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中体现的医学道理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出自宋朝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意思是:山中的僧人不知道怎么算日期,僧人们通过树叶的凋落能知道秋天来了。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中体现的医学道理

这与中医传统理论中的“见微知著”道理相同,“见微知著”含义的最早表达见诸于战国韩非,他在《韩非子·说林上》中说道: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而直接使用“见微知著”词条的则可追溯到汉代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微”为细小,“著”即明显,这里的“见微知著”意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移用于中医便是:见到人体病前的细微变化,可以推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向。

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中体现的医学道理

在中国医学史上,“见微知著”最典型的记载要数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列传·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到了齐国,通过望诊发现齐桓侯身体有细微异样变化,推定病在表浅的腠理,齐桓侯嗤之以鼻;

五日后扁鹊复见时,认为病至血脉,齐桓侯不悦;

又过五日再见时,察觉病入肠胃,齐桓侯不应;

拖延五日后,扁鹊望见而后跑,原来病入骨髓,已无力回天,疾病最终夺走了齐桓侯的生命。

这则故事生动地说明了细察人体上的一些不正常的微小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发展阶段和预后好坏,齐桓侯若能听从扁鹊的告诫,接受汤熨、针石、酒醪等法治疗,绝不至于如此枉死非命。

“见微知著”在中医诊断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如根据患者面部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诊查疾病的方法,名为“五色诊”。

青色

内应于肝,为足厥阴肝经之本色。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病人面见青色,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不通,或瘀血内阻,或筋脉拘急,使面部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所致。

赤色

内应于心,为手少阴心经之本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病人面见赤色,多因有热而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但亦可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

黄色

内应于脾,为足太阴脾经之本色。主脾虚、湿证。病人面色发黄,多由脾失健运,气血不充;或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滞;或水湿蕴结脾胃,熏蒸肝胆;或胆汁瘀积肝胆;或感受疫毒等所致。


白色
内应于肺,为手太阴肺经之本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面;或失血耗气,血脉不充;或暴吐暴下、阳气暴脱;或外寒侵袭、经脉收引等,皆可致面色发白。

黑色

内应于肾,为足少阴肾经之本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肾为水脏,黑为阴寒水盛之色.肾阳虚衰,水饮不化,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均可见病人面色发黑。

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中体现的医学道理

说明观察患者脸部不同颜色改变,对于把握病人脏腑经络功能病变,还可以推断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对疾病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透剧

最后来个小剧透,下期咱们将介绍【“亚临床甲减”——我该吃药吗?】,感兴趣的你一定要来看哦~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给我,我会在空闲时间进行解答~

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中体现的医学道理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中体现的医学道理

大家好,我是方朝晖医生,希望我在这里分享的所学所知可以为大家的健康提供帮助。请大家持续关注我的公众号【方朝晖大夫】,我会每天为大家分享一些医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扁鹊   见微知著   太阴   阳气   赤色   列传   经脉   肝胆   气血   面色   细微   面部   本色   病人   道理   疾病   医学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