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焦虑抹去孩子的笑容:远离焦虑,只需6个步骤

英国国家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师、布拉夫曼博士在其儿童心理学著作《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与不开心的孩子聊聊内心冲突》,分享了一个九岁男孩安德鲁的故事。

别让焦虑抹去孩子的笑容:远离焦虑,只需6个步骤

安德鲁的症状是大便失禁,并且这个问题已经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带男孩看过好多医生,也接受了一些心理咨询。但是不论外部怎样介入治疗,男孩的症状没有一丝好转,只好转诊到经验丰富的布拉夫曼博士这里。

博士通过和父母的交谈,了解到安德鲁和三年前去世的爷爷的感情深厚。当博士问安德鲁对爷爷去世的感觉时,他的回答让父母十分惊讶。安德鲁说他非常悲伤,而他的父母却觉得孩子对爷爷的去世毫无感觉。这个时候,安德鲁的妈妈才发现孩子的症状就是从爷爷去世那时候开始的。而父母的漠不关心,让孩子感到焦虑继而身体出现了症状。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孩子太小,消化不了负面情绪很正常,等长大就好了!“但是,结果真的如此吗?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的压力反应机制过于亢奋,他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打击后很容易就会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更有有调查表明,很多患有焦虑症的成年人在找医生咨询时,都会自述他们的症状始于儿童期。没有经过治疗的焦虑不但不会自愈,状况还会恶化,甚至对一些身体功能还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成人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在大幅上升,一半以上的儿童有过校园暴力的经历,而在英国,每年有17000名儿童因为行为不良被逐出校门。更有数据显示,英国有大约4万名儿童在服用抗抑郁药物。

别让焦虑抹去孩子的笑容:远离焦虑,只需6个步骤

丘吉尔也同抑郁症战斗了一辈子

而根据《柳叶刀》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

如今,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各种心理疾病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我们身边也许会有这样表现的孩子:性格要强,但是完美主义严重,一点小挫折就能让他们情绪失控;总是忧心忡忡自己的表现无法获得别人的赞赏,宁愿放弃也不愿参加活动;为未来的事情担心,对自己也没有信心。更有甚者,甚至厌学逃学,自我放逐。

如果孩子有了这些表现,那么他们内心,也许正在遭受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的侵蚀,痛苦不堪。

那么,究竟大脑为何会产生焦虑情绪?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焦虑产生的生物学根源

经过上亿年的衍化,人类的大脑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爬行动物脑(掌管生理功能的“基础脑”)、哺乳动物脑(也叫情绪脑)和高级人类脑(也称作前额叶),这是我们人类区别其他动物最显著的部分。

其中哺乳动物脑,它主要负责我们的情绪,如愤怒、恐惧、分离焦虑等。华盛顿州立大学动物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雅克·潘克塞普教授就认为,“这些情绪系统及其伴随的行为在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而且,只要刺激哺乳动物低级脑中的特定区域就可以激活这些系统和行为”。

在漫长的时光里,人类婴儿在演化成为一出生就具有了愤怒、恐惧和分离焦虑的“情感模式”。正是有了这些模式,婴儿才能够躲避自然危险、对外界环境采取自发地措施进行反应,这也是人类能够生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但是婴儿大脑中的本能反应,让他们在面对复杂外界环境时还会诱发负面情绪。

比如父母上班与孩子分开会出发焦虑;监护人给孩子被动穿衣会让他们产生愤怒;高分贝的声音会让孩子感到莫名恐惧。这是人体的本能反应。因为孩子的前额叶还没有发展成熟,无法用理智让自己冷静。

二、如何更好地缓解儿童焦虑?

介绍完了儿童焦虑的主要形成原因,下面,我就结合美国著名的临床精神医学博士塔玛·琼斯基《让孩子远离焦虑》一书,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缓解孩子的焦虑症状。

别让焦虑抹去孩子的笑容:远离焦虑,只需6个步骤

1. 理解孩子的感觉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虽然做为父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孩子的焦虑。但切记不要试图告诉他们不要焦虑,或者反复强调不要焦虑。这样做非但没有意义,而且起到了“关注即强化”的反作用力,可能孩子会更感焦虑。

我们要做的,是试着从他们的感觉出发,用语句表达孩子的感受,认同并接纳他们的所思所想。

表达儿童感觉的语句

·这让你很难过。

·你已经很努力了,这对你不公平。

·在你的思维被烦事占据的时候,你会被情绪扰乱,什么事都做不成。

·每件事看上去都很难。

别让焦虑抹去孩子的笑容:远离焦虑,只需6个步骤

2. 给焦虑大脑重贴标签

由于孩子的阅历和年龄限制,他们可能分不清焦虑与其他想法的区别。比较棘手的是,焦虑的产生并非来自具体的事物,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打败它。焦虑更像是大脑想象中的危险,尽管我们忧虑的事情往往不会发生。

