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我的校友——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

立/夏/时/节

SUMMER TIME

追忆老前辈,我的校友——吴孟超院士

今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今天下午相隔五分钟相继离开人世

13:02分,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

13: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

缅怀我的校友——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

吴孟超先生99岁、袁隆平先生91岁

他们两位

一个挑起了粮食的大梁

养育这个星球上数万万生灵

一个肩负起健康的重任

疗愈着世界上最大的肝病国

我多希望,多希望这两条新闻是假新闻

我多希望,多希望回到今天的零点

然后风雨兼程,往返于长沙和上海

去看看这两位老人

哪怕匆匆一眼就别离

其实,赖医生最初看到袁老逝世的消息

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

随后又听到吴孟超院士仙逝的消息后

再也哽咽不住,嚎啕大哭

很多人不知道

赖医生立志当一名医生

就是从吴孟超院士开始!

缅怀院士

与/肝/癌/奋/斗/的/一/生

赖医生的很多粉丝想必都听说过袁隆平

但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吴孟超

但只要你知道中国是一个肝病大国

你就能够知道吴老对中国人民的巨大贡献

究竟有多么重大

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

肝脏是人体很重要的器官,最重要的就是解毒以及参与人体的各种生命代谢,重要性就跟今天上海的经济地位之于中国那样。

在今天医疗水平如此发达的时代

肝癌依旧是中国男性的第三大癌

对 30 岁以前的男性而言

肝癌发病一跃居于首位

几乎是胃癌、肺癌、结直肠癌患者总和

缅怀我的校友——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缅怀我的校友——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

(向左滑动查看图示)

前段时间,一代谐星

与星爷搭档的吴孟达

就因肝癌与我们永远离去

更不要说在共和国刚成立之初

那个时候限于医疗的不发达

一旦得了肝癌

却常常是等同于被判了死刑

吴孟超就是这样一位勇士

敢为人先

敢于勇闯无人之境

敢于从零起步

探索一个未知的荒原

而做第一人,谈何容易

夜以继日,挑灯夜战是吴老的常态

为了填补肝病领域的空白

吴老披星戴月

全年365天从不放过任何一天休息

每看完一个病例,吴老都会努力去研究每一种手术路数的风险与收益,书房里的书,不管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上面每一页都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有时需要用到前后数据对比分析,这其中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但吴老毫无怨言。

“肝胆外科领域我国底子薄,我不做谁去做,总有人得去做”,吴老如是说。

岁月蹉跎了吴老的容颜

却填补了我国肝脏外科的空白

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

1960年,吴孟超主刀

成功完成中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

此后,他更是不断突破,带领同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界的难题,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曾经有一个患肝母细胞瘤的4个月大小的婴儿,由于器官稚嫩风险大,手术过程随时可能出现意外,他敢为人先,选择亲自上马,用了5个小时的时间,成功摘除了肝母细胞瘤。

他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

为一个男子切除了长达63厘米的巨大肿瘤

将男子从死神之手拉回来

终于,我国在肝胆外科领域

有了飞一般的成就

相关领域水平在世界名列前矛

缅怀院士

院/士/的/初/心

吴孟超自小就有一颗报效祖国的热忱之心。

1939年,马来西亚的吴孟超在祖国抗战最危难的时刻,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回国,当时他要去的地方是延安。

1943年,经过一番努力考入当时迁至李庄的同济医学院。

“在同济,田间念书的日子很快乐!”

这是吴孟超院士回忆起同济时光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立志学医

似乎是那个时代大多数有志青年的选择

当一名医生

去疗愈中华大地上惨遭战争蹂躏的同胞们

这是吴孟超内心最单纯的“初心”

这颗“初心”一直坚持了75年

超越了半个世纪!

直到坚持到不能再坚持

努力到不能再努力的2019年

经过半辈子的手术

吴老的手历经岁月沧桑的雕刻

俨然已经开始“生了锈”

但是

哪怕吴老的手已经开始颤抖

哪怕吴老的右手指关节已经严重变形

但他只要一拿起手术刀

就神奇地变得异常平稳

指哪打哪,非常准确

2010年那一年

88岁的吴孟超主刀完成的手术就有190台

2018年那一年

吴孟超已经96岁高龄

但他依然站在手术台上

吴老说道:“如果有一天我要倒下去,就让我倒在手术室吧,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96岁,这是一个怎样沉重的年龄

本该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

却仍奋斗在手术台上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是一种怎样的大无畏情怀!

