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小海蒂”:想要高情商的孩子,只要做到这2点!

01 “人人都爱小海蒂”

5月16日有一部电影在全国公映,它就是被誉为“暖心佳作”的《海蒂和爷爷》。虽然这部电影早在2015年便在德国首映,但是亲情故事温暖流畅,引起观众的一致共鸣。所以上映后好评不断,现在豆瓣评分已高达9.1,总观影人数已突破10万大关。

“人人都爱小海蒂”:想要高情商的孩子,只要做到这2点!

故事的内核其实并不复杂,就是讲述了一位纯真可爱的小姑娘海蒂,与脾气古怪的爷爷、多愁善感的小伙伴克拉拉等从相识到相守的温暖故事。片中旖旎的阿尔卑斯山风光,也令人心驰神往,实为难得的佳作。

小海蒂虽然很小就失去了父母,身世凄苦,但是善良和真诚的品质,从未因为外界而改变。她用一颗真心,温暖了倔强固执的爷爷,也感染了内向孤僻的富家小姐克拉拉,让所有人都i喜爱她的同时,也找回了自己久违的快乐。难怪有观众看完此片后高呼:“要生一个像小海蒂一样的小可爱!”

是的,我们都爱小海蒂,因为她善良、自信,可以体察和理解别人的情绪;既能共情,又能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总而言之,是一个情商极高的小姑娘。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后天的课程体系,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呢?

02 只需几万块,就能打造“社交万人迷”?

也是在电影《海蒂和爷爷》国内上映的5月份,有一则新闻受人热议。

据有关媒体报道,南京市某些情商培育机构,打出了可以将3岁娃娃打造成“社交万人迷“的宣传口号,号称可以通过课程,将孩子培养成”高情商人才“。

与宣传口号相对应的,就是价值不菲的学费,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价位。“0-3 岁一年的情商课收费在万元出头,3-6 岁年龄段的则要近 2 万元,两年课程则要 3.6 万元。平均下来,一个课时在 100-200 元之间,比普通的课外辅导、艺术类培训价格还要高”。

至于0-3岁的情商课程设置,则是多于体验式游戏为主,号称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建立安全感等等。

情商班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不敢断言。但是纵观微博上的评论,大家还是吐槽为主。

“人人都爱小海蒂”:想要高情商的孩子,只要做到这2点!

纵使如此,也有大把的家长,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给孩子报情商课的班,“万一有用呢?”

那么,情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情商呢?

03 情商,通往未来之路的钥匙

美国著名企业管理顾问,华伦·贝尼斯讲过一个著名的笑话。他说,“未来的工厂里只需要一个人和一条狗。人的工作是喂狗,而狗在那儿是要看住人,不让他碰机器”。

用这句话描述未来智能社会,可能稍显夸张。但是它也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在未来社会里,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将不会从事目前社会这些低技术含量、低劳动价值的工作,而这些重复性的工作,将会被机器所取代。到了那个时候,传统的匠人也将会被数字化大批量的规模生产取代,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成为“无用之人”。

“技术与产业迭代的背后,随之而来的就有全新市场的裁员与波动,甚至连我们与工作的关系都在解体和重组。传统的稳定组织,已经无法在疾风骇浪中给人以安全感,因为它自己也不知路在何方。每一个都会成为一个意见领袖,可同时也要独自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的社会。如果想要跟着时代走下去,还得储备面向未来的全新能力”。

“人人都爱小海蒂”:想要高情商的孩子,只要做到这2点!

