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避暑攻略:轻松面对今年的暑湿挑战

一年一度三伏天时间段来了,虚邪贼风正在向我们的身体伸出邪恶之手,一股含热夹湿又时不时带点寒的气息盘旋在我们的生活空间里,稍有不慎,就会祸祸我们的身体,往年的中暑,暴热是主力,而今年温热夹湿的新型中暑出现,是一个新的挑战。

最近你是不是会觉得憋闷的很?

是不是莫名其妙就肿了?

是不是感觉身体裹了一层温湿的薄罩?

是不是感觉头昏昏的,身体沉重?

是不是感觉迷蒙的很?

是不是感觉每天都在汗蒸房,但又蒸不出酣畅淋漓的汗液?

.....

那么我们要做些什么来避开今年的“暑湿”之邪呢?

待在空调房是夏季的主流避暑方式,甚至甭管热不热,地铁、公交的冷风,总是风雨不改。

但随着因为空调而产生的一些身体病理状况,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空调病对自身健康的威胁。

而且今年还有一个大问题“湿”伴随着,我们尝试一些新的避暑湿方式吧。

新避暑攻略:轻松面对今年的暑湿挑战

快捷避暑湿法:利用方便工具

用小扇子移动防闷热。扇子永远是不过时的纳凉工具,在轮转的时尚界,如今复古风正流行;加上现在的工艺上面,人们能够做出更多便巧的设计,买一把漂亮的小扇子随身携带,热的时候拿出来扇一扇,顿时升起凉爽之感。

有效的利用空调、风扇。虽然长期处于空调房,从身体健康角度来说,有所损害,比如会增加寒冷的邪气侵害身体。但我们仍旧可以在有觉知的情况下,有效的应用空调和风扇,比如用其除湿、通风、一定程度的散热功能。

1)空调的温度,可以设置在不热,较为温和的温度范围内,比如26-28度之间,不要调到过低,如16度等。

2)比较热的天气,在开空调的房间,可以打开窗户,让自然风与空调的寒冷之风做一个调和。

3)也可以在要长期待的房间隔壁,开着空调,让空调的冷意过度进入房间,不那么直接的在环境里面制冷;

4)每日外出的时间,预定房间的制冷时间,拉好窗帘,让环境保持降温状态,回家后关闭空调。

5)室内比较憋闷,可以用风扇对着墙体或者其他方位,不对着人的方式吹风,让环境气息通畅一些。


热毛巾擦脸及擦身。热毛巾擦汗可以促进皮肤透气,也是一种降温透表的方式;从物理角度来看,热的水蒸发的过程,是会吸热的,也就带走了肤体的一些热量。


灵活避暑湿法:知冷知热

1)感知环境

根据对冷热的感知,去调节环境的空气流通及冷热之气、湿度。如,在憋闷的空间里,注意通风;高热的环境里,调控合适的温度;过冷的环境里,有意识的避开凉风。潮湿阴凉的环境,注意护住身体。这段时间南方雨量很多,空气湿润度很大,环境的除湿可以用除湿器、食物盐等。

选择外出的时间,天晴时尽量避开高热的午间段,不得已出行或是工作需要,备好防晒伞、防晒帽、汗巾、饮用水等。雨天,尽量选择避开瓢泼大雨的时候出外,特别是出去休闲或者可以选择办事时间的朋友,工作需要则无法把控。


2)感知穿衣

在选择穿着的时候,可根据个人感觉的冷暖来穿衣。比如有些寒性体质的朋友,对热的承受度比较好,又怕冷,那么就需要随身携带一件衣服,在感受的寒凉的时候添加衣物;对比较不耐热的朋友,露胳膊露腿的时候,也注意一些防护小工具,比如护好肚子、后颈、腿部等易受邪的身体部位。