与其说吴老是用手在做手术,不如说他是在用“心”做事,是在用“心”守护一位医者的大医精诚!

直到2019年,当时吴老已然是97岁高龄,很多人说吴老终于退休了,可以颐养天年了,

其实,他身边的人都明白,吴老是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不把自己一生全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是不会“退休”的。

吴老就像是一根蜡烛

不到把自己“榨干”时

是永远不会停止燃烧

可真要到了退休的那一刻

只能说明吴老已经燃尽了自己的一生

2019年吴老退休的那一年

有关他身体愈下的传言不断

2019年底

有肝胆外科的专家同道邂逅王红阳院士

询及吴老近况时

王院士亦直言不讳

随后,海军军医大学的专家

亦传出——吴老卧床久矣的消息

缅怀院士

影/响/我/的/那/些/岁/月

我于10多年前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师从国内著名妇产专家

同济医学院也是吴孟超院士的母校

吴老多次来校巡讲

也听闻了很多吴老的故事,他说过“病人他自己本身就已身患疾病,受各种罪,加上医药费也不便宜,我们医生在好看病的同时必须做好人文关怀,让病人感受到家一样温暖。”

另外,吴孟超院士也倡导我们为病人节约

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减轻负担

他说道:“疗效相同的药,就选便宜的,B超能解决问题的,就没必要CT和MRI,要多用脑和手为患者服务,器械用一次,'咔嚓'一声1000多块,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是啊,吴老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医生

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病人

这深刻影响了我后面的行医生涯

如今很多医院医生都很忙

很少会耐心,认真

长篇累牍的跟患者解释每一个细节

有时候手术抢救

作为病人家属的你

要签署的就是各种文件

但身为病人家属

刚刚得知抢救失败

你很想知道为什么

你很想知道每一个细节

但是医生在解释后

端到你眼前的,是各种文件

A条款,B声明

每一项都在告诉你

医院严格执行了医疗规范

医院没有任何责任

有错吗?这本没有错

但这个时候,作为病患家属

听到这种话是最痛苦的

没有安慰,只有血淋淋的事实

在最痛苦的时候连一个发泄的地方都没有

得有多痛苦......

回过头来站在医院的角度,他们不是人么?

他们没有亲属么?

他们体会不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么?

他们不知道此刻作为家属的你

需要一个倾诉悲伤情感的渠道么?

医院当然知道

但他们也怕被讹啊

因为被讹怕了,以前实习期间听说一医学生主动安慰家属后因一句无心之话反被家属告上法庭。

少说意味着少犯错误,不说就等于不犯错误,只说正确的废话就等于没有错误。

所以,医院只会给你签文件,其余的除了病情基本不说。

非常有经验,非常理智,但是我看了之后,非常揪心。

医院没有做错

但我看了怎么就这么难受呢

这让我难受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无力感

十几年前因为吴老的一番话,在同济医院实习那一会儿,每每遇事敢言,敢当,敢揽事,从不怕做错,从不计个人得失。

后来工作后亦是如此

同事们每每为我的“多言敢说”

都说我在刀尖上行走

后面主任告诉我,让我尽量少言,因为言多必失,说我初入医院,不知道里面的职业风险,首先就是自保。

但如今十多年过去

现在的我还有什么人心猜不透呢?

可是纵然看得懂人心

看得懂别人顾虑什么、为什么冷漠

我终究是个医生啊!

难,做人难,做好人更难

但庆幸的是,每每想起吴老的教诲

就如同人间一束光那样

告诉我坚持初心,做有温度的医疗

缅怀院士

结/语

吴老用自己的一生

照亮着这片土地最可爱的人民

与此同时,能被吴老这样的国士照耀着

是我等此生的福分

赖医生深知

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小医生

跟吴老这样的国士相差甚远

但我深知,无论在哪

只要我时刻悯怀吴老的教导

我也能发光发热

为人民的健康奋斗终身!

西沉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会永远记得灯塔!

同心同德同舟楫 济人济事济天下

这是同济教给我的精神

谨以此文

纪念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同济校友、老前辈——吴孟超院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肝胆   院士   中国   外科   同济   国士   初心   肝癌   肝脏   家属   校友   病人   手术   医生   领域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