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早醒(上)——分辨早醒以及早醒养成原因

欲知怎么做,先问为什么;

欲知为什么,先问是不是。

图文/by王梅梅


首先,你先确定真的是早醒,而不是醒得早。这是两回事。早醒是没睡够,非自然醒来;醒得早是睡醒了,不想睡了。


一个妈妈一大早焦虑地给我微信留言:“女神女神,娃又早醒了!6:50就醒了!” 我回了她一个巨大的白眼。毕竟,和她孩子同月龄的蒙蒙早上6:05分就给我送上早安吻了。你说这妈妈发微信是不是来气我的?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早醒,请先详细阅读前文:宝宝早醒怎么办?


总结一下重点:判断孩子是否早醒的关键并不是起床时间,而是结合月龄的睡眠量、整体作息情况,以及孩子醒来时的精神状态。


如果你实在难以界定这个睡眠量到底够不够,到底该不该起床,那就以最关键的来——观察孩子的状态。

通常情况下,孩子睡够睡饱后的状态应该是开心、平静的,小月龄会咿咿呀呀自言自语,发出开心的声音;大孩子会非常清醒地跟父母互动、聊天,睡饱后的小孩子通常在新的一天开始时比成人表现得更开心,会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问你:“妈妈,天亮啦。我是不是可以看电视啦?”


而没睡够、产生起床气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烦躁、无端想发脾气、不清醒、反应混沌等表现,你说什么都会让他发脾气。情绪转变历程是这样的: 醒来时乱发脾气、哭、在床上打滚闹脾气,然后情绪稍微平复之后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我要看电视!我现在就要看电视!” “我要奶奶给我买奶片!我现在就要!”
“我不要去幼儿园!” “今天我要爸爸妈妈一起送我!”


你会注意到,其实他们这个时候并不是真正地要闹着做这些事情,而是因为他们这个时候情绪非常差,导致他们会通过这些方式来让自己好过一点。


为什么没睡好会影响情绪?

问题 |如何应对孩子的起床气?

孩子说不要上幼儿园——别把事情搞砸了,他有可能只是没睡好


详细阅读这两篇,自己找答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你可能会被孩子表现出来的反应欺骗。特别是大孩子,有时候他们为了贪玩儿,或者因为某些事情特别兴奋不想再睡了,但其实他们是没睡够的,只是因为太兴奋了不想睡了,那这个时候他们会表现出亢奋,大人误以为这孩子精神太好了——而有些小宝宝也是如此,我见过很多妈妈在晚上11点还在晒朋友圈说孩子精神好,都没睡午觉还能嗨到这个点儿,真是心痛。

所以,你要学会观察孩子真正的状态,和真正的需求。 即使是亢奋,也有可以捕捉到的信号——比如他一边嗨一边突然安静发呆。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孩子早醒的常见诱因。



01 喂奶习惯



通常,在后半夜会有两个点特别容易夜醒。凌晨0-2点之间和凌晨4-5点左右。

半夜零点左右容易夜醒是因为孩子在前半夜会直接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并且会经历几个深眠,所以前半夜通常孩子是不易醒来的;即使是前半夜频繁夜醒的孩子,大家会发现前半夜也是非常容易睡过去的;

而从后半夜开始,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快速眼动睡眠,也就是会进入一个做梦期,周期转换期间非常容易醒;凌晨四五点时正处于肠道活跃期,这个时候小月龄宝宝会容易感到饥饿或者类似饥饿的感觉,会让他们想吃奶。大多数宝宝就是这样养成的夜奶习惯。


而对于入睡能力非常弱的孩子,母亲非常容易依赖夜奶来哄睡宝宝,因为后半夜夜醒时是非常难安抚的,吃奶才会让宝宝平静,加上妈妈也很疲惫,只想用奶让孩子睡过去就好;甚至有些妈妈为了能哄睡早醒的孩子,甚至会主动喂奶,只要他能睡着就行。

