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了解儿童敏感期,做优秀爸妈!

如果你是一名厨师,在尝过一道美味佳肴后,是否特别想知道正宗配方是什么,借此复制这道佳肴?如果你是一名工程师,在到手一台新机器后,是否想马上查阅说明来弄清楚这台机器的功能和构造?

每一个人,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总是想有操作手册或者指南,可以让我们更快入门或者掌握ta。

但是初为父母,在面对一个出厂设置未知、属性未知的小婴儿时,而且没有任何说明书的情况下,都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有多少爸爸妈妈,备孕前后看了N多书、N+1个专家讲堂,指导起别人头头是道,但是面对自己的娃,却有原地爆炸的感觉呢?

又有多少爸爸妈妈,一路摸爬滚打、磕磕绊绊下来,才发现当时孩子的执拗表现,父母如临大敌的戒备,仅仅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崭新节点呢?

无知,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了解儿童敏感期,做优秀爸妈!

恭喜你,现在终于有一份《孩子使用说明书》,供父母们借鉴参考了!

它就是由留美早教专家李芷怡撰写的《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与一般埋首于故纸堆的所谓专家不同的是,李芷怡在去美国深造之前,曾从在国内的北上广地区,从事过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执教工作。因为深感自身理论学习的不足,她又毅然决定去美国进修教育学,并且纽约、洛杉矶等几大城市教师培训工作,并为他人提供育儿咨询和指导工作。不仅如此,她还是2个孩子的妈妈。

独特的个人经历,让这本《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既有理论干货,又有案例指导,方便父母们学习、实践。

无知,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了解儿童敏感期,做优秀爸妈!

那么,什么是儿童的敏感期呢?为什么要重视孩子们的敏感期呢?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儿童敏感期的前生今世

提起儿童敏感期,我们就必须先介绍一位20世纪初最伟大的女性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

无知,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了解儿童敏感期,做优秀爸妈!

1951年,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伦敦史密斯菲尔德学校和孩子们在一起

蒙台梭利继承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对于儿童的独立性的思考,发展出了对于儿童精神成长的理论研究。

在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荷兰科学家雨果·德弗里斯发现,蝴蝶幼虫必须啃食娇嫩的叶子为食。但当蝴蝶幼虫破壳而出时,它们会依靠对光线的敏感度,而找到蝴蝶妈妈为它们准备的嫩叶芽。

依靠对光线的感知,幼虫慢慢地爬上树梢,并找到了在枝头的嫩叶芽生命初期最渴求的嫩叶芽。

有趣的是,当幼虫成长为大一点的虫子,可以吃绿叶纤维比较粗糙的事物时,它们对于光线的敏感性,就奇迹般地消失了。

德弗里斯就把蝴蝶幼虫这个生物出生时期的特点,称为敏感期。蒙特梭利就借用了生物学上的这个概念,来阐述幼儿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并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被外部环境所激发的,而是受到儿童敏感期的本本能来引导的。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都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他们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期都是这种“内在生命”自然展开的结果。

无知,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了解儿童敏感期,做优秀爸妈!

当他们准备好要获取语言时,也就是进入到了语言敏感期,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吸收在周围环境里听到的话语;当他们准备好要用双腿学习走路时,他们也会自然地喜欢蹒跚学步,永远不知疲倦。

简单点说,什么是敏感期呢?《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书中是这样定义的:

敏感期,是指孩子在0-6岁期间的某些阶段,会由于内在的发展需要对外在的刺激感到敏感,从而努力从环境中吸收、学习,以满足成长的需要。

二、儿童敏感期的重要性

每对夫妻在拥有孩子之前,都会畅想过自己宝贝的样子。他们应该听话、守规矩、讲礼貌、热爱学习。但是等我们真正开启育儿模式,才发现孩子们的表现与我们的期望值背道而驰。

我们总是很困惑:

孩子为什么爱吃手?

孩子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当你捡起来又再扔掉?

孩子们为什么突然变得骂人、打人、无理取闹?

面对这些情况,父母究竟应该鼓励他们,还是阻止他们?

其实,上述这些行为都可能预示0-6岁的宝宝,进入到了某一阶段的敏感期。

很多父母,如果孩子的敏感期不甚了解,就很容易陷入固有思维,忽视他们某个阶段的特殊表现,认为是孩子故意和家长作对。这就错失了利用敏感期挖掘孩子潜能的最佳阶段。

如果我们忽视甚至遏制孩子敏感期的发展,孩子们的“精神胚胎”就无法得到充分发展。这些“问题”孩子就会再青春期时用叛逆的形式反抗父母。

如果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平稳渡过敏感期,那么他们的心智水平就会上升到一个圈新的层面,并为进入下一个敏感期做准备。

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敏感期一旦过去就无法追回。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如果能抓住孩子的敏感期,给他们提供便利条件助其成长,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尤为重要。

无知,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了解儿童敏感期,做优秀爸妈!

