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早醒怎么办?

「保证孩子的睡眠需求是基本前提。」

图文/by王梅梅


什么是早醒?早醒的判断标准是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早醒是一个标签,因为在婴幼儿睡眠科学体系中,何谓「早」醒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何谓「早」?还是要结合家庭成员的体验和宝宝的精神状态来自行界定。


1 结合宝宝的月龄睡眠需求

通常来说,0-1周岁内的夜间睡眠需求量在11-13小时之间,1-2周岁宝宝的夜间睡眠需求量参考10-12小时,2-3周岁宝宝参考9-11小时。但宝宝是存在个体差异,大数据睡眠量只是一个参考。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夜间睡眠需求量并不是随着月龄增长而递减的,在宝宝白天小觉次数减少的并觉期间,宝宝反而需要相对地提升夜觉量(一般需要提前夜觉入睡时间),来应对被并觉拉长的清醒间隔。

2 结合宝宝的精神状态

比结合月龄需求更靠谱的判断标准是观察宝宝醒来后的精神状态,比如醒来时是否出现烦躁表现,是否有起床气,粘人易怒,被抱出房间后是否出现亢奋、尖叫或很快出现眼神无神呆滞想睡的表现。

但是请注意,一定要区分宝宝的精神状态是「真精神」还是「假亢奋」。比如5个月的宝宝出现早醒时,有可能会在喂奶后越奶越精神,越来越嗨,亢奋起来,这是由于不当的接觉时机导致周期转换失败而亢奋, 而不是「睡够了」。

通常,宝宝自然睡饱后醒来时是平静的,开心的,满足的,甚至会在床上自言自语。


3 无需和别人比较,综合考量

有些父母容易因为别人家的宝宝可以睡到8点醒,而自己的宝宝 6点半就醒而产生焦虑感——我的宝宝是不是睡得太少了?会不会影响身体?需不需要调整?

还是那句话——宝宝存在个体差异。宝宝的睡眠质量要结合整体睡眠分析,比如夜觉入睡时间、连续睡眠时长、当前月龄参考、睡醒后的精神状态等,综合考量。


为什么会出现早醒?



01


很多宝宝容易在凌晨四五点醒来,其实这个并不属于「早醒」而应为「夜醒」,因为上文说过,早醒是一个标签,醒来早晚是要根据宝宝的状态和家庭观念自行定义,而夜醒就真的是一个问题表现了。而对于3周岁以内的宝宝在凌晨四五醒来,就真的是一个夜醒了;而出现这个点的夜醒主要因为这个时间宝宝正处于肠胃活跃期,所以会容易在周期转换时短暂地醒来;也与之前的喂奶或安抚习惯有关,形成了固定的生物钟;


02


跟家里其他成员的起居习惯有关,对于陪睡的宝宝,大人如果在早上六点多起床上班,或大宝宝起床上学,都会非常容易干扰到小宝宝,使他们也完全兴奋起来;


03


与光线有关,特别是进入夏令时,太阳6点就升起,此刻宝宝的褪黑素水平明显下降,睡眠的内驱力就会降低,对于入睡能力比较低的宝宝,非常容易从睡眠中醒来而且无法继续接觉


所以其实出现早醒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出现早醒后宝宝无法继续睡,再加上父母不当的处理(比如开灯互动逗引或过度安抚),形成了越来越固定的早醒行为。


早醒如何处理?


1 暗中观察


无论宝宝在翻身打挺还是东瞅西望,父母首先要暗中观察,不要急于出现,观察宝宝的表现,不哭不闹不干预;


2 不互动不逗引不开灯


维持睡眠气氛很重要,不要开灯,不要逗引,这些行为都会使宝宝彻底中断睡眠兴奋起来,再次入睡会比较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父母可以睡得很熟其实也是一个好事——在婴儿睡眠界有这样一个口诀:妈妈睡得好,宝宝才睡得好;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心大的妈妈反而容易收获天使睡神宝宝;


3 开始烦躁时进行哄睡

当宝宝开始出现烦躁时,就是想尝试接觉而接不上的表现,这个时候,妈妈可按照哄睡方式进行哄睡(无论是奶睡还是抱睡),但哄睡时也尽量控制动作幅度,仍然不建议开灯或逗引,尽快哄睡宝宝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月龄   宝宝   开灯   亢奋   需求量   夜间   烦躁   不当   睡眠   父母   需求   妈妈   小时   时间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