于劳动者(消费者)来说取决于其已有的消费量,消费者消费的第一个面包和消费的第二个面包,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不一样的,消费的第一个面包比消费的第二个面包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要大。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中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定理。

劳动者的“基础消费量”,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满足的程度,与劳动者的积蓄、劳动自用所能获得的产品,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以及社会保障和其它的互助关系等有关。可能会因而失业、疾病、年老以及其它天灾人祸等而降低。

由于劳动者之间的竞争,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总是被限制在一个由需求保障满足程度所决定的水平上。

如果因经济的扩张实际工资水平提高,而劳动者的需求保障满足程度不变,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会被延长,劳动强度会增加。因为工资的效用增加了,劳动者愿意承受的“负效用”也会增加,这就造成劳动供给增加,阻止了工资水平的上涨。

还有,那些原先较“懒惰”的劳动者也会因工资水平上涨而被吸引进劳动力市场。那些劳动者原先之所以“懒惰”,是因为他们的需求保障满足程度比其他人更高,需要更高的工资才能吸引他们工作。这也阻止了工资水平的上涨。

如果因经济不景气,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劳动者便会减少劳动供给,那些较“懒惰”的劳动者会退出劳动力市场,阻止了工资水平的下降。

因而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总是被限制在一个由需求保障满足程度决定的水平上,从而使劳动力市场不能实现出清。

如果工资水平相对劳动者的需求保障满足程度较高的话,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自然会较长。如果工资水平相对劳动者的需求保障满足程度较低的话,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自然就短。这是法律所无能为力的,即使8小时工作制的法律执行得很严格,劳动者也可以选择兼职来自愿(或者说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可以提高劳动者的需求保障满足程度,从而缩短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西、北欧高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即社会保障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比美国要高得多,美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比中国的又要高。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劳动者的工作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劳动者的心身健康,给社会增加大量的医疗保健的负担,还会影响到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创新的能力。

(原创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年轻人   加班费   效用   美国   劳动者   劳动力   社会保障   面包   工资水平   程度   工资   消费者   水平   需求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