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睡眠咨询师以后,再忆当年对蒙蒙的睡眠调整

一直想重新整理一下当初对蒙蒙做睡眠调整的过程,特别是睡眠行为训练介入的部分。


当初对蒙蒙做睡眠调整,是因为当时为了避免和老人一起生活,坚持自己带孩子。在她三个月时,原本一觉睡五六个小时的她开始出现睡眠问题,抱睡奶睡、入睡困难、夜醒频繁等所有问题纷涌而至,晚上叼着奶头一两个小时放不下,作为重视科学育儿又很要强的新手妈妈,当时的焦虑与崩溃可想而知。当时对蒙蒙做睡眠调整,纯粹是为了自己可以更轻松一些。没想到为此打开了婴儿睡眠的新世界,更没想到两年以后的今天自己可以成为一名睡眠咨询师。

当初专门写了一篇详细的调整纪录,现在从睡眠咨询师的角度再去审视整个调整过程,仍然为自己在睡眠调整中的敏感度与执行力点赞,诚然,睡眠行为训练中最重要的执行人不是咨询师,不是宝宝,而是父母(孩子的主要照顾人)。

睡眠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规律作息,吃好玩好睡好,健康成长,也能让我们更轻松地带娃。但是请大家不要太急于求成,反而舍本逐末,一昧地只为追求规律作息而让自己和宝宝都陷入焦虑之中。我们可以用时间表来让孩子规律作息,但是永远不要指望他会像机器人一样一分不差地按照一张表格生活。人和机器的区别在于,人有情绪,有感情,会生病,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作息。前段时间每天自主睡了2个小时,今天只睡了1个小时,就想“是不是退步了?是不是飞跃期了?是不是反弹了?是不是不会睡了?”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和精神都正常就好。放轻松一点,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要让孩子觉得睡觉是一件很被动的事情,要让他快乐开心地睡觉。孩子快乐健康地长大,才是我们的目的。

Mable王梅


1蒙蒙的性格特点,睡眠问题以及原因


严格意义上讲,我蒙不是睡渣。她是一个被耽误了的天使宝宝。

从出生起,她就很爱笑。出生那天,我在麻醉引起的昏睡中醒过来,全身不能动,他们就很爱笑。出生那天,我在麻醉引起的昏睡中醒过来,全身不能动,他们抱着孩子给我看,她睁着大眼睛露出很安静的笑容,像一束光照到了我的心里。


成为睡眠咨询师以后,再忆当年对蒙蒙的睡眠调整


这个时期喂奶我是尊照崔大神的按需喂养原则。然而当时我并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哼唧需求都是因为饥饿。她一哭我就赶紧给奶,然后她吃着吃着就睡着了。然后我把她放到床上去睡。睡醒哭了我会又给奶。当时一般到下午她会睡个很长的觉,大概五六个小时。当时因为她有胀气,所以我经常让她趴在我身上睡,睡着后用飞机抱的方式把她放到床上。趴睡减少惊跳反射,孩子会睡得更稳。傍晚醒来后,把她放在客厅玩着,一家三口各忙各的。晚上为了减少夜奶,我都是让她玩到八九点再洗澡吃奶睡觉。所以其实孩子每天夜觉都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捂脸)

除了第一天晚上可能因为刚从子宫里出来的不适应莫名哭泣一晚之外,整个月子里几乎没有哭过。就连饿的时候也只是发出急促的哼唧声。月子里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安然度过的。

到了第二个月,蒙蒙的清醒时间变长,和我们互动的时间多了。而纵然如我这般重视科学喂养科学育儿,从怀孕期间就学习各种育儿知识,看了各种育儿书籍,天天没事就在育学园上逛,可是我竟然没有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第二个月基本上就是早上醒来蒙蒙就在床上叫我,然后咧嘴大笑,我就安排起床。然后吃奶,去客厅玩。她是个比较独立的宝宝,可以自己踢钢琴架照镜子玩很久。她最喜欢照镜子,天天跟镜子里的那个小妖精说说话吵吵架。


