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小孩》中,像朱朝阳这样孩子的“坏”,是成年人不负责的恶果

提到影视剧改编,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去年的热播剧《隐秘的角落》,截止目前豆瓣评分仍高达8.9分,这也让原著《坏小孩》和作者紫金陈大受关注。


其实,作者紫金陈作为知名推理小说作家,他的作品不是第一次被翻拍成电视剧了,早在2017年,就有《无证之罪》,而在《坏小孩》热播后,还有《长夜难明》,书名可能大家不熟悉,剧名是《沉默的真相》,也是大受好评,目前豆瓣评分9.2分

《坏小孩》中,像朱朝阳这样孩子的“坏”,是成年人不负责的恶果

《坏小孩》封面


在《坏小孩》这本小说没有拍成电视剧之前,并没有多少人关注,而热播后,大多数看剧的也都是冲着剧情,我自己也是这样,毕竟随着剧情的推进,每个人都更急迫地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而很少会去思考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而相比之下,书籍本身,因为没有画面感,减少了视觉冲击,增加了文字的魅力,会更引发人的思考,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注意到了很多前后呼应的点,但今天我想从“坏小孩”这个点来聊聊这本书。


一、“坏”小孩

与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不同,在紫金陈《坏小孩》的原著中,他将“坏”小孩这个主题贯穿在全书中。开篇就交代了“这三个小孩,一点都不善良”,紧扣书名。在后面的情节推进中,也可以看出这三个孩子确实很不简单,有着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成熟,遇事沉着冷静,看得很长远,最重要的是,年龄越小,反而心思越缜密。


比如普普很善于观察其他人的情绪,在朱朝阳去见过父亲以后,第一时间就觉察到他的不开心。相反,年龄大的丁浩,反而心思单纯,有什么就说什么,特别在第一次和张东升的“谈判”中,显得特别没有心机。


朱朝阳的话,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在听了普普的过往,以及和丁浩在孤儿院的遭遇后,他说:“成年人眼里,刚出生的婴儿到十几岁的学生,他们都一概视作小孩。几岁大的小孩当然很简单,撒的谎也很容易识破,可是到了十几岁,小孩已经不再单纯了,可是他们还是把小孩想象得很简单。”隐含的意思就是说,不能小看孩子,更不能小看他们,尤其是书中的结尾部分写得特别精彩。

《坏小孩》中,像朱朝阳这样孩子的“坏”,是成年人不负责的恶果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


在一系列事件的发酵中,朱朝阳开始计划给自己重新定位,从一个“杀人者”、辅助者,变成一个无辜受害者,这些改变主要是借助了他的日记,在最后也证明,他确实成功脱罪了,就连警察也相信了他日记里写的是真的。确实,孩子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其实,在阅读《坏小孩》的过程中,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在朱朝阳的心里,到底有没有把普普和丁浩作为朋友?所以,又回头看了他们的初见,我发现,其实朱朝阳从内心还是把他们作为伙伴的。

《坏小孩》中,像朱朝阳这样孩子的“坏”,是成年人不负责的恶果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


毕竟“朱朝阳平时在学校,一心用功读书,性格内向,几乎没有朋友,更没有能说心里话的人,”与其说,他把他们当成朋友,不如说他希望有朋友,毕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朱朝阳的生活,都让人感觉到“憋闷”和孤独。可到最后,为什么他又不得不舍弃自己最想要的“朋友”,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坏小孩”?我想是因为他想维护自己的“家”。


二、孩子是家庭的镜子,是父母的影子

不是孩子们想坏,而是社会和生活逼着他们变“坏”了。朱朝阳、普普、丁浩这些孩子的“坏”,深入挖掘的话,都是成年人坏的“恶果”。再直接点说,是受他们父母的影响,特别是在他们没有成年之前,父母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最大


不难发现,在《坏小孩》中,三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完整的家庭。普普和丁浩,从小就被冠上“杀人犯的小孩”这个名字,不被人接受,被亲人抛弃,就连孤儿院里同样被抛弃的孩子们,也不待见他们,欺负他们,这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手,将他们越推越远,远到看不到明天,所以他们才选择了逃跑,希望重新自己创造一个未来。


