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隐私时代》:隐私,无关他人,只属于自己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即使是再小的个体,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口碑。就算是普通人,一次评论互动、一次抽奖,甚至是一张照片,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比如2018年的支付宝锦鲤——信小呆,因获奖短短几天内,微博粉丝就从600增长到114万,这让她顺利地转型成了旅游博主。


我们总会感叹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但也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比如无处不在的监控手段,在保障我们安全的同时,也可能泄露个人信息,让骚扰电话不断……只要联网,等待我们的就是窃听、定位、追踪,和永无止境的“千人千面”信息推荐


在这个时代,我们渴望被曝光,又害怕没有隐私,两者之间的矛盾,让我们陷入了纠结,到底该如何平衡自我宣传与过度曝光?如何在不抛弃时代,又不被时代抛弃的同时,保持自我?在《无隐私时代》中,作者阿奇科·布希为我们展示“不被看见”的人生,到底有什么价值,以及如何好好享受“被忽视”的乐趣

《无隐私时代》:隐私,无关他人,只属于自己

《无隐私时代》封面


一、你的私密空间,还有吗?

作者阿奇科·布希是一位文化、设计和自然领域的研究者,著有《渡河的九种方式》《平凡物件中的不平凡:设计与日常》等书。《无隐私时代》这本书的创作,来自一次她对自然的探索。她发现尽管动物们的眼睛,可以捕捉到人类难以注意的细微颜色变化,但却存在一定的“视觉盲区”,由此,她开始了对“真正意义上的不可见”和“正巧落入视觉盲区”的研究。


阿奇科·布希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便捷了很多,但从前很多个人的私密空间,却在被不断入侵。各种互联网监控、物联网家居产品的出现,首当其冲受到“入侵”的就是“家”——这个我们一直认为私密的场所。


即使走出家门,只要我们联网、进行消费就会被定位和监控。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与人可以远隔万里进行面对面交流,联系变得紧密了,经济发展加快了,可我们的个人隐私,也变得越来越透明了,这其实很可怕。

《无隐私时代》:隐私,无关他人,只属于自己

个人信息泄露


一个朋友在社群围观A、B两人对骂,结果到最后,A把B的个人信息、家庭地址、照片都放在群里了,还扬言说要把这些挂在社交网站上。不难想象,也许等待B的,将是无尽的骚扰电话和精神折磨


实际上,避免隐私泄露的解决办法也简单,就是从现代化的设备抽离开,可试问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归隐山林,远离俗世”呢?我想,即使是普通人,这也是一种奢侈的幻想


所以,作者阿奇科·布希想要寻找一些避免持续曝光的方法,同时也希望大众重新审视“不被看见、不被发现和被人忽视”这些状态的价值所在


二、看不见≠不存在≠没有价值

精神分析专家D.W.温尼科特说:“把自己藏起来让人身心愉悦,但不被人找到又是一场灾难。”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问题的根本:我们害怕的并不是没有曝光,而是害怕变得没有价值,被人忽视。


我们小时候喜欢玩“捉迷藏”,而且乐此不疲,这展现了低年龄孩子对世界探索的一种能力,这一心理现象被儿童心理学家称为是“客体永久性”,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表现了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安全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这种能力逐渐减弱,不管是不被看见,还是看不见别人,都会让我们变得焦躁、难安,这促使我们迫切的想要曝光和被看见

《无隐私时代》:隐私,无关他人,只属于自己

去存在化

们似乎天生就不习惯消失,害怕失去掌控感,这源于我们内心缺失安全感,如果想要重新获得像小时候的那种“客体永久性”,必须正视不被看见这件事


首先,我们要知道“看不见≠不存在”。在自然界中,很多植物都会用“保护色”来隐藏自己,是生物具备的一种与所处环境融为一体的能力,借助视觉、嗅觉、声音或是形态上的变化,形成一种外在假象,让天敌不易察觉,但其实它还是在那里。也就是说,我们要明白,不被看见不等于不存在,同理,我们的存在,也不一定通过“被看见”来证明


换一种角度来说,一个人的价值,并不能通过刷好感度而提升,价值是通过能力、贡献来体现的,所以不能过分夸大“看见”的重要性


其次,要明确离开了,还会回来,即使不回来了,也不必担心。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要将与他人的连接、互动,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不要过分在意。这样的心意,看起来有些寡淡,但却可以让我们的人格更独立,在遇到事情时,能够泰然自若

《无隐私时代》:隐私,无关他人,只属于自己

走出别人的视野

最后,我们要尝试走出别人的视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很在意的人,很在意的事。比如,有段时间我就特别在意别人的批评,人家一提点什么意见,我就马上会反复琢磨,惴惴不安,甚至有时候面对那种不点名的批评,我也会先思考一下,是不是在说自己,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


事实上,唯一在意你昨天的人,只有你自己。大多数人更在意你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正视“不被看见”,学会释然,有错就改,无错自勉,小透明也有自身的价值。那么,如何适度隐藏自己,发挥价值呢?


三、关联,关注,关心

心理学家艾莉森·卡珀说:“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藏起来,我们需要进入精神世界中的私密空间,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审核。”在书中,作者阿奇科·布希给了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放下身份的执念,为自己做一次“水疗”;

(二)消失不是一种特权,是一种天赋;

(三)那些关心你的人,永远不会忽视你


如果我们完全沉浸在所处的环境中,就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和存在的微弱感,这种感受在海边、森林、草原中,尤为明显。当我们彻底将外在的一切刨除,全身心地融入环境时,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这可以称为是一种“去存在化”。

《无隐私时代》:隐私,无关他人,只属于自己

融入环境,感受世界


请尝试断网,把自己从社交软件中抽离,好好享受一次生活。阿奇科·布希告诫我们:当一个人学会更爱自己,更关注自己、保护自己的隐私时,才能更好地放下,然后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在读完《无隐私时代》我有特别深的感悟,与其去追求别人的目光,不如遵循心意,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一个人活得好与坏,并不在于别人看见了什么,而在于他自己真正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而这些是否有意义,这不是对“存在”的抹杀,而是具有思想深度的察觉。


况且,退一步来说,真正关注你的人,从来不会担心你走出视野,因为你永远存在于他/她的心里。不要刻意随波逐流,不要害怕被孤立,更不要让别人来决定我们的人生。在我们走出别人的视野那一刻,你会清楚地看到人生的轨迹,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感



往期优质内容推荐:

《高效学习法》:学知识卡片、思维导图,做懂得权衡、取舍的人

《社会风景的寓言》时代造就了第五代导演?什么推动了电影的发展

《柔软的刺猬》:学会掌控负面情绪,疗愈内心

《写作如此简单》:对写作而言,坚持是最高的门槛



我是书不白读,每天分享好书。愿你和我一起,书不白读,皆有所获!感谢遇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隐私   时代   盲区   客体   安全感   视野   在意   害怕   能力   价值   发现   环境   人生   作者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