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户的“高福利”引发新的基层矛盾?

农村低保政策是对低收入农户的兜底保障,对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半月谈记者近期在基层采访了解到,各地通过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人情保”“金钱保”等乱象大为改观,但一些新的矛盾正在显现。一些农民和基层干部反映,农村低保在保障低收入农民基本生活外,还加挂较高标准的医疗、助学、助残等综合保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发基层低保福利依赖和农户矛盾。(据半月谈)

低保户要么是家庭主要劳动力丧失了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要么是因重特大疾病而陷入极度的贫困。笔者认为,在保障低保户评定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低保户享受相对较高的医疗、教育福利应该是无可非议的。虽然免不了一些村民眼红评低保就能报销90%的医药费,小孩上大学就有两三万的补助,甚至个别人因此而想要当低保户。因此而产生的新的基层矛盾是要远小于因极度贫因而导致的社会矛盾的。不过由此也说明了社会救助式扶贫对于解决贫困问题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

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解决贫困问题的方式中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种是对贫困进行兜底保障,也就是社会救助的方式。一种是通过社会保险制度对民众的各种贫困风险(疾病、失业、年老等)进行有效预防。

美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欧美发达国家中最低的,社会贫富差距也是最大的,但是却有很多的民众在抱怨高福利制度养懒人。美国政府注重兜底保障,贫困群体的福利待遇相对较高。收入稍高一些,福利待遇就大幅下降,一些人因此而不愿工作提高收入。

社会保险可以弥补社会救助的缺陷。社会救助是被动地扶贫,社会保险能够有效地防止贫困问题的发生。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一个劳动者没有任何保障,那么当他连饭都吃不饱时,如果有人给他一份工作的工资仅仅是让他能够吃饱,那么他也是不得不接受这份工作的,除非做这份工作比让他饿着肚子更难受。如果不管他工作不工作都能保障他吃饱饭,那么他所能要求的工资就自然会高多了。社会保险通过劳动者之间的互助,提高了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满足程度,就提高了工资水平,工资水平的提高又会增强互助的力量。这就使得劳动者遭遇疾病、年老、失业等问题时,陷入贫困的几率大为降低。

社会保险的保障待遇会因收入的提高而提高,而不会因收入的提高而降低。不过社会保险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制性。如果强制性不足,便可能会产生很大漏洞,使其功能的发挥大打折扣。如果社会上存在相当数量的没有社会保险,基本生活需求保障满足程度低的劳动者,他们的工资水平得不到提高,在他们的竞争下,所有的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都会被拉低。

我们农民、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国家强制性不足,缴费过低,缴费率过低,不利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利于解决贫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基层   矛盾   农村   低收入   社会保险   劳动者   强制性   贫困   工资水平   收入   疾病   农民   功能   方式   财经   工作   高福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