再说朱朝阳呢?看似还有“家”,其实只剩一个空壳,内在早已分崩瓦解


1、表面强势,内心孤独的母亲

朱朝阳的母亲,在丈夫出轨、离婚后,内心充满怨恨,恨丈夫的花心,也恨自己的无能,所以把孩子作为了最后的依靠。希望朱朝阳能好好学习,有出息,成为她的骄傲,以此来抚慰被丈夫抛弃的心。


2、不作为的父亲

对于朱朝阳和他的妈妈,可能在最开始,父亲还有一些愧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朱晶晶的出生,他已经渐渐淡出了朱朝阳的生活,也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份父亲的责任需要承担。甚至怕女儿朱晶晶心理受到影响,不认朱朝阳,说他是“方叔叔的侄子”,可他却忘了朱朝阳也是一个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在《坏小孩》中,反复提及了钱、生活费、衣服……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可以实际上,这也从侧面透露出,孩子想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在心理层面上想要一个父亲。

《坏小孩》中,像朱朝阳这样孩子的“坏”,是成年人不负责的恶果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


事实上,朱晶晶的死,以及朱晶晶和朱朝阳的矛盾也都源于此。在阅读原著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两个孩子第一次见面时,朱晶晶是叫了朱朝阳“哥哥”的,所以在骨子里,朱晶晶也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女孩;而在杀死朱晶晶之前,她叫了他“哥哥”,向他求饶,朱朝阳那一刻也是心软了的,这是来自血缘的共鸣,他想认下这个妹妹,想作为一个哥哥的角色在朱晶晶的生命中存在,但朱晶晶后面的一句话却提醒了他,如果自己不杀死朱晶晶,她就会揭穿他的行为,而她也将一直成为他和父亲之间的阻碍。


两个家庭的矛盾,引发了两个孩子的矛盾,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没有这种矛盾的存在,那么他们俩的对立关系、相互怨恨也就都不存在了。


三、以此为鉴

2月28日,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个4岁的孩子,因为妈妈不让她离电视太近,结果开始生气砸花瓶。网络上引起热议,有人说该打,不教育不行;有人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说可能是遗传了父母一方的“火爆”脾气;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可我想说,作为父母,孩子有了这种行为的第一时间,不是去纠正、反思,而是去拍视频,这样做,不说对不对,真的好吗?

《坏小孩》中,像朱朝阳这样孩子的“坏”,是成年人不负责的恶果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


“你们也许看到我杀人,觉得我很坏,我很歹毒。其实我有不得已的苦衷。”这段话是张东升的自白,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他的自白,也是所有人的自白,是书中孩子们的呐喊,他们试图以此来告诉我们,变成最终这样是有原因的。


《坏小孩》中,有这样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普普第一次来“月经”的慌乱,一个是朱朝阳藏起来的“长高”秘籍。如果普普的妈妈没有出轨,她可能也会真的成为检票阿姨口中的“瓷娃娃”,被呵护着长大;如果朱朝阳的父亲没有在他的成长中“出走”,他就不用背着妈妈研究“如何长高”,可以和爸爸两个人一起去打篮球,一家人出去旅游,也会有人告诉他“不用着急长大,有爸爸保护你和妈妈”。


孩子们的“坏”让人心疼,但这也给大人们敲醒了警钟。孩子的“生-养-育”的每一环都值得关注,因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接收来自外界的反馈,大人们的一言一行都被看在眼里,整天玩手机的父母,很难教出爱读书的孩子。所以,身为大人,不能单纯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基础、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的心藏在隐秘的角落,要从小事开始,努力树立好榜样,做真正负责的父母



在文学作品中,孩子们的“坏”被夸大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坏”,可能就只是乱发脾气、砸东西的行为,如果开始不注意,那么到后面很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往期优质内容:

科学的教养方式是尊重孩子,不做孩子的老师,而是做孩子的父母

如果上学的时候读过这本书,你也可以成为尖子生了!

比起孩子们,成年人更需要“游戏”

如何过好这一生,你需要考虑好这三件事:成长、幸福和“黑莓酱”


我是书不白读,以上就是今天书籍内容的分享,感谢你的阅读!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你能和我一起,书不白读,皆有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紫金   孩子   恶果   原著   隐秘   成年人   角落   矛盾   内心   小孩   丈夫   父亲   父母   电视剧   妈妈   朋友   朱朝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