如何帮助孩子将焦虑具象化?父母可以通过给焦虑起名字,诸如“大脑虫”、“恐慌先生”、“留心小姐”等,让孩子区分焦虑和其他想法。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赋予焦虑声音并挖苦他们的不堪一击或嘲笑焦虑,让孩子更加自信。

别让焦虑抹去孩子的笑容:远离焦虑,只需6个步骤

3. 启用第二反应

帮助孩子重新认识是至关重要的。让孩子说出自己真正感到焦虑的关键点,并且对其提出质疑后,用理性和客观的第二反应来应对。

别让焦虑抹去孩子的笑容:远离焦虑,只需6个步骤

4. 关掉身体的警报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当他们被焦虑所摆布时,身体就会自动进入焦虑状态。孩子处在焦虑中而不自知,并且阻止他们进行理性地思考。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利用腹式呼吸将心念关注于当下,以此摆脱脑中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握着他们的首,进入到呼吸一致的状态。而对于较大一些的孩子,父母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数数,吸入叔1、2,呼出数1、2……不要停顿。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切记不要着急,也不要逼着他们马上进入放松状态。而是要帮助孩子,让事情都慢下来,一切焦虑都会消失不见。

别让焦虑抹去孩子的笑容:远离焦虑,只需6个步骤

5.让孩子自己做主

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跨学科研究专家约翰•瑞迪教授的著作,《运动改造大脑》中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因为装修压力过大,而酗酒无度的妈妈,在约翰•瑞迪的建议下,成功通过跳绳,这个简单的运动,戒了酒,并带着三个孩子完成了装修。

为什么跳绳会所以有效?因为它简单易操作,让这位母亲重获掌控感和自信心。

这也是我们要对焦虑的孩子要做的:让他们在焦虑来临时,保持忙碌状态,听从自己内心做自己中意的事情。体育活动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它会让孩子长时间保持专注。需要注意的是,静坐等活动对此改善不大,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更容易胡思乱想。

别让焦虑抹去孩子的笑容:远离焦虑,只需6个步骤

6.鼓励

鼓励的目的是通过肯定的话语,帮助孩子更积极自信地面对焦虑。也可以利用物质奖励,让孩子提高应对焦虑的积极性。

跟孩子交流时,一定要指向明确,比如说“你待在床上时需要努力克服恐惧…如果5天后,你顺利地达到了目标,有什么想吃的吗?”远胜过“如果你上床休息,并且在接下来5个晚上不大喊大叫,我就给你买一个新娃娃。”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通过正向引导和肯定的话语,让孩子们更积极自信地面对焦虑。

别让焦虑抹去孩子的笑容:远离焦虑,只需6个步骤

简而言之,虽然儿童焦虑的的产生原因,也有遗传因素和看护经历等多方作用的结果。但是有研究表明,在面对感到情绪失控、焦虑的孩子时,父母和看护人的应对行为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是我们成人唯一可以习得,并通过言传身教缓解孩子焦虑的最好方式。

大人们要坚持地与孩子进行情感的互动和交流,孩子们的前额叶才会成熟。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就可以学会慢慢控制紧张情绪,缓解焦虑。

别让焦虑抹去孩子的笑容:远离焦虑,只需6个步骤

三、总结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公务员,一天在剧院悠闲看剧时,忽然打了一个喷嚏,不小心把唾沫喷到将军身上了。

小公务员变得焦虑不已,反复郑重地给将军道歉。将军从不以为然,到最后被饭得勃然大怒。结局就是小公务员竟然被吓死了。

故事虽有些极端,但揭示出了焦虑情绪对成人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更不用提心智未全的孩子们了。

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面对孩子的焦虑症状,我们的态度也应该如此。如果可能,尽早引导孩子走出焦虑。不过,只要我们观察到了孩子的焦虑并帮助他们改善,那么多迟也都不晚。

希望每一个曾被焦虑困扰的孩子,都能重拾笑靥。

别让焦虑抹去孩子的笑容:远离焦虑,只需6个步骤

我是漫风点点,关注我,一起成长为更好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焦虑   额叶   孩子   哺乳动物   英国   症状   爷爷   大脑   步骤   公务员   笑容   情绪   父母   博士   人类   感觉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