在一个如此追求效率、不确定性的数字时代,培养孩子的情商,就显得愈发重要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些“软实力”,如何换位思考、如何感知体察别人的情绪、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述这些能力,就是所谓的“情商”。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分析了全球各国际组织重视的人才未来核心能力,最受重视的7项素养分别是:

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及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七大素养为各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重视。这七项素养中有6项为指向跨领域的“通用素养”;仅有1项“信息素养”指向特定领域。

由此可见,“全球范围内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不局限指向特定目标或特定领域,核心素养的框架及内涵呈现广谱、多元、全面的特点。同时,高阶认知、个人成长与社会性发展等通用素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特点说明,培养“健全发展的人”正在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04 如何培养孩子情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尼说:“能够在体验冲突时又意识到冲突,尽管这可能叫人痛苦,却可以说正是一种宝贵的才能。”

培养孩子的情商,不是带着他们上几次情商,多读几本世界名著就可以搞定的。这项宝贵的才能,需要家长在家庭中不断鼓励、支持孩子,才会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完美平衡点。

美国心理学家、个性权威专家马蒂·奥尔森·兰妮,曾经写过一本书《内向孩子潜在优势》,其中提到了如何挖掘孩子的潜在天赋,其实可以为家长培养孩子的情商,提供有益借鉴。

“人人都爱小海蒂”:想要高情商的孩子,只要做到这2点!

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以下给出2点建议。

一、要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多花点时间陪伴他们。

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建造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

《美国科学家》曾经公布过10种最佳科学育儿方法中,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怀排在第一位。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发育,90%都是在5岁之前完成的。

在这关键的几年里,数以百万计的神经突触,不断形成、断开、重组、再联结。父母养育孩子的经历,尤其是前者与后者的情感互动,会对大脑的发育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父母与孩子的点滴相处,都会给孩子的高级脑(主要负责创造力、语言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善良同情心与关怀的能力)留下印记。如果父母与孩子有着良性互动,陪他们玩耍、交流,拥抱或者及时安抚他们,都会让孩子的脑神经形成关键有效的联结。

这些联结,可以让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更加从容地应对外部压力,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更容易感觉到内心的平静与温暖。

二、要帮助孩子“做自己”,不要拿孩子与他人的比较,要找到他们独有的发展节奏。

中国父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习惯把孩子与他人作比较。这并非是父母对孩子不满意,而是国人传统观念的影响,最感觉一表演孩子就容易“翘尾巴”。殊不知恰当的赞扬,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开朗。

父母要做的,是要帮助孩子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帮助他们全面认清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接纳自己的同时,可以及时给他们有效的反馈。

作为家长,我们也要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倾听、尊重他们的感受,顺应他们的情感,而不是强硬地改变他们。

05 “你是什么样子,孩子就是什么样子”

心理学家温妮科特说过:“孩子仰望妈妈的脸,看到的是孩子自己;妈妈俯瞰孩子的脸,看到的是妈妈自己”。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镜面效应”,意思就是说你对人笑,别人也对你笑;你对人哭,别人也对你哭。在有些场合下,也可以引申为关系亲密的人拥有相同的情绪感知力。

“人人都爱小海蒂”:想要高情商的孩子,只要做到这2点!

1975年,哈佛大学著名婴儿研究学者Edward Tronick做了一个实验。

在这个实验里,妈妈带着慈爱的表情与宝宝互动,婴儿也用微笑和手舞足蹈的动作回应。但是当妈妈用面无表情的“poker face”对着宝宝时,婴儿呆住了。起先他会试图逗妈妈笑,但是发现无效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堪,最后崩溃大哭。

“人人都爱小海蒂”:想要高情商的孩子,只要做到这2点!

这让我想起最近网上热传的一幅图,来自第三届国际学校行业年会。要想培养好孩子,家长要做好自己:你得正常、你得有趣味、你得有本事。

“人人都爱小海蒂”:想要高情商的孩子,只要做到这2点!

所以,作为家长,下次在想要孩子对他人和外部环境,拥有高情商的反应时,是否可以先问下自己做到了吗?

为人父母,是一场终身的修行。泰戈尔的《飞鸟集》里说:“我相信,在群星之中,总有一颗星星,引领我的灵魂,穿过未知的黑暗。”

愿你我都能用心变得更好,来呵护这些小星星。

“人人都爱小海蒂”:想要高情商的孩子,只要做到这2点!

关注我,成为更好一点的父母!

注:原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万人迷   情商   孩子   都会   美国   心理学家   素养   情绪   温暖   家长   父母   能力   妈妈   未来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