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母亲:哪有什么“为母则刚”,还不都是咬牙硬抗

01 “消失”的母亲

她站在桥上,散着头发,入神地盯着桥下的水流。

身旁孩子哭得更大声了,盖过了大风的呼呼作响。

她软了身子,把旁边的孩子们搂在怀里,试图安抚他们,却毫无效果。

要么回去吧?她和自己说,尽管下了千万次决心,但还是舍不得。

但很快她有坚定起来:回去也没有用,没人懂我,更不会帮我,不如,就这样吧……

抱歉各位,上面只是我个人的猜想。因为同是孩子的母亲,我实在无法想象到底是怎样的绝望,才能击垮一个三个小孩的母亲。

如果只是残酷想象,我们可以将其抛之脑后。但是事实永远比想象残忍,之后的结局,可能各位也知道了。

“四川米易一母亲带3孩子跳河溺亡”,残酷的结局,背后的真相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消失”的母亲:哪有什么“为母则刚”,还不都是咬牙硬抗

死者的丈夫常年在外跑运输无法归家,只有死者一人照顾三个年幼体弱的孩子。经年累月积攒的精神压力,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人心寒的是很多看似“正义”的网友评论:

“是自己死太孤单害怕吗?别人控制不了,就无情地让孩子殉葬?”

“个人的选择而已,不值得同情,只是为孩子惋惜”

“虎毒不食子,禽兽不如!”

但更多的妈妈们,都在留言中为死者辩护:

“生活多绝望,一般也不会放弃生的希望。这个妈妈也许有抑郁症,若是一个人带三娃,抑郁症是跑不了了”

“我以前以为生孩子怎么会跳楼呢现在我自己当妈妈了想起月子期间情绪真的很差动不动流泪。觉得生活没意思。如果当初没有调节过来我可能也这样了。”

产后抑郁,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02 “我生了他,但又想杀了他”

突然想起之前看过一位产后抑郁的妈妈的回忆,她在宝宝在几个月大的时候,给他洗澡,“有两次想着松开手淹死他,脑子里还在想理论上水位多深,他会被淹死,如果他死了,我会选择怎样的死法……”

产后抑郁与一般抑郁症的本质类似,但是它与其他的抑郁症不同,产后抑郁导致的自杀往往还包括杀死婴儿,心理学上称之为“扩大性自杀”。

试想一下,母亲刚生产完,她们与孩子在心理上尚未分开,自杀时杀死孩子,往往是因为母亲不忍心把孩子独自留在这个世界上“承受痛苦”。

更加触目惊心的,是因为妈妈产后抑郁导致的悲剧不断重演。

杭州90后妈妈在急诊室门口大喊"救我"后失踪。

重庆年轻妈妈,抱不满百天孩子跳楼坠亡。

济南一妈妈服药自杀,连带9个月大的孩子也被喂药身亡。

湘潭妈妈,抱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从13楼跳楼身亡。

“消失”的母亲:哪有什么“为母则刚”,还不都是咬牙硬抗

看后令人唏嘘。可是在网上如水的评论中,依旧看到了这样刺眼的字眼:女人生孩子不是天经地义吗?哪有这么娇气?现代人就是太矫情了!

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人性的角度来讲:这不叫矫情、娇气,因为你根本无法体会一个女人初为人母的痛苦。

对于一个新手妈妈而言,她根本无觉可睡!因为新生儿胃容量小,2-3小时就喂一次。

母乳喂养的妈妈自动设定了每2小时或3小时一喂的闹钟。喂完奶之后,为了促进泌乳,还常常需要用吸奶器挤出多余的,全程下来30多分钟都算块的。这还算是顺利的,要是碰上乳头被咬破,那简直是生无可恋。

如果你不用母乳喂养,事情就会简单得多吗? 那你是在太单纯了。半夜起来兑水、冲奶粉、喂奶瓶、刷奶瓶、消毒奶瓶、拍奶嗝,哪一套忙乎下来不得一个多点?当你刚收拾完将将睡去,旁边的宝宝就又哭醒了,上面的步骤再重复无数次。

人们眼中拥有丰富物质条件的女明星,也无法摆脱母乳闹钟的噩梦。

被大家艳羡婚姻美满的“仙靓组合”的袁咏仪,也曾经遭受过产后抑郁的折磨。

她自爆生完孩子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自己妈妈提着菜回来,她看一眼就哭了。

“消失”的母亲:哪有什么“为母则刚”,还不都是咬牙硬抗

长期休息不好,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会不稳定,更何况一个虚弱的母亲?自然而然,妈妈们要么一个人坐着默默的流泪,要么就负面情绪爆棚,无法排遣。

最可怕的是,周围的人还会动辄进行道德绑架,指手画脚。

小孩就穿这么少/多啊,这万一冷着/热着怎么办?

