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先规律作息还是先调整入睡方式?(附案例)

每个咨询师面对不同的客户都会有不同的睡眠方案。

因为制定睡眠调整计划需要结合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包括且不限于宝宝的脾性、生长发育水平、睡眠环境、家庭成员观念、父母执行力以及很多不得不考虑的客观原因等各种因素综合考量之后,最终为宝宝和家庭量身制定一套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睡眠调整方案。而且,每个咨询师都自己独特的咨询风格,所以个体差异不仅存在于宝宝身上,也存在于妈妈和咨询师身上。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建议宝妈们轻易去效仿别的宝宝的睡眠计划,因为没有一模一样的宝宝,没有一模一样的方案。

参考阅读:当我们在谈睡眠咨询时,我们在谈什么?




那么,在实际执行中,很多妈妈最容易纠结的一个问题是——

我宝宝到底要先规律作息还是要先调整入睡方式?

其实两种方式并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理论上讲大多数宝宝的睡眠调整都会建议从规律作息重建睡眠环境着手,奠定良好的睡眠基础,然后根据宝宝的表现适时介入睡眠行为训练。但是,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咨询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根据突发情况灵活调整也是时有发生的。

所以,睡眠调整并不是一个生搬硬套的程序化公式,避免教条主义与纸上谈兵也是对咨询师专业能力的考验与评估。


今天就来帮大家分析一下两者的不同。



从规律作息入手



适宜对象:

奶睡依赖严重;

作息非常混乱;

睡眠量严重不足;

夜醒频率高;

易怒、难以安抚,哭声需求难以辨别;

妈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宝宝睡眠问题比较典型而且症结较多;

不执著于宝宝是否自主入睡的家庭

操作难度:

比较容易上手,因为这个时候并没有介入睡眠行为训练,宝宝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优势:

宝宝和宝妈接受度比较高,压力较小;

宝宝的睡眠压力会及时得到缓解,精神状态较之前会很快有明显好转,更容易安抚;

哄睡更容易;

对后续的入睡训练有一个良好的缓冲

弊端:

宝宝睡眠能力提升比较慢,对妈妈的安抚需求较高;

需要更长的调整周期来解决小觉短放不下、接觉及夜醒早醒等问题;

前期对妈妈(主要照顾者)的精力是一个考验


从入睡方式入手


适宜对象:

4个月以上的宝宝;

不存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疾病;

脾气较为温和的宝宝;不适宜高需求宝宝;

睡眠问题较轻或单一;

作息比较规律;

睡眠量尚可;

有某种非常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的急于解决的入睡依赖;

某些客观因素不允许妈妈有更多时间等待;

家里哄睡人无法固定

操作难度:

宝宝安抚需求越高,操作难度越高;

宝宝的入睡联想越严重,难度越高;

家庭干预因素越多,难度越高;

另外,也与父母的执行力与一致性有直接关系

优势:

宝宝睡眠能力提高较快;

入睡环境的一致性会明显改善宝宝睡眠不踏实的情况;

大多数宝宝的安抚需求会有明显降低,入睡更快;

换人操作难度低,缓解妈妈(主要照顾者)的负担

弊端:

执行初期会有一段时间导致宝宝缺觉严重,易怒;

对宝宝和妈妈的接受力是一个考验;

作息如果还存在症结,则容易出现奶点和困点撞到一起的尴尬,就会导致难以辨别宝宝真正的需求




总之,先从规律作息入手总体来说是比较稳妥的方式。毕竟,无论宝宝存在怎样的睡眠问题,健康而规律的作息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并且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需要学会自主入睡,入睡方式并不是判断宝宝睡眠质量的标准。毕竟每个家庭的理念不同,父母的追求也不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先学会自主入睡的宝宝也同样需要调整作息的规律,自主入睡并不是睡眠问题的终结,更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如果宝宝的作息存在问题,妈妈未能真正辨别孩子的睡眠需求,即使是学会自主入睡的宝宝也会因为未能及时安排入睡或未能进行应有的作息干预,宝宝也会产生小觉短、无法接觉、夜醒频繁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接手的案例。

自主入睡的宝宝,为什么突然不会接觉了


然然,4个半月,脾气较温和,容易安抚。

睡眠问题:抱睡、晃睡、小觉短放不下

妈妈描述:每一天的作息大致规律,早觉、午觉、黄昏觉、夜觉


因为妈妈产假马上到期,孩子将会由从未接手过的奶奶照顾,妈妈很着急。

于是,我采用了直接介入睡眠训练的方法,从入睡方式着手。

10天左右,宝宝成功自主入睡,平静放到床上,自己入睡。

14天左右,宝宝学会接觉,早觉午觉均在1.5小时以上。

妈妈解放。宝宝实现了自主入睡自主接觉,一次夜奶无夜醒12小时夜觉。


然而,好景不长,享受了VIP待遇一周之后,

宝宝重新出现了小觉醒来怎么也接不上的问题,一开始是早觉接不上,后来午觉也接不上,两个觉都不到一个小时。

再后来就出现了频繁夜醒。

而这个过程中,宝宝始终是自主入睡,并且妈妈按照我的嘱咐严格控制清醒间隔,宝宝入睡很顺利,但是就是不会接觉了。


持续10天后,妈妈忧心忡忡地找到了我。


我让妈妈提供孩子近期作息表,并详细询问宝宝的吃奶时间及活动安排,很快发现了端倪和问题,并提供了方案计划。


两天之后,妈妈反馈:


“孩子重新接觉,午觉2个小时,并且没有再频繁夜醒。”

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那就关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规律   方式   易怒   午觉   睡眠   难度   自主   需求   案例   妈妈   小时   操作   宝宝   孩子   家庭   方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