成为睡眠咨询师以后,再忆当年对蒙蒙的睡眠调整

成为睡眠咨询师以后,再忆当年对蒙蒙的睡眠调整


一开始,除了夜觉时,我需要坐在床头抱喂一两个小时才把她放下(因为当时她一直吸吮,我以为是需求,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是安抚)的劳累,我并没有发现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问题。再加上蒙蒙的性格很好,典型的天使型宝宝。所以我不知道这样不规律的作息已经影响到了蒙蒙的健康。直到快三个月时,蒙蒙突然出现了每天两次的烦躁。一次是在下午睡前,一次是晚上睡前。情绪特别烦躁,难以安抚。但发出很压抑的呜咽声。而且入睡越来越困难。从最开始的抱着趴身上睡着,升级到竖抱站着哄睡,再到后来的竖抱着不断走动。到后来,我发现她几乎睡不着,就算睡着也是浅睡眠。每天下午和晚上入睡前都会烦躁。再后来,她出现了严重的拒食现象。特别是晚上入睡前,打挺哭着就是不吃。没办法只能抱着哄睡,晃着哄睡,放下。(很久很久之后,我才懂得,这种拒食表现象是过度疲劳的表现)

其实她的脾气很好,没有暴躁,也没有很闹。正因为如此,我才开始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她为什么会难以入睡。我开始查阅各种资料,就找到了小土。毫不犹豫买下了她的课程。学习了规律作息以及自主入睡的重要性。在群里跟大家探讨互相加油打气。每天都在盼着,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学会自主入睡才能不要这么累的抱睡?我们能做到吗?(感谢当初妈妈们的互相打气)


2捕捉信号,补觉,同时降低入睡安抚


最开始,我像所有新手一样,先抱着补觉。我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时机及时哄睡。通过观察,我发现我蒙在犯困时会有以下反应:反应变慢,笑容勉强无力,最典型的就是抿嘴巴,然后头转过一边,拒绝和我们眼神交流。这个时候我立即抱起来趴身上哄睡。因为之前已经升级到站起来走着哄睡,所以现在我现在抱起来不走她不乐意,会发脾气撒娇,而我就不断拍后背安抚,一直跟她耐心沟通:“妈妈很累,妈妈走不动了,我们不走了好吗。”第一次她很难接受,哄了很久大概20分钟怨气才平息(都是惯的)。平静下来,慢慢我就感觉身体变沉变软,等她睡很熟直到小胳膊搭拉下来,我才敢坐下来斜靠床头。

在此划重点:我的原理是——降低帮助程度才能促使她锻炼自己。直白地说,就是在她想要你站着走动时,你站着别动,在她想要你站着时,你坐下来,她想要你抱着睡时,你抱着迷糊放,她想要你抱到迷糊,你就抱平静放,她想要你抱20分钟,你就抱15分钟,留给她5分钟的挣扎。因为,每一次她的不乐意和挣扎都是懒于自己努力的埋怨,你放手让她挣扎一会儿,她就不得不自己去努力适应去努力睡着。就像我们教小孩子骑自行车,如果你一直扶着不撒手,她永远都不会骑。你需要留给她自己害怕摔倒而努力去掌握平衡的机会。这个原理惯穿应用于我的整个引导过程。当然要因人而异。我蒙的性格很温顺开朗,可塑性强,容易安抚,所以她很适合这个原理。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有需求的哭和抗拒的哭。什么是有需求的哭,就是孩子受了刺激受了惊吓,身体不舒服需要你帮助。病了饿了冷了尿了拉了。这是有需求的哭。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及时帮助,及时安抚。而你坐下来他就哭,你坐下来这件事对他没有造成伤害,他并非你坐下来抱着他他就会生病或者怎么样。他只是想让你站着,仅此而已。这在我看来已经是要挟意味的了。如果他一哭,你就站起来,他怎么会更有效更努力地去往前走呢。你必须用行动告诉他,孩子,妈妈累了,只能坐着。让他去接受和适应。请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这样他才会一步步努力。还是那句话,你的帮助程度要低于他的依赖程度。

这个跟所谓的抱起放下法不一样。抱起放下法中的抱起是因为孩子无法安抚自己平静下来,抱起有心理上的安抚作用。我当时认为,在让孩子学习一种能力时,不要迁就他,要适时推着他走。不要他一哭你就让步。你给他定下一个规则,让他去适应这个规则,而不是为他量身定做他愿意接受的规则。这个理念我认为适用于整个育儿过程。

但是现如今再去思考,每种行为训练方法都有它适宜的对象。没有任何一种训练方法是适合所有宝宝的。

(另外,我建议大家可以搜索一下关于宝宝气质类型的课题,看看自己宝宝属于哪种类型,因材施教。)