怎么还用安抚奶嘴啊,我们以前都是抱睡的,你们年轻人就是怕累!

不能用纸尿裤啊,会红屁屁的,用尿布换呗,还省钱!

“消失”的母亲:哪有什么“为母则刚”,还不都是咬牙硬抗

从我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讲,缺觉、劳累并不恐怖,真正恐怖的,是你完全被另外一个生命束缚住,而且远远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

这个时候,脆弱的母亲,只能内向攻击自己,他们会对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产后抑郁的情况就越发常见了。

研究表明,产后抑郁通常在6周内发病,抑郁时,间在3~6个月,或者1~2年不等。

产后抑郁导致的自杀死亡率在15%~25%,而生二胎后则有20%~30%的复发率。

大概有50%~80%的女性,在分娩后的3~7天开始出现情绪不稳定、失眠、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痛、易发怒、苦恼等情况,大多能在产后10~14天缓解, 这主要是受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的影响。

产后抑郁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沉沮丧,精力、体力不支,疲惫而无力照顾婴儿,哭泣、忧伤、极度焦虑,后悔自责,强烈的无助感、孤独感,严重的甚至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出现幻觉妄想,产生自杀或杀婴的想法或行为。

我国对产后抑郁发病关注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事情。

2014 年的《产后抑郁防治指南的专家共识》笼统地概括为:「我国的患病率为 1.1%~52.1%,平均 14.7%,与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 10%~15% 的患病率基本一致。」

据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2017年的统计显示:

在中国,有50~70%的女性,都会在生产后出现抑郁倾向,而最终发展成产后抑郁症的几率约在10~15%。

也有相关的调查显示,在中国,觉得自己有产后抑郁情绪的产妇多达80%。

因为工业化进程的影响,西方对于此类抑郁的研究,起步较早。

1968年英国,精神病学专家布莱斯·皮特在杂志《英国心理治疗》(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上,首次提出了产后抑郁症这一概念。

围产期抑郁是妊娠期及产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首次发作后大约半数以上会在未来 5 年内再次发作,有 1/3 的患者甚至在 1 年内再次发作。

经典产科学著作《产科学:正常和异常妊娠》第 7 版中的数据显示,深度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女性(12.0%)几乎是男性(6.6%)的两倍,女性抑郁的一个明显峰值就是生育期间。

在美国,死于自杀的孕产妇甚至超过了死于产科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病等产科并发症的孕产妇。

美国妇产科学会曾提醒,大约 7 个产妇中就有一个会遭遇抑郁症的困扰。超过一半的妈妈会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虽然达不到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却同样令新妈妈们痛苦不堪。

而在中国,随着产妇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大众才把视线聚焦到这个“消失”母亲的幕后黑手,产后抑郁上来。

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制定的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大家可以参考如下(在产后2周内出现下列症状的5条或5条以上):

1. 情绪抑郁

2. 对全部或大多数活动明显地缺乏兴趣或愉悦

3. 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

4. 失眠或睡眠过度。

5. 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

6. 疲劳或乏力。

7. 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

8. 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

9. 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

03.如何驯服心中“黑狗”?

在疾病面前,终生平等。

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也曾患过抑郁症。他曾经说过:“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从此,”黑狗“变成了抑郁症的代名词。

“消失”的母亲:哪有什么“为母则刚”,还不都是咬牙硬抗

但是,丘吉尔也鼓励人们:“要是“黑狗”开始咬你,千万不要置之不理,要是严重的征象已持续了数周,而且还有自杀念头的话,那就赶快去看医生。”

既然产后抑郁本质上和其他抑郁症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用“战胜”抑郁症的方法来对待它们。

