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眠入门问题汇总,一次性全给你


01 宝宝一哄睡就哭,抱出去就笑,是不困吗?


当然不是。

很多妈妈以为,宝宝困了自然会睡,不睡就是不困,其实婴儿与成年人不同,成年人在犯困时会自己准备好睡眠环境营造睡眠气氛,但当婴儿犯困时,他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而且他们没有能力自己关灯上床,更因为受到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以及环境刺激而无法平静,表现出精神亢奋的样子,于是大人会错误地以为宝宝不困,其实这种亢奋对宝宝来说是已经是过度疲劳的信号了;当宝宝错过最佳入睡时机,过度消耗精力导致过于疲劳时,再去哄睡时入睡难度会大大提升,因为过度疲劳导致他们更加难以平静。

当宝宝已经开始过度疲劳时,一旦进入睡眠环境中,宝宝就会恢复困意,而这时因为困过头而很难睡着,就会发出本能的哭泣,这是一种信号——我太困了,我睡不着,我好难受。此时哄睡难度是非常高的。


02、我家宝宝白天哄不睡,是不是不需要小睡?


其实,几乎没有不需要小睡的宝宝。白天的小睡与夜间的睡眠不同,对婴儿来说,清晨的小睡往往是快波睡眠,夜间的睡眠是慢波睡眠。有关研究表明,在褪黑素水平低的时候进行大量快波睡眠,会促成大脑尽早发育成熟,而午后的小睡与夜觉则是漫波睡眠,对身体发育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白天的小睡与晚上的小睡同等重要。

宝宝白天很难小睡,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宝宝建立好规律的小睡作息,也未能及时发现宝宝的睡眠信号,给宝宝提供睡眠环境,让宝宝很容易错过睡眠窗口从而过度疲劳。


点击阅读:为什么你的宝宝睡不好?十条自查秘籍送给你


03、宝宝白天只睡半小时就醒,是觉少吗?


其实,很少有天生觉少的婴儿。绝大数婴儿在18个月以内是需要在白天进行1-5个小时的小睡的。很多妈妈发现月子里吃吃睡睡的小宝宝过了两三个月突然出现了小觉短的现象,睡半个小时就醒。其实这是因为随着月龄增长,宝宝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发育越来越灵敏,在睡眠周期转换时,他们越来越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而继续入睡;特别是当他们发现入睡环境发生了变化时,比如入睡时明明是在妈妈怀里,醒来却是在床上,他们便很难继续睡过去。


如果宝宝睡半个小时醒来时是哭闹的,易怒,无法自己玩儿,通常表明孩子并没有睡够。所以父母尽量保证孩子的睡眠环境一致,建议树立避免抱睡的意识,尽量让孩子自己在床上入睡,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小觉短的问题;如果是抱睡的孩子,小觉短的时候父母尽量抱起来再次哄睡,避免小觉不足。


点击阅读:(公众号:睡眠女神王梅梅)

0-3月龄宝宝安睡手册

小宝宝为什么睡半小时就醒?


04、应当何时断夜奶?


大多数育儿专家建议:前2个月按需喂养,2-4个月有两三次,4—6个月可以有一二次夜奶,9个月前有1次。但宝宝存在个体差异。


不建议小月龄宝宝人为强制性断夜奶。因为每个孩子对奶的需求不一样,而且宝宝脾气气质也各不相同,个体差异太大,不需要和别人比较。而如果夜奶过于频繁、影响白天奶量或者严重影响夜间睡眠,可以用拖延战术,拉开夜奶间距,逐渐減少夜奶次数。


而对于吃两口就睡的夜奶,通常是安抚性夜奶,可以引入安抚奶嘴,或者用其他方式安抚过去。切不可急于求成。


点击阅读:

0-3月龄宝宝安睡手册

4-6月龄宝宝安睡手册

7-9月龄宝宝安睡手册


05、白天少睡,晚上才能睡得好?


