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写给初中生的“语文”书,推荐给喜欢阅读、写作的成年人

如果说给自己的孩子,找一本从初中开始读的“语文书”,那我一定选这本——《文心》。

一本书的含金量,我们常常可以从作者看出来。《文心》的两位作者,都是文学界、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素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的笔名源于诗句“圣人陶钧万物”,就连名字也独具韵味,更不用说性情了。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这样评价他:“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而夏丏尊,也是一位对当代文学、语言教育学影响深远的学者,他提出的“以书带书”的读书方法,至今在很多阅读类的图书中,都有所涉及。此外,从《文心》这本书的遣词造句中,我们也可以欣赏到两位作者的严谨和豁达。


《文心》以初中生周乐华、张大文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深入浅出的解决了读书、写作,和做人做事时遇到的问题,读起来不仅趣味性强,而且还可以了解到很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语文知识。

有人说,何为经典,不是那些你正在读的书,而是那些你正在重读的书,而《文心》这本书,在经过多次再版,豆瓣的评分平均都高于9分,是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一本写给初中生的“语文”书,推荐给喜欢阅读、写作的成年人

豆瓣《文心》评分截图

在我看来,《文心》的书名,最能概括全书的内容,从字面理解,“文”既是读,又是写,都是在考验我们的内心,不管是身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你看到的、写出来的东西,都是你心里的映射,是一面镜子,所以,读书、写作都是打磨一个人心性的过程,而心之所向,才是归途。


“读”书和“看”书的区别

同样读一本书,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至于如何找到最好的那个“哈姆雷特”,怎么读很重要。古人读书,大多数都不学习文法,不在意解释,只在“读”上下功夫,他们朝夕诵读,直到倒背如流。想想也挺奇怪的,到最后文字通顺了、文义也了解了。关于这点,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也曾提到: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由此推断,一个人会不会读书,往往不必去看他所写出的文字,只需听他读出来的文字腔调,就清楚了。这也就能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在小学、初中时期,大多数的语文课中,都有朗读、背诵这样的要求,其实是在考验我们“读”书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千万不要只“看”书,而是要“读”书。

说到读书,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只是用眼睛在读,其实“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收获其内容意趣,而不是看文字和它做游戏。这就好像一碗汤,没有人能看出它是咸的,还是甜的,只有舀一口尝尝,才能知道这汤的味道,也许是苦的也说不定呢。

至于读的妙招,《文心》中给我们提出了七个字——“尽力且遍观群书”,事实上,多读并不是适合所有人、所有类书的,还有一部分适合精读,也就说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具体的读书方法,而在这里的多读,旨在希望年轻的读者们可以通过博览群书,来收获更多的新知。

提及多读书,那不得不关注“选书”的问题,书中为初中生,推荐了包括字典、小说故事、诗歌集、诸子百家和史书这五类书,以方便我们找书。

一本写给初中生的“语文”书,推荐给喜欢阅读、写作的成年人

初中生语文书单

此外,书中介绍到,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学会的一个重要“读书”方法——“鉴赏”。每年新上市的书多如牛毛,找到好书,挖掘好书中蕴藏的丰富价值,才是读书的关键。

具体的鉴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向入手: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起源,以及种种与这部作品有关的事件。通过这些内容,建立读者与作者的共鸣,来增加对书籍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书中的内容“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以此为基点,展开思考、输出,甚至是行动。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读书时,千万不要上时代的当”。

也就是说,读古人留下的书,要留心他所处的时代,要尽量找出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联系,了解它因何发生,又因何衰落的,这样得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也可以避免陷入局限性的思维当中。


写作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鉴赏,在我们的学生时代,通常体现为读后感、读书笔记,这也是一个由读书到写作的演变过程,将我们看到、学到的一些感悟、知识,用文字传达给更多的人,以此来进行交流或产生共鸣。

一本写给初中生的“语文”书,推荐给喜欢阅读、写作的成年人

鉴赏角度

《文心》中指出,写作可以分成三种:习作、应用之作和创作。学生时代,大多数老师要求的作文,通常是限定主题、日期来完成的,这多是“习作”,但实际上我们提笔作文的目的,更多的应该是传递思想、记录生活,以及表达情感,那些“写了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了,愁苦却似乎减淡了”的文字,才应该是我们真实写出来的。所以,“习作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应用之作只是对付他人和事物的东西;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

不管是在学生时代,还是离开校园以后,我们都应该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同时,多进行创作,写出自己的生活,抒发情感。

在心理学家认为,心的作用有三种,分别是知、情、意,以此为依据,文章的类型也可以分成这三种。

一本写给初中生的“语文”书,推荐给喜欢阅读、写作的成年人

知、情、意

“知”的文章,在于传达理论知识和技能;“情”的文章,在于传递感情,表达爱意;“知”的文章,更多的是拓展思维,帮助我们理解生活、人生等,传递思想。从文章类型可以看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提笔写出什么样的文章。虽然每个文章都有大体上的倾向,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好的文章也是“知、情、意”都涵盖的,以便让读者收获更多。


不能只读书、写文,还要学会做人

不管是读书,还是写作,都是知道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成了另外一回事了,如何将“知行合一”才是关键。仔细思考一下,驱动你行动的到底该是什么?

我认为是“心性”。

在《文心》这本书中,虽然没有将关于“心性”这一点明确的写出来,但却蕴含其间。

比如:

* 关于写作,书中这样写道:

“作文写成了,一定要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决定不妥当都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

修改这种写作习惯,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习惯的,可一旦养成,那以后做其他事,都能够保持相同的严谨、认真态度,最终也能事半功倍了。

* 关于读书,书中枚叔是这样说的:

“今后所读的文字都是现成的东西。能懂得多少,就懂多少,从文字里去吸收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你们不久就要成大人了,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将来才不至于落伍。”

读书、写文和做人一样,很多经验可以学得到,而大部分的经验都需要我们自己感悟。

同样是仰望天空,有人说天上的星在闪烁(这是景物);有人说星在睒冷眼(这是景物+感想)。

经验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我们肉眼直观看到的,可以称作是一种外在的经验;通过观察,从而产生思考、感悟这一系列的大脑活动,则是一种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就像我们都能看到星在闪烁、云在飘一样,但内部的经验却因人而异。也就是说,读书、写作都是我们学习经验,锻炼心性的手段,至于最终能学到多少,还得看我们自己。


小结:

在《文心》这堂语文课中,作为旁听生的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就是千万停止学习。学校给予我们的东西只能是一些外在的经验,更多的经验还需要我们,去社会这堂大课中学习。就像《文心》中说的“无论什么场所都行,唯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学习不应该是一件被环境阻隔的事,要想学在哪都能学,不想学,即使再高的学府也教不出栋梁。那么,今天你读书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初中生   语文   类书   心性   习作   成年人   读者   东西   文字   经验   方法   喜欢   作者   更多   时代   内容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