于是,很多孩子在随着月龄增长后,生理上虽然不需要夜奶,但是他们的吃奶生物钟却形成了——到了四五点甚至六七点要起来吃个奶再睡。

注意,为什么强调这个原因呢?因为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预防和培养才是成本最低的投入。 说这些并不是在告诉你不要喂夜奶,而是告诉你,夜奶喂到孩子吃饱即可,在他吃到闭眼要睡了的时候要勇敢地拔出来,不要让孩子养成叼着奶头进入沉睡的习惯;即使你很坦率地告诉我你就是想用夜奶来安抚孩子, 我也不会说这有什么问题,但是你安抚情绪也要在安抚平静后拔出来啊,安抚情绪也不等于要让他叼着奶头睡啊。



02 自然节律



进入夏天以后,太阳是起来越来越早。你看一下你手机上天气APP上的日出时间是多少? 恩,我看了一眼,我的是05:25 。


非常残忍地告诉你一个真相: 大自然节律其实是最符合我们人类的昼夜节律的。 在远古时期,我们人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地球自转来昼夜交替,从而形成褪黑素分泌节律。而人体为适应这种昼夜节律,许多功能也都有以24小时为周期的重复性的规律;如血压水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水平、皮肤修复规律、大脑清醒机制等。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成人会因为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主动调整我们的作息,会慢慢偏离「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我们会形成自己新的生物钟。但是小宝宝的内在生物钟在生命中最初的前几年,受自然节律影响是非常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强调,天黑就要让宝宝睡觉。

你所说的规律作息可能并不是我说的规律作息

基础篇|如何帮助小宝宝建立昼夜节律?

同样的睡眠时长,晚睡晚起相较于早睡早起的风险是什么


所以,太阳升起后小宝宝就醒了,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问题在于,一些小月龄宝宝在这个时候醒来的话,夜间睡眠量是不够的,也就是说自然节律让他们唤醒,但是他们的睡眠需求是没有被满足的,就会出现烦躁的表现。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然节律让宝宝早点入睡,同时让房间保持足够昏暗, 尽量最大程度模拟黑暗的睡眠环境,可以最大程度地刺激褪黑素的分泌,让孩子多睡一会儿。窗帘能有多暗就多暗吧。


遮光窗帘—宝宝白天小睡的福音



03 温湿度变化



至于温度湿度,夏季空调房温度在20-24度之间为宜,湿度在50%-60%之间。需要提醒的是,在最热的三伏天里,不建议半夜关空调…… 就温度对睡眠的影响而言,保持房间恒定而舒适的温度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家庭总喜欢开开停停,这种动态的环境变化也会容易带来不适,造成周期醒、夜醒、早醒,而四五点时会感觉最躁热。

反正,我是一关空调就醒了。谁敢半夜关我空调,我就跟谁急!


宝宝睡眠——关于温度的问题



04 家庭成员的干扰



比如哥哥在早上6点就起床并且进房间逗小宝宝,来啊, 一起嗨;比如爸爸要在早上6点起床去工作;

还有就是有时候小孩子是由于环境影响突然醒来后,家庭成员如何应对也很重要。如果大人直接开灯互动引逗,或者默认孩子可以自行玩耍,那么 你给孩子传递的信息和规则就是:


“恩,这个点可以起床了。”“不想睡就不睡吧,起来嗨吧。”

那么,孩子的早醒生物钟会越来越固定。而很多父母却总会归咎于「他自己要起来嗨,我有什么办法」。要知道,孩子的作息和生活习惯是需要父母有意识引导和培养的,爱和自由不是这样用的……

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没有办法帮助自己和控制自己,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05 陪睡人的影响



而最主要的影响来自于陪睡人的作息,如果陪睡人总是在某个点起床,那么孩子就会容易醒来,除非陪睡人再次回到床上,孩子才可能会继续睡一会儿。

这是由于睡眠环境的一致性所决定。孩子在周期醒时,会下意识观察当前所处的睡眠环境,睡眠环境包括陪睡人、入睡方式、安抚工具等,所以发现环境有所变化,孩子的警觉意识就会被激发,就会醒透无法再继续入睡,直到入睡环境完全被复现。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


不懂来找我。

实操指导|陪睡这个大坑怎么填?

陪睡是如何变成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前半夜   月龄   节律   生物钟   小宝宝   昼夜   睡眠   半夜   温度   情绪   原因   自然   妈妈   宝宝   环境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