潮湿不干的衣服,需要风干之后穿,且雨季外出上班,可以备一套干爽的衣物、鞋子在办公室替换。雨天出入,尽量穿雨鞋或不易进水的鞋子,保护脚部,以防湿气入侵;若打湿了腿脚,要及时擦干。


3)感知饮食

在炎热的天气里,饮食可清淡一些,保持身体的清爽,也不至于让脾胃产生负担,比如过冷、过生、过荤腥的食物,过食这些食物易导致脾胃运化失调,水湿停滞,身体上下不交通,热气上蒸,寒气下袭,身体就会沉重、恍惚、憋闷迷蒙。可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粥、馒头、面条等。还有吃一些除湿的食物,如香味辛散的配料,除湿利水的玉米、赤小豆等。

新避暑攻略:轻松面对今年的暑湿挑战

健康避暑湿法:中医绿色方法

1)解热、除湿汤茶

盛夏酷暑,解暑热和解暑湿都还可以喝一些汤茶。比如解暑热的酸梅汤、绿豆汤,解暑湿的姜糖茶(发汗解表、温中和胃、健脾祛湿)、陈皮红豆茶(助消化、健脾祛湿)、冬瓜汤(清热利水消肿)等。

此外,喝汤或是茶尽量喝热的,热饮可以促进排汗,散发热量。

2)运动散湿热

天气闷热,机体时不时被寒冷封闭,内热比较显著,需要运动帮助出汗排泄,排湿除热,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可选择每日清晨或傍晚,做适当慢跑、下蹲、跳绳等能出汗,锻炼腿部,利于强健脾胃的运动。注意不建议做特别激烈、大起大伏的运动项目。

3)充足睡眠

夏天白天长,夜晚短,气温高、湿度大,我们人体消耗的时间也拉长了,但热的环境,又容易引起睡眠质量不佳,因此更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持身体的修养。尽量不要熬夜,能够在9-11点前休息,中午12-2点睡一下午觉。


4)备好应急药

另外,可以备一些应急解暑的中成药。比如藿香正气液,用于降暑化湿外,还可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胃肠型感冒,呕吐、腹泻等症状。

夏桑菊颗粒,药性平和,辛散祛湿热,既可清热明目又可润肺养阴。功效主要是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用于感冒时,需要医生辨证使用,因为该药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疔疮肿毒等症状。


另外,还有不过时的风油精,清凉,止痛,驱风,止痒。

新避暑攻略:轻松面对今年的暑湿挑战

高级避暑湿法:静心自然无扰

古人说“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小时候也常常听到一句话,“心静自然凉”。以前不知道其中的真义,以为是心安静了,注意力不在热上,感觉不到热了。接触中医后,才知道并非如此。

身心是相联系的,这是目前的中西医学都认同的观点。中医中,心属火,夏属火,二者相应。因此夏季的火热环境,易引发内心的燥热,让心神容易外浮,而不能固摄身体的气血,导致身体气机开阖出现异常。

所以,在夏天我们要主动调节情志,“无厌于日”,保持心安宁静,神清气和,那么身体的气机也会正常通泄,身体自然不会被外邪所扰。

可以选择外出在自然中散步、垂钓,或者静坐、打太极拳的方式,调和心神。


国医十一班欢迎你

(点击)国医十一班招生|学点中医,领取你的哆啦A梦百宝袋

新避暑攻略:轻松面对今年的暑湿挑战

新避暑攻略:轻松面对今年的暑湿挑战

【百草箱】

赖世伦老师遵师嘱托于2005年回国,2006年创办百草箱至今。秉承“办教育就是要牺牲自己”的精神,投身传统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事业中。


风雨十四载,也是百草箱的公益十四年,平台所有的课程活动结余均投入到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相关公益慈善项目中。2020年成立百草箱专项公益基金,愿携更多有识之士,践行大医“普救众生含灵之苦”的精神,以医济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湿法   憋闷   百草   脾胃   扇子   中医   房间   食物   身体   空调   自然   轻松   感觉   方式   环境   攻略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