我就这样每天喂点奶(当时拒食很严重,差点修道成仙),然后玩一会儿,就看信号。当时,我只是尽量走成吃玩睡的循环,但作息是根本不规律的。尽量以她能睡着为主。补了三天觉。正如我所说,我用的是降低安抚程度法,所以补觉这几天我基本上已经可以直接斜靠床头抱着哄睡了。

成为睡眠咨询师以后,再忆当年对蒙蒙的睡眠调整


3安抚奶嘴陪伴的日子


这一部分,将是我整个引导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没错,我是直接引入安抚奶嘴的。关于安抚奶嘴的正确使用以及民间各种谣言与黑锅,我会另外专门写一篇详细个人见解的,在此不多陈述。

在头三天的补觉中,我已经基本上可以判断出蒙蒙的犯困信号以及入睡窗口了。所以接下来,我主要以改善入睡方式为主,配合每天的睡眠时间。早觉和午觉主要练习入睡方式,如果睡得不好,我会在三四点左右抱着补几个小时的觉。

下面,我重点详述如何改善入睡方式的,其他吃玩补觉不多说。

首先,当她犯困时,我会抱着回屋,门关上,窗帘拉上,手机开个音乐(后来发现什么音乐都不如我自己的声音),然后抱着轻轻晃着,如果时机正好,她会很快有平静很快迷糊,如果时机不对或者过于兴奋,她会在我怀里撒娇发脾气,嘴里叽叽咕咕的,还会发出很抱怨很烦躁的音节,这个时候我就会耐心而尽量用平静的语调回应她:“噢,妈妈哄晚了,对不起了。乖我们睡觉吧。”她的声音越高,我的声音也会越高,会尽量压住她的声音。等她的情绪平静一些后,我会哼歌(哄睡歌纯粹乱编,想到啥唱啥,唱到自己都听不下去了),重点不是唱什么,而是歌的音调,要有起伏感,慢慢引导她睡进去。等她完全没有声音,身体沉下来,呼吸有很明显的起伏时,这个时候就是她将要睡着,就立刻放到床上,这个时候因为身体重心的转移,她会重新睁大眼要做出烦躁的样子,立刻塞奶嘴。然后她就吃着睡着了。(此篇只讲过程,奶嘴篇详细解释孩子对奶嘴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成为睡眠咨询师以后,再忆当年对蒙蒙的睡眠调整


每一步都巩固到孩子很平静地接受这个方式为止。

三天后,进阶。提前放下。抱着晃平静时,感觉情绪平稳了,10分平静2分迷糊,就放下。塞奶嘴。刚开始会花很久才能睡过去。巩固几天后就会越来越容易睡过去。注意:如果放下塞奶嘴孩子还是大哭,就再次抱起来安抚平静,再次放下重新塞奶嘴,但是要学会适当地给她几分钟让她挣扎,巩固后下次延长挣扎的时间。

三天后,再次进阶。走完程序,抱着说说话,8分平静时放下,给奶嘴,自己酝酿。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走完程序,说说话,稍微平静放下,给奶嘴自己吃奶嘴睡。这一步我用时最长。我花了两周时间。头几天我啥也不做,就让她练习吃奶嘴入睡。没怎么放电,因为时机稍微不对就需要抱着安抚,会容易退到上一步,而且容易导致过于疲劳。你问我在做什么?我在扶!奶!嘴!而且为了不让她看见我,我都是背着她,中间立一个枕头(对了,这个时侯小床的侧围栏还没有装上,小床的高度也在最高一档,挨着大床,为了方便训练,我俩都是横着躺的),我在监控里看她的动向,奶嘴掉了我塞。如此重复。(奶嘴篇会解释为什么) 这两周内我就专门让她练习吃奶嘴入睡。

过一周之后,蒙蒙吸吮奶嘴的力度就轻很多了。也不会经常掉了,即使掉了也不会那么烦躁地嚎叫了。(会等我给她塞奶嘴。。。。)

两周之后,她已经可以很好的奶嘴入睡了。对了,我没有接过觉。只接过几次,大都失败告终,实在懒得费事,就放弃了。这个阶段的最后,就是我蒙学会了奶嘴入睡。也就是到点走完程序,放到床上自己吃着奶嘴就睡了。后来加上了一个海马。她很喜欢小海马,会盯着海马的灯,像抚摸恋人似的抚摸着,深情对视