婴儿是需要白天充足的小睡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夜间的睡眠代替不了白天的小睡;如果白天不让宝宝睡够,对宝宝造成睡眠剥夺,使他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反而会增大夜觉的入睡难度,而且会导致夜醒、夜惊、早醒等问题。对婴儿来说,睡眠促进睡眠,只有白天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晚上才更会睡得好。

最关键的是,长期的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会累积下来,影响孩子的身体及大脑认知发育,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脾气。


点击阅读:

为什么你的宝宝睡不好?十条自查秘籍送给你

婴儿睡眠,没你想得那么简单(一)

婴儿睡眠,没你想得那么简单(二)

婴儿睡眠,没你想得那么简单(三)


06、安抚奶嘴不能碰吗?


很多妈妈视安抚奶嘴如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其实,安抚奶嘴对小月龄宝宝来说是很好的安抚工具,因为吸吮是宝宝最本能的安抚方式。特别是对于有严重奶睡依赖的宝宝来说,安抚奶嘴可是很好的代替品呢,既可以满足宝宝的安抚需求,又能解放妈妈。

对安抚奶嘴产生严重依赖的是不当的使用方法,奶嘴只是一个入睡时的安抚工具,要真正需要它时再用,不要在孩子不困的时候塞奶嘴,夜醒时要首先排查原因,不要一醒就塞奶嘴,实在睡不过去难以平静导致大哭时可以用奶嘴辅助。

美国儿科学会也有提出:吃奶嘴也有助于降低婴幼儿猝死综合症的概率。


点击阅读:安抚奶嘴的使用说明


07、宝宝睡觉时家里需要保持绝对的安静吗?


当然不需要。

其实宝宝在子宫中听到的是嘈杂的血管流动的声音。过于安静反而让宝宝觉得陌生,缺乏安全感。正常的日常生活反而会让宝宝睡得更好。并且,如果家里过度安静,也会容易造成孩子对声音过于敏感,环境适应力会比较差。


需要避免的是那些比较突兀尖锐刺耳的高分贝噪音,以免对孩子的听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点击阅读:婴儿睡眠词典


08、宝宝夜哭是因为怕黑吗?


宝宝在子宫内是处于黑暗环境中的,所以其实黑暗的睡眠环境反而更让他们觉得踏实。对于小月龄宝宝来说,夜里开灯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质量;而且光线的刺激、开着灯的环境刺激也会增大宝宝的入睡难度,使他们容易亢奋。

并且建议父母在宝宝夜醒时也尽量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安抚,否则开灯会造成视觉刺激,反而使本并没有醒透的宝宝彻底醒来,再次哄睡非难上加难。


不过,有些宝宝会在2周岁之后由于想像力的发展而出现怕黑的恐惧情绪,父母可借助绘本、动画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法来帮助宝宝缓解恐惧情绪;长时间点夜灯入睡会影响褪黑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不建议使用。


09、宝宝频繁夜醒,是缺钙吗?


导致夜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作息不规律、过度疲劳、胀气、肠绞痛、过热过冷等,父母需要首先仔细排查原因,否则一昧补钙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没必要的隐患。


事实上,只要宝宝喝奶正常,很难会有缺钙的问题。对于6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和配方奶喂养宝宝来说,母乳及配方奶中的钙足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了;而在添加辅食之后,钙摄入来源更丰富,在现在食物富足的时代,宝宝很难会真的缺钙。


点击阅读:

都说夜醒难,其实难的不是夜醒

当睡眠咨询师的孩子出现夜醒


10、睡眠调整的目的是自主入睡吗?


并不是。

入睡方式并不是判定孩子睡眠是否健康的因素。即使是奶睡,抱睡,只要孩子入睡容易,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并且妈妈可以接受,那么不需要执着于入睡方式。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宝宝产生睡眠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作息混乱、过度疲劳、环境刺激、生理原因、情绪原因、经历刺激等,而并不是入睡方式的依赖, 入睡依赖的影响在于,当宝宝出现这些睡眠问题时,他需要依赖同样的入睡方式才能继续睡。所以,抱睡奶睡各种安抚入睡,它对睡眠容易造成的影响在于——入睡环境容易变动,导致宝宝出现周期醒、夜醒,需要入睡环境得以复现才能继续睡,长期导致宝宝睡眠连续性差、睡眠碎片化。


