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问题,比无能为力更可怕的,是”看不清“自己

01

19岁的“小龙女”吴卓林宣布结婚了。

面对孩子的问题,比无能为力更可怕的,是”看不清“自己

从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报警抓母,网络认亲,再到现在的高调秀恩爱。成龙家“小龙女”故事犹如情节起伏的电影,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

她的母亲吴绮莉,当年在成龙的婚外情后,不顾对方反对,生下“小龙女”吴卓林。作为单亲母亲,吴绮莉尽可能要让她享受最好的生活。她在吴卓林9岁的时候,还抱着孩子上厕所。同时,吴绮莉对小龙女的严厉管教,也达到了“病态”的程度。她曾向媒体自述,要求孩子晚上11点必须睡觉。如果过了时间,催了好几遍都不睡觉,她就不让孩子睡了,反而让她不断地写‘我不睡’.....吴绮莉会在一旁监督,只要孩子停下来就打……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5点多......

极度溺爱混杂着极度苛责的管教的双重作用下,原本乖乖牌的“小龙女”在15岁之后,性情大变,不断挑战母亲的底线。母女二人甚至闹上警局,大打出手。这个特殊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所以吴卓林模仿和交流的对象,更多的是来自母亲吴绮莉。

吴绮莉自己,也是一个苦命人,她从小父母离异,由母亲郑黎明将她养大。郑黎明是房地产女强人,事业成功,性格十分强势。她从小就对吴绮莉进行语言暴力,动辄打骂。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吴绮莉,怎么可能懂得爱是什么呢?家族中父亲角色的缺失,让吴绮莉最终变成了另一个翻版的母亲。吴绮莉与女儿的关系,几乎就是她和母亲郑黎明关系的翻版。

面对孩子的问题,比无能为力更可怕的,是”看不清“自己

02

《三联生活周刊》曾撰文指出,一些实证研究显示,与儿时被父母接受或感受到父母温暖的个体相比,儿时受到父母拒绝或攻击性反应的人,在为人父母之后通常对孩子的需求和信号不敏感,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观点,并且常会因为孩子的哭闹等焦虑信号体验到压力和威胁,进一步采取体罚等严厉管教的行为。于是,一些抚养方式会像遗传一样呈现代际的延续。

能否给孩子真正的爱,如何让孩子学会爱,这不是天性而是需要学习的能力。没有自我觉知和自我学习,内心对爱的渴求,外在对爱患得换失,就会像基因一样,代代相传。

如何在一段家庭关系中,“看见”孩子的情绪黑洞,化解孩子的焦虑?如何弄清楚孩子哭闹、便秘、厌食、行为异常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也许解决的方案只有一个,就是来自

英国医学博士布拉夫曼的方法:与不开心的孩子,聊聊内心的冲突。布拉夫曼博士通过50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解读儿童与青少年隐藏的心理焦虑,把自己的经验汇聚成一本书《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与不开心的孩子聊聊内心冲突》

面对孩子的问题,比无能为力更可怕的,是”看不清“自己

03

作者布拉夫曼博士认为,成熟的父母,不会着急先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先去觉察与处理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理解,那么他们就会通过身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焦虑。书中给出了24个典型案例,孩子们会用自己身体的不适,表达自己对父母负面情绪的无法承受之重。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个给我我印象最深的案例。

六岁的漂亮女孩多罗西,近期出现了便秘问题。布拉夫曼博士通过与保罗的母亲D女士谈话得知,除了多罗西之外,D女士还有1个4个月大的小女儿;母亲本人也一直有暴饮暴食的习惯。多罗西父母家族里的长辈对定时排便很看重,她和丈夫反而对定时排泄不以为然。面对多罗西的便秘问题,她和丈夫也有着意见分歧。丈夫坚持认为孩子应该坚持尝试,但是母亲则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放弃就好,因为便秘肯定像“生孩子那样疼”。而且布拉夫曼博士发现,母亲似乎在通过多罗西的生病症状,与医生取得联系,她真的很喜欢与医生聊天。

在与小患者的沟通中,布拉夫曼博士不仅会用平等的态度交流,也会让孩子们随心所欲的画画。从中得到孩子的真实感受,并“翻译”给他们的父母听。比如多罗西,就画了如下的画面:

面对孩子的问题,比无能为力更可怕的,是”看不清“自己

第一幅图,多罗西画出一只靠近下水道井盖的忍者神龟。第二幅图,她有画出了下水道里面湿漉漉、黑漆漆的画面。通过画面,布拉夫曼博士认为多罗西存在着模糊的焦虑。因为她的潜意识里,里面的动物代表着怀孕,而下水道井盖的变大代表胎儿的生长。多罗西害怕排便,有可能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会“生”出什么东西。多罗西也肯定了博士的猜测。

这次见面之后,多罗西的便秘不药而愈了,布拉夫曼博士也再没见过他们母女俩。但是之后的时间里,多罗西还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去求助于儿科保健医生。D女士也因为无法控制饮食,而不得不做了颌骨扎线手术。

通过这个案例,布拉夫曼博士认为多罗西的便秘症状,主要是因为母亲无法很好地控制摄入和排出食物的平衡而引起的。孩子的画作,流露出自己模糊的焦虑。做为母亲的D女士,拒绝了心理咨询和治疗,也没有让女儿多罗西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母亲和女儿,都丧失了一次让自己“重获新生”的机会。如果母亲通过心理治疗手段,治愈了自己暴饮暴食的外在症状,那么多罗西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04

为什么心理学家总是强调重视父母的行为和思想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所有人的心魔都是在儿时种下的。年轻的新手父母,或许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但每个人都有关于童年的记忆。翻开各种各样的关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的公众号,谈到孩子们的教育,人们最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原生家庭”。经验的复制与实践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而经验是如何习得的?首要途径就是通过观察、模仿自父母或照顾自己的人得来的。

面对孩子的问题,比无能为力更可怕的,是”看不清“自己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试着回想以下:你曾对孩子脱口而出的话,你对孩子的行为下意识做出的反应,会让你猛然想起这是父母对自己说过的或做过的。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提出,“儿童时与父母交往的经历使个体形成了有关自我与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这种模型将成为个性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内部工作模型的“指导”下,人们即使在成为父母前也已经“知道”学习其父母的角色,存在着一种扮演其父母角色并重复自己儿童经历的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看见孩子,真的就是看见了自己。要牢记一点,你的孩子,本质上就是你的翻版。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问题,先不要给予解决,而是要自省,是否是自己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引发了孩子的连锁反应。

“孩子可能会忘记你曾经讲过的话,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曾带给他们的感受。”共勉。

面对孩子的问题,比无能为力更可怕的,是”看不清“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成龙   孩子   暴饮暴食   翻版   小龙女   儿时   焦虑   无能为力   症状   女士   角色   父母   母亲   博士   经验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