最后,我要给大家说几个重点。

第一, 入睡时机真的真的很重要,特别是在睡眠能力很低的时候。一定要多观察孩子在犯困时的表现,细微表情。及时哄睡。

第二, 请充分利用玩耍的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孩子独自玩时,你要告诉孩子“妈妈去做事情了,你先玩一会儿好吗?”然后,手指一下你要去的方向。大大方方地离开孩子的视线(这个对将来的分离焦虑症也会有很好的帮助,适时地和孩子分开一会儿),然后多和孩子互动,拥抱,和她聊天,对她说我爱你。这些做足了(戏要演得真一些/dog),训练时她就不会轻易怀疑你们的感情了。

第三, 请把平静的时间放在清醒时间内,在犯困信号之前。不要等到犯困时再让孩子平静,睡眠能力低的孩子你指望他有多强的自我安抚能力?要平静地等待犯困信号。

第四, 不建议刻意拔奶嘴。(详细解释请移驾奶嘴篇)


4奶嘴的撤离


大家最关心的其实应该是这个问题了。什么时候能戒奶嘴?怎么戒?可是这部分我斟酌了很久都不知道从何下笔(键盘)。因为对我来说,真的没那么难,是整个步骤中最简单的一步。我怕我写简单了你们不服气,以为我藏着技巧。我也想写复杂点,可是,真的没那么难。此处只写经过,原理详见奶嘴篇。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戒的奶嘴,而是什么时候可以戒,为什么能戒。(详见奶嘴篇)

当蒙蒙奶嘴入睡越来越熟练时,她吸奶嘴的时间越来越短,力度越来越轻的时候,我就知道,是该拿走奶嘴了。我挺喜欢奶嘴的,我觉得奶嘴简直是育儿界最伟大的发明。而我之所以选择取消奶嘴是因为小觉太短了。还有就是她已经开始试着拿奶嘴了,只会拿出去,不会塞。。而且有一天,我走完程序把她放在床上,那天也许是时机太好了。她看着海马眨眨眼睛就摇摇头睡过去了。我就知道真的可以不用奶嘴了。接下来开始真正的断奶嘴之路。

那天早上,我提前做完了程序,斜靠在床头,把蒙蒙放在我的腿上和我面对面,我说乖,我们今天不用奶嘴自己睡好不。聊了一会儿,她开始想睡觉,我就把她放到小床上,打开了海马。她一看海马,就习惯性找奶嘴,看了看我,发现我没有给她奶嘴的意思,就着急地大喊。我摸摸头,说我们今天不用奶嘴了。她就开始挣扎。看着海马,第一次入睡很困难,并不是因为她没有这个能力,而是她不习惯突然不让她用奶嘴了。而我要做的,就是让她平静下来,忘掉奶嘴。而奶嘴的作用是安抚平静。这个时候如果她越来越不平静,就摸头鼓励一下。如果大哭爆发,就抱起来安抚平静再放下。她会继续努力去睡。

有了这一次她就很快明白“哦,没有奶嘴也可以睡觉的。” 接下来就没再用过奶嘴了。只有在时机不对或者过于兴奋受到刺激时,我会抱着安抚平静再放下。她入睡的时机好的时候,放到小床上就睡了(注意:平静的时间要充分,要在睡眠信号前) 自主入睡了第二天,在她接觉没成功时,我就塞奶嘴,立马睡过去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接觉难度高于入睡难度,所以如果要接觉顺利,入睡一定要很熟练。巩因自主入睡时,我是这样的,给20分钟接觉时间,如果接不上就塞奶嘴,秒睡。蒙蒙进步比较快,自主入睡三天就会自己接觉了。而且越来越熟练(会有不熟练期的反弹,只要耐心等乖,都可以成功接上)


成为睡眠咨询师以后,再忆当年对蒙蒙的睡眠调整

END

当初介入这种训练方法时,我完全不知道法伯,对睡眠行为训练的几种主流方法也没有任何了解。在很久之后我开始学习婴儿睡眠,才了解到法伯,才发现我的“逐步降低安抚法”与法伯的循序渐进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是,法伯主要是以控制等待时间,逐步延长等待时间为操作核心,而我的方法执行重点在于——控制安抚力度,逐步降低安抚力度。

所以,很多人对法伯法存在很多偏见,认为法伯法是换了名字的哭免, 我是无法苟同的。


关于我对法伯法的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睡眠   奶嘴   会儿   烦躁   时机   信号   平静   规律   当年   床上   自主   努力   妈妈   宝宝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