因此,并不是一定要学会自主入睡才能解决这些睡眠问题。只是相对来说,改善入睡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提高宝宝在出现睡眠问题时的应对能力,也就是说,入睡能力越强的宝宝通常在出现睡眠问题时越容易安抚。自主入睡并不是睡眠问题的终结,更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如果宝宝的作息存在问题,妈妈未能真正辨别孩子的睡眠需求,即使是学会自主入睡的宝宝也会因为未能及时安排入睡或未能进行应有的作息干预,宝宝也会产生小觉短、无法接觉、夜醒频繁等一系列问题。


相比较而言,自主入睡的宝宝的睡眠连续性、整合性会更好一些。其实每个宝宝都会有夜醒,区别就是能睡过去的和不能睡过去的。


点击阅读:

自主入睡与抱睡的纠葛

到底是先规律作息还是先调整入睡方式?(附案例)


11、同床还是分床?


关于父母是否应该与宝宝同床睡,一直以来在育儿届都存在着争议,支持派与反对派的呼声都很高。以西尔斯为代表的亲密育儿派认为大多数宝宝与父母一起睡才会睡得更好,他们将和宝宝一起睡的亲密接触称之为睡眠共享,他们认为和宝宝同睡共享的不仅令是床上的空间,还有睡眠周期、夜间情绪等,睡眠共享反映出一种接受宝宝的态度,会增强父母在宝宝心中的可靠性,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而也有育儿专家认为父母与孩子分床睡并不会影响亲子关系,反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其实,是否应该分床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取决于家庭的育儿理念。有的家庭更享受睡前亲子间的亲密互动,有的家庭可能更注重个人空间的隐私感,并无高下之分。


同床睡对睡眠的影响在于——首先是安全问题,大人要时刻操心是否会压到孩子,其次,缺乏空间性,彼此干扰因素太多,婴儿深浅睡眠交替中小动作太多容易影响大人睡眠,并且有些父母因为不了解婴儿睡眠周期性会随手轻拍安抚从而干预了孩子的接觉;影响夫妻的私密空间。


点击阅读:亲子同床对睡眠的影响


12、如何选购合适的婴儿床?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的婴儿床安全标准:

床缘栅栏间距必须小于6厘米;

床头和床尾的隔板不应该有镂空、雕饰;

床四个角上的角柱就与床头板平齐,或者非常高(就像带顶蓬的床上的角柱),避免挂到衣物造成婴儿窒息;

请购买2011年6月28日之后开始销售的婴儿床;

不要购买有可侧卸护栏的婴儿床


关于床垫购买须知:

床垫表面包裹的塑料务必全部清除干净,容易引起婴儿窒息;

在孩子学会站立以前,把床垫高度调到最低;

保证床缘栅栏高于床垫至少约11厘米;

床垫大小与婴儿床内部尺寸完全相符,不要有空隙;

婴儿床上不要放多余的有危险性的物品,如被子、衣物等;婴儿床远离窗帘、窗户以及电子设备、插座等危险物。定期检查婴儿床硬件。

床上不要用床围。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一岁以内最好仰卧,降低婴幼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但大多宝宝都比较喜欢趴睡,在孩子可以灵活翻身后,趴睡也不需过于紧张,父母注意时刻监护孩子的安全即可。


13、宝宝为什么不愿意睡婴儿床?


很多妈妈反映,花了大手笔买了昂贵环保的婴儿床,可是宝宝一放下就大哭,一定要跟大人一起睡,婴儿床就白买了吗。其实婴儿并没有那么娇气。如果孩子非常抵触婴儿床,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


  1. 孩子如果出生一直和大人一起睡大床,那么转换到小床上是需要一定的过渡的,要循序渐进;
  2. 规则不一致,有时宝宝睡在大床上,有时让睡小床,宝宝缺乏秩序感;
  3. 入睡环境不一致,如果孩子入睡时是在大床上,父母在孩子睡着之后将孩子抱到小床上,那么宝宝在周期转换时就会因为入睡环境不一致而很难继续睡下去,要重新回到大床上才能入睡;所以,要培养孩子独自睡小床的习惯要从入睡着手;
  4. 婴儿床只是用来睡觉的,不要在婴儿床内放置玩具;
  5. 孩子可能是过度疲劳导致的入睡困难;
  6. 孩子可能不困


点击阅读:婴儿睡眠词典


14、睡眠调整=睡眠训练??