三、如何利用儿童敏感期引导孩子?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将0-6岁分成5个阶段,分别是0-2.5岁,2.5-3岁,3-4岁,4-5岁,5-6岁。

这是根据蒙台梭利对儿童地观察和研究,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0-6岁、6-12岁、12-18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0-6岁的幼儿阶段。

在幼儿阶段里,0-3岁的幼儿前期,被认为是儿童身心各种能力发展的奠基时期。所以我下面就根据书的内容,梳理一下0-2.5岁、2.5岁-3岁的敏感期特点和父母如何引导的相关内容。

1.0-2.5岁

视觉敏感期:

在所有感官中,视觉是最先发育的。但是刚出生的宝宝,视力发展并不完善,在视觉敏感期到来时,他们会对黑白相间、明暗反差很大的图案感兴趣。

父母如何引导:

父母需要多给宝宝们准备符合他们口味的的东西比如黑白图片、人物肖像画、黑白图片等。

听觉敏感期:

对于进入听觉敏感期的宝宝来说,周边环境并不是越静越好。也不要故意嗲声嗲气地和孩子说话。

父母如何引导:父母可以引入一些“噪音”,比如发声玩具等,锻炼他们的听力,但要注意适度。父母在和孩子说话时,也要注意语音语调,尽量用清晰、缓慢、重复、简短的语言和他们沟通。

口腔敏感期:

在口腔敏感期来临时,孩子们会用口腔来探索、认识这个世界。他们吃手、抓咬一切能拿到嘴边的东西。小宝宝咬人,可能时为了缓解不适;稍大一点的孩子咬人,可能是想表达情绪,比如喜欢、高兴等。

父母如何引导:

父母不要阻止孩子吃手或者咬东西,更好的方式是不打扰,但是提供安全、卫生的探索工具。当孩子咬人时,也要视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无知,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了解儿童敏感期,做优秀爸妈!

手的敏感期:

口腔敏感期后期,手的敏感期就来临了。儿童是用手来感知世界的。剥夺他用手的自由,也就剥夺了他认识世界的机会。

父母如何引导:

父母要为孩子提供更大、更安全的探索空间,让孩子可以通过抓、捏等练习手的灵敏度。当孩子打人时,要给予关注和爱。

行走敏感期:

进入到这一敏感器,孩子们会对“行走”这件事情无比热爱,不知疲倦。他们喜欢上下坡、爬楼梯,不喜欢大人过多的干预。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学步是个缓慢的过程,但是注意不要让ta使用学步车。

语言敏感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特别喜欢重复别人的话,也会变得爱骂人,抢着接电话,这都是他们在体会语言的力量。

父母如何引导:

父母不要挑剔,指责孩子喜欢重复大人的话。但是当孩子再说脏话时,不要过度关注,反而要冷处理,并且用一些更好的词汇扩充孩子的词汇库。

渴望爱的敏感期:

0-2.5岁的宝宝,对爱的感知能力很强,他们会从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读懂你的心意。

父母如何引导:

在这个夹断,要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让他们拥有安全感。父母表现爱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学会爱别人,可以表达自己的爱。

无知,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了解儿童敏感期,做优秀爸妈!

2.2.5-3岁

自我意识敏感期:

孩子会把“我”挂在嘴边,喜欢与大人对着干,用“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基于这些变化,孩子们会变得不懂分享,让人感觉特别“霸道”。

父母如何引导:

父母要懂得,孩子是有自己的意志的,可以对自己的物品享有决定权。我们要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帮助孩子们发展自我意识。

空间敏感期:

孩子们会变得喜欢扔东西,爬上趴下,钻到小空间里,把物体垒高等。

父母如何引导:

父母对待孩子的“恶作剧”,要耐心地给与自由,让他们尽情探索。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知不同的空间,透过感知而建立空间的概念。

无知,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了解儿童敏感期,做优秀爸妈!

秩序敏感期:

儿童在秩序敏感期,会要求外在秩序和内在秩序保持一致。比如开门前,客人必须先按门铃,主人才能开门。一旦不按照顺序办事,孩子就会大哭大闹。

父母如何引导:

父母问清楚孩子哭闹的原因,尽可能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做。比如孩子想把物品归位,或者想重新开始,父母要支持他们。与此同时,父母也要提供有序的生活环境。

模仿敏感期:

到了这一阶段,孩子们会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

父母如何引导:

父母要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给与更多的耐心和自由。

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宝贝们会对细小事物特别感兴趣,比如一颗种子、一块石头、一片瓜子壳,都会让孩子流连不已。

父母如何引导:

大人们最好不要以卫生问题阻碍孩子,反而要让他们多多观察,养成专注地好习惯。

无知,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了解儿童敏感期,做优秀爸妈!

四、爱孩子,更要懂得如何爱孩子

童年,这段总是被给予天真烂漫色彩的漫长未成年阶段,其实远远比成人们的想象来得更加艰辛。

经过了千百万年的衍化,人类可以做出改变世界的举动和自身的能力上所能发挥的潜力,远远超出任何预言家的想象。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也并非只是年龄和身体的跨度。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的跨越,不是一条直线的延长那么简单,而是从幼虫蜕变为蝴蝶的质变。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文字:“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无知,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了解儿童敏感期,做优秀爸妈!

对待教育,不管父母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大部分时候,我们所能付出的,只有自己的时间和耐心,怀抱深沉爱意地等待。等待孩子们小小的身影,摆脱自己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走过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好奇,接近自己童年的那个原点。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爸爸、妈妈的签名都是“做父母是一种修行”。是啊,为人父母真实甜蜜的负担。家长们想要凭借自己“过来人”的经验,引导那些用着明亮眼睛的孩子们,涉险越过层层叠叠的沙漠、礁石、沼泽,守护他们又要尽量少干涉,这绝不是件轻松的事。

感谢李芷怡撰写的《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这本书,因为它让我在茫茫的教育路上,总算抓住了点光亮,成为一个不那么焦虑的母亲。

每个父母都需要这份《孩子使用说明书》,那么,你呢?

无知,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了解儿童敏感期,做优秀爸妈!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学会之后,你的人生会有什么不同?

《海蒂和爷爷》:失职的爸爸,是如何将健康的女儿“养”瘫痪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敏感   儿童   孩子   幼虫   嫩叶   无知   幼儿   蝴蝶   父母   阶段   东西   语言   妈妈   优秀   宝宝   指南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