澳洲插画家、设计师马修·约翰斯通,和他的妻子安斯利·约翰斯通,共同创作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我有一只叫抑郁症的黑狗》,从自己多年对抗抑郁症的经验出发,和我们分享如何与这只黑狗相处,并且慢慢摆脱它的方法。

“消失”的母亲:哪有什么“为母则刚”,还不都是咬牙硬抗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有了抑郁症状的妈妈,建议你读一读;如果你的家人和朋友,正在被抑郁所困扰,你更要读一读它。

“消失”的母亲:哪有什么“为母则刚”,还不都是咬牙硬抗

下面,我就根据本书内容,结合现有,和大家分享一些驯服黑狗的方法。

1. 放下心理负担,接受专业治疗。

如果抑郁症状一直持续,并且严重干扰到你的工作和生活。建议先去医院进行检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专业治疗和疏导。

抑郁症其实和感冒发烧一样,都是疾病的一种。对中重度的病人,因为抑郁症容易复发,所以坚持服药是有效的处理方式。

对于轻度的患者,还可以采取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2. 需求外部的情感支持,与密友和家人坦诚相待。

国人处于好面子或者讳疾忌医的心理,往往选择将“黑狗”的事情隐藏起来,以为自己可以消化、解决。

但是对于有抑郁症状或者罹患抑郁症的人来说,建立一个情感支持体系,选择可信赖的人加以倾诉,其实远比自己隐藏要好得多。

3. 学会自我放松、安定心神尤为重要。

“疲劳与压力是黑狗的食粮,你越是压力大,它就叫得越凶。”

为什么很多新手妈妈会在产后出现抑郁症状?究其原因,就是无法得到充足睡眠与休息。

所以,学会适度休息就很重要了。如果身体状况不允许,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做瑜伽或者冥想。做瑜伽和冥想最大的好处,除了放松身心,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觉察当下,不被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

4. 尝试让自己动起来。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临床精神病医生约翰•瑞迪的书《运动改造大脑》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大脑中约80%的信号是由两种神经递质传送出去的:谷氨酸盐和γ-氨基丁酸。前者刺激神经冲动,后者抑制冲动。如果人类长期不运动,那么“失衡”的大脑会引发抑郁症、焦虑症或者其他认知失调。

所以说,现有的大多数改善精神状态的药物,都是以调节这些神经递质为目标的。事实上,长跑1600米之后,就能产生和服用调整精神状态一样的效果,因为运动提高了神经递质的水平。

除此之外,运动还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分泌一种内啡肽的物质,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

5. 写情绪日记,将你的想法写下来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哈利·波特系列”系列书籍的创作者,J.K.罗琳也曾受抑郁症的困扰。

她在采访中坦言,在作为一个单身母亲为生计挣扎的时候,她也饱受抑郁症的困扰,并且有自杀的念头。幸运的是,她通过行为认知疗法和写作,让自己得到释放。

不管是出现了抑郁症状,还是已经被诊断为抑郁症,我们都不要抗拒,而是要将它视为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尝试接纳和转化它们。

西方谚语有云:“如果上帝给了你一个酸柠檬,那你千万别泄气,得想办法把它变成一杯可口的柠檬汁。”

回想起我在产后的那段晦涩无光的日子里,也经曾饱尝抑郁症状的侵扰。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与了我支持和鼓励,才让我走了出来。

但是有更多的新手妈妈,她们无法从亲友那里获得应有的鼓励,仅仅是因为后者对抑郁症的了解,还仅限于网络上的只言片语。

就算是这样,也请你们记住:自己不是一个人!

要学会转移注意力,不要纠结和反复回想不好的事情;也不要渴求完美,没有人是生来就会当妈妈的。要学会适度放松,必要的时候寻求专业的支持与帮助。

愿你早日康复,重新爱上自己和这个世界。

“消失”的母亲:哪有什么“为母则刚”,还不都是咬牙硬抗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也断断续续写了好久,因为心情很压抑,也让自己回忆起产后的那些灰暗日子。

我不是专业人士,也无法给各位提供更多医学上的指导。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为自己产后的负面情绪,而觉得抱歉,或者苛责自己。

有了抑郁症状,或者换上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

你们的付出值得被歌颂,但你们更需要的,是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那些“高高在上”的看客,才应该被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丘吉尔   斯通   约翰   母亲   黑狗   产妇   产后   中国   症状   抑郁   困扰   情绪   妈妈   孩子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