在这里,首先需要宝妈明确一个概念——睡眠调整包括但不限于睡眠行为训练。

在IPHI体系中,睡眠调整的核心目标也不是自主入睡,而是从家庭需求出发,结合家庭实际情况与育儿理念,改善宝宝的睡眠问题,提高宝宝睡眠质量,教父母正确处理应对各种状况,长期维护宝宝睡眠,引导父母学会了解孩子的需求,与孩子找到最自在的相处方式。而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绝不限于睡眠训练。

因为,宝宝的睡眠问题大多从根本上来源于混乱的作息、睡眠不足、睡眠环境干扰、情绪影响、家庭原因以及孩子的某些经历,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从宝宝的睡眠基础着手去改善,也就是说,不介入睡眠行为训练,从规律作息、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掌握必要的安抚技能与哄睡技巧、了解宝宝的睡眠规律等,已经可以解决大多数睡眠问题;而不当的入睡依赖带来的睡眠影响是当宝宝产生睡眠问题(尽管这些睡眠问题的原因来自于以上红色字体部分)时,宝宝需要依赖同样的入睡方式才能继续入睡。

所以,是否介入入睡行为训练取决于妈妈的主要诉求。毕竟,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育儿观念,有的家庭更享受亲子同睡的温馨甜蜜,有的家庭更在意互不干扰的私人空间(和时间)。并且入睡方式绝不是评判宝宝睡眠质量的标准。


点击阅读:首次向睡眠咨询师求助,怎样提问最有效率?


15、宝宝多大可以进行睡眠调整


睡眠调整是不分月龄的,任何月龄都有不同的睡眠特点,都有当前月龄特定的睡眠问题。

事实上,在维护宝宝睡眠的问题上,预防是大于治疗的。在妈妈成为一个准妈妈时,其实就建议咨询专业的睡眠咨询师,来学习相关的睡眠常识,为自己以及宝宝的睡眠做一个规划和准备,在孩子出生时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安抚宝宝,如何避免不当的睡眠依赖、如何判断孩子的睡眠需求、如何捕捉孩子的睡眠信号,这些基础维护工作做得到位,将会大大降低孩子将来出现睡眠问题的机率。


虽然0-3个月内不宜进行睡眠行为训练。但是3个月以内的睡眠作息调整以及睡眠基础建立、安抚技巧已足够可以改善大多睡眠问题了。


点击阅读:0-3月龄宝宝安睡手册


16、宝宝多大可介入睡眠行为训练?


如果要做睡眠训练,从孩子多大开始比较好?

3个月以内的宝宝不适宜介入睡眠行为训练,这是因为:


01、由于神经发育不够完善,宝宝有打嗝吐奶等生理现象,需要父母及时进行抱起安抚处理;

02、大多宝宝在3个月时作息仍然处于混乱中,喂奶间隔也不固定,小睡时间也并不规律;

03、3个月以内的宝宝并未产生因果关系的联结,所以不存在因为抱睡奶睡而导致睡眠依赖的问题;

04、0-3个月的宝宝大多睡眠问题来源于自身发育限制以及特有的睡眠模式,并且这个时期宝宝仍处于“第四期”发育中,需要以安抚为主,睡眠优先,保障宝宝的睡眠,建立良好的作息及睡眠习惯。


点击阅读:首次向睡眠咨询师求助,怎样提问最有效率?


相关书籍推荐

《实用程序育儿法》

《婴幼儿睡眠圣经》

《婴幼儿睡眠全书》

《法伯睡眠宝典》

《卡普5S安抚》

《从零岁开始》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睡眠   婴儿   月龄   奶嘴   疲劳   入门   白天   床上   父母   原因   妈妈   